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47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抛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抛丸机,包括中空的箱体,箱体的两端和底部均开口,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槽;箱体的两端设置有传送机构,箱体的两侧设置有与箱体连通的连接箱,连接箱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抛丸箱,抛丸箱均连通有抛丸组件,抛丸箱与连接箱连通,抛丸箱与连接箱的连通处分别朝向箱体的下部、中部和上部;箱体的上部安装有收集塔,收集塔与抛丸箱均连通,收集塔连通有物料箱,物料箱与收集槽连通,物料箱连通有负压组件,负压组件的进气口与物料箱连通,负压组件的出气口与物料箱连通且出气口朝向收集塔,物料箱连通有除尘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对抛丸进行多次杂质处理,进而提高了抛丸对工件的处理能力。

A shot bla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丸
,具体涉及一种抛丸机。
技术介绍
抛丸机(shotblastingmachine)是指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有些地区在口头上也称打砂机、喷砂机。抛丸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抛丸进行循环使用,抛丸重新回到抛丸机内时,其中含有大量的杂质,需要对杂质进行清理,以减少杂质对抛丸机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采用抽风机等设备以减少抛丸中的杂质,但是,清理效果不好,以导致抛丸再次使用时对工件表面的处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抛丸机,以对抛丸进行灰尘清理,进而提高抛丸机对工件的处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包括中空的箱体,箱体的两端和底部均开口,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槽;箱体的两端设置有传送机构,箱体的两侧设置有与箱体连通的连接箱,连接箱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抛丸箱,抛丸箱均连通有抛丸组件,抛丸箱与连接箱连通,抛丸箱与连接箱的连通处分别朝向箱体的下部、中部和上部;箱体的上部安装有收集塔,收集塔与抛丸箱均连通,收集塔连通有物料箱,物料箱与收集槽连通,物料箱连通有负压组件,负压组件的进气口与物料箱连通,负压组件的出气口与物料箱连通且出气口朝向收集塔,物料箱连通有除尘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的抽风机对传送过程中抛丸进行除杂质(灰尘以及金属碎屑等),由于抛丸在传送过程中相贴较为紧密,通过抽风机难以将抛丸之间的杂质抽走,导致除杂质的效果不好。(1)本方案中,在将使用过的抛丸抽入到物料箱时,抛丸此时处于分散状态,且由于抛丸的重量比杂质的重量大,杂质会漂浮在物料箱内。负压组件对物料箱进行吹风,进一步将杂质和抛丸分散,然后通过除尘机构将杂质带走,如此增强抛丸的除杂质效果,减少了抛丸之间的杂质量,进而使得抛丸再次使用时,杂质量少,提高了对工件的处理效果。(2)本方案中,抛丸组件将抛丸箱内的抛丸吹向箱体内,由于抛丸箱朝向多个角度,抛丸也朝向工件的多个角度进行抛丸,如此扩大了抛丸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在由于抛丸从多个角度朝向工件抛丸,使得抛丸分散,又由于抛丸的重量大于杂质的重量,抛丸与工件先接触,如此减少了杂质对抛丸的影响。(3)收集槽对抛丸和杂质进行收集,以便于抛丸集中处理,进入物料箱的杂质可被进一步处理。传送结构对工件进行往复传送,从而使得工件能够往复被处理,以提高工件的处理效果。进一步,所述物料箱的底部倾斜且低端朝向收集塔。有益效果:物料箱底部的倾斜,在重力的作用抛丸沿着物料箱底部滚向收集塔,以便于抛丸的二次利用,提高效率。进一步,所述收集塔上开有纵截面为倒置的V型口。有益效果:通过倒置的V型口的设置,使得进入收集塔的抛丸流向两侧,以边便于抛丸进入到箱体两侧的抛丸箱内。进一步,所述除尘机构为抽风机。有益效果:通过抽风机将杂质抽走,从而减少抛丸中的杂质,同时,便于杂质的处理。进一步,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箱,除尘箱安装于收集塔与物料箱之间,除尘箱将收集塔和物料箱连通,除尘箱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若干转轴,转轴贯穿支撑板,转轴的下部和上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支撑板下部连通有负压管,负压管伸入除尘箱且负压管上连通有若干与除尘箱连通的支管,负压管与物料箱连通,负压管连通有负压设备。