磷化铟晶棒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5523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属于半导体衬底制备领域,包括步骤:1)定向,将晶棒切割头尾,调整晶棒方位试切,至切割出所需晶向的晶片,切割端面为定向端面;2)多线切割,在多线切割设备上,平行于定向端面分割晶棒为晶片;3)清洗,清洗晶片,至表面无残渣、无污物;4)割圆,晶片进行割圆,裁取所需晶向区域。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直径控制难度大,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孪晶/夹晶的磷化铟晶棒,摒弃会将大量的InP材料磨削去除的滚磨工序,先将晶棒多线切割为晶片,再从晶片中最大化的裁切与标准尺寸相近的晶向可用的衬底晶圆,可以大幅提高出片量,减少材料损失和浪费。

Cutting method of substrate wafer with InP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磷化铟晶棒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涉及磷化铟晶片的制备,具体涉及将磷化铟晶体裁切成衬底晶圆片的方法。
技术介绍
InP是一种Ⅲ-Ⅴ族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运输特性,较高的迁移率,特殊的光电性能以及优异的抗辐射性能,而在高频电子器件(如HEMT、HBT等)、5G通讯、光纤通讯以及抗辐射太阳能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InP单晶衬底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其大面积应用推广受到价格的限制。InP单晶衬底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InP单晶生长的成品率低。孪晶现象是影响InP单晶成品率的最大因素。InP在Ⅲ-Ⅴ族半导体材料中拥有最低的层错能,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在<111>面上产生原子堆垛错位,从而产生孪晶和夹晶。孪晶和夹晶往往是贯穿性的,并且沿着一定的倾斜角度,如图1所示。该InP晶体半导体晶棒有一个内砍孪晶线。Ⅲ-Ⅴ族半导体中孪晶多为旋转孪晶,即孪晶部分沿着{111}面法线轴线旋转180度。图中指示出了<100>晶向的正晶向部分1、<221>晶向的转晶向部分2。于上部3位置和中部4位置取晶片,加工出的晶片如5,6所示。<221>晶向的转晶向部分2,在后道工艺中是不可用的;含有少量孪晶/夹晶的晶片(一般孪晶/夹晶面积5%-20%),如图所示降级晶片6,可以降级为低级产品使用,含有较多孪晶/夹晶面积的晶片,如图所示废晶片5,只能报废处理。InP单晶主要的生长方法有LEC法、VGF以及VB法。在VGF和VB法中,晶体生长时,晶体与坩埚壁相贴合,生长的直径与坩埚内壁尺寸一致,因此通过设计和确定坩埚内壁的尺寸来控制晶体尺寸,晶棒形状较规则,如图1所示。而在LEC法生长中,InP单晶不与坩埚壁接触,晶体直径受提拉速度、晶体散热、系统降温速度等较为复杂因素的影响。晶棒往往呈现出直径不一致的情况,有时,可能会出现多次收缩/长大的过程,如图2所示。图2中7代表籽晶,8代表晶棒。目前,InP单晶衬底产品的主要规格有2英寸、3英寸和4英寸,以晶向<100>的晶片为主。由<100>晶向晶棒加工出<100>晶向晶片的传统方法为:切割头尾定向→滚磨→多线切割→获得相应规格晶片。如图3所示,InP晶棒8由<100>晶向籽晶7引晶生长而成,晶棒直径不均匀,由于孪晶的原因,晶棒8具有正晶向部分1和转晶向部分2。晶体经过头尾切割定向,得到定向晶体9,再经过滚磨,得到3英寸晶棒10,经过多线切割,得到3类晶片,分别是3英寸正晶向晶片11、3英寸降级晶片6、废晶片5。少数直径较大的晶棒可继续滚磨得到小规格晶片。这种加工晶片的方法,滚磨工序会将大量的材料磨削去除,材料损失大,出片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晶片制作材料损失大,出片量小的问题,先对晶棒进行多线切割,制成晶片,再对晶片进行最大化割圆出片,可显著提高出片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定向:将晶棒切割头尾,调整晶棒方位试切,至切割出所需晶向的晶片,切割端面为定向端面;2)多线切割:在多线切割设备上,平行于定向端面分割晶棒为晶片;3)清洗:清洗晶片,至表面无残渣、无污物;4)割圆:对晶片进行割圆,裁取所需晶向区域。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直径控制难度大,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孪晶/夹晶的磷化铟晶棒,摒弃会将大量的InP材料磨削去除的滚磨工序,先将晶棒多线切割为晶片,再从晶片中最大化的裁切与标准尺寸相近的晶向可用的衬底晶圆,可以大幅提高出片量,减少材料损失和浪费。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定向端面与所需晶向的平行度误差为±0.02°。通常所使用的磷化铟衬底晶圆为<100>晶向,为了能高效、准确的切割出所需的<100>晶向晶片,切割前需要试切、测定,以找出磷化铟单晶的<100>晶面,再以找到的<100>晶面作为定向端面,分割晶片。定向步骤借助三维样品台和X射线定向仪进行测定,一般要求晶向偏差<0.05°,为了保证切割准确度,端面定向精度优选为±0.02°。进一步的,为了准确的切割出所需晶向的晶片,所述步骤2)中,切割钢线与晶棒定向端面平行。晶棒定向后,其定向端面即为所需晶向的晶面,切割钢线与晶棒定向端面平行切割,即可切出所需晶向的晶片,定向越准确、平行度越高,切割准确度越高。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支撑定位晶棒,降低晶片的加工破损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所述步骤1)和2)中,晶棒粘结在载料板上,载料板具有与晶棒侧缘形状适配的放置槽。磷化铟材料的莫氏硬度只有5左右,材料非常脆,易损坏。在晶体切片过程中,经常出现碎片、晶片边缘崩边的情况,破损率约为5%,尤其是直径不均匀的晶棒,破损率更高,严重影响了加工成品率,导致了成本的增加。载料板适应晶棒侧缘形状设计,对晶棒形成半包围式支撑,增加了支撑面积,使切割过程稳固、不晃动,切割后单片晶圆支撑力较大,可以避免由晶片粘连、倾斜、晃动引起的晶片破损,使破损率降到了0.5%以下。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加工制作,有效支撑、保护晶棒和晶片,所述载料板选用与磷化铟晶体硬度接近的为石墨板或树脂板。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割圆,所述步骤2)中分割的晶片厚度小于等于2000μm。晶片厚度过大,割圆时效率低、碎裂率高、切口粗糙。采用激光割圆时,随厚度增加,激光所需要的焦深范围变大,使用浅焦深的激光切割厚度大的晶片,聚焦难度大,容易造成激光能力分散,切割效率低下,热影响区过大,碎片率高,切口粗糙;若配备多焦点、长焦深设备,会导致生产成本高。在满足衬底晶圆片厚度要求的基础上,晶片厚度优选小于等于2000μ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通过激光割圆,激光的波长为532nm,功率为50-200W,切割速率为10-50mm/s。激光割圆时的热影响会导致局部受热不均,使晶片碎裂,将晶片边缘烧焦、产生毛刺等,波长越短,热影响区越小,但是切割能力也越低。且InP材料对于红外光波具有透射性,金属切割中常用的波长为1064nm的红外波不适于切割InP材料,优选经过倍频得到的532nm绿光激光,或者具有更短波长的紫外激光。为了平衡热影响和切割能力,选用510-550nm波长的激光,并控制其功率为50-200W、切割速率为10-50mm/s,可以在保证切割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碎片率,保证切割质量。在切割1000μm的晶片,每次去除量为30μm时,2英寸晶片切透时间为1.5-3分钟,3英寸晶片切透时间为2.5-4.5分钟,4英寸晶片切透时间4-6分钟,且破损率低于0.3%,晶片边缘光滑、整齐,不焦、无毛刺。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激光切割的每次去除量为10-50μm。每次切割的去除量不能过大,过大的话,会因局部应力造成碎片,或者因融化残渣不能及时排出而沉寂在切口处,造成碎片、切口粗糙和影响切削效率。具体切割时,根据晶片片厚选择相应的去除量,对设定的图形反复切割,直至彻底割透晶片。进一步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定向:将晶棒切割头尾,调整晶棒方位试切,至切割出所需晶向的晶片,切割端面为定向端面;/n2)多线切割:在多线切割设备上,平行于定向端面分割晶棒为晶片;/n3)清洗:清洗晶片,至表面无残渣、无污物;/n4)割圆:对晶片进行割圆,裁取所需晶向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定向:将晶棒切割头尾,调整晶棒方位试切,至切割出所需晶向的晶片,切割端面为定向端面;
2)多线切割:在多线切割设备上,平行于定向端面分割晶棒为晶片;
3)清洗:清洗晶片,至表面无残渣、无污物;
4)割圆:对晶片进行割圆,裁取所需晶向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定向端面与所需晶向的平行度误差为±0.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切割钢线与晶棒定向端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2)中,晶棒粘结在载料板上,载料板具有与晶棒侧缘形状适配的放置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化铟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艳磊孙聂枫王书杰赵红飞李亚旗付莉杰王阳李晓岚邵会民刘惠生姜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