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负压设备对负压管进行抽气体,气体流动时带动支撑板下部的转动片的转动,转轴带动转动片上部的转动片,上部的转动片对抛丸形成搅拌,在离心作用力下使得抛丸与杂质分散,通过支管将杂质抽走,如此进一步使得杂质被抽走处理,通过多次处理,减少了杂质的量。进一步,所述箱体的顶部连通有除尘管,除尘管连通有除尘设备。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通过多个角度向工件进行抛丸,以使得抛丸不至于过于集中,在抛丸的过程中,通过除尘管和除尘设备将漂浮在箱体内的杂质抽走,进一步对杂质进行处理,可以想到,抛丸重量大于杂质的重量,通过除尘设备抽风,从而使得杂质与抛丸进一步分离。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两端安装有若干柔性的挡片。有益效果:通过柔性的挡片对杂质进行阻挡,进而减少杂质从箱体内跑出,降低杂质对工作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若干辊轴。有益效果:设置辊轴,以便于传送机构对工件进行传送。进一步,所述抛丸箱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防护层。有益效果:抛丸进入到抛丸箱内,抛丸会对抛丸箱进行一定的撞击,容易导致抛丸箱发生一定的变形,通过防护层对抛丸箱进行保护。进一步,所述转动片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有益效果:通过保护层对转动片进行保护,降低抛丸对转动片的撞击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抛丸机的轴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抛丸机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抛丸机的正向视图;图4为图3的E-E向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抛丸机的正向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除尘箱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物料箱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地面1、收集槽2、物料箱3、物料管31、负压泵32、排料管33、收集塔4、支撑轴41、传送机构5、电机51、传送辊52、链条53、链轮54、箱体6、抛丸箱61、鼓风机62、连接箱63、挡片64、连通口65、除尘管7、负压设备8、除尘箱9、负压管91、支管92、转轴93、转动片94。基本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抛丸机,包括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地面1上的箱体6,箱体6的两端和底部均开有开口,箱体6的下方设置有开在地面1上的收集槽2。箱体6的两端均设置有传送机构5,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5包括螺栓固定在地面1上的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传送辊52,传送辊52上同轴螺栓固定有链轮54,链轮54上套设有链条53,支架上螺栓固定有驱动链条53转动的电机51。箱体6的两端的开口上螺栓固定有若干柔性的挡片64,本实施例中挡片64为橡胶片,相邻两块挡片64之间留有2cm的间隙。箱体6的两侧螺栓固定有连接箱63,连接箱63与箱体6连通,本实施例中连接箱63的纵截面为梯形,连接箱63上螺栓固定有若干抛丸箱61,抛丸箱61均与连接箱63连通,抛丸箱61上螺栓固定有抛丸组件,本实施例中抛丸组件为鼓风机62。结合附图4所示,抛丸箱61与连接箱63连通,且连接箱63上设置有与抛丸箱61连通的连通口65,连通口65分别朝向箱体6的下部、中部和上部,抛丸箱61的内侧壁上螺栓固定有防护层,本实施例中防护层为橡胶层。箱体6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若干辊轴。箱体6的顶部连通有除尘管7,除尘管7连通有除尘设备(图中为示出),本实施例中除尘设备为负压机。箱体6的顶部焊接若干支撑轴41,支撑轴41上螺栓固定有收集塔4,收集塔4上开有纵截面为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箱体,箱体的两端和底部均开口,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槽;/n箱体的两端设置有传送机构,箱体的两侧设置有与箱体连通的连接箱,连接箱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抛丸箱,抛丸箱均连通有抛丸组件,抛丸箱与连接箱连通,抛丸箱与连接箱的连通处分别朝向箱体的下部、中部和上部;/n箱体的上部安装有收集塔,收集塔与抛丸箱均连通,收集塔连通有物料箱,物料箱与收集槽连通,物料箱连通有负压组件,负压组件的进气口与物料箱连通,负压组件的出气口与物料箱连通且出气口朝向收集塔,物料箱连通有除尘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箱体,箱体的两端和底部均开口,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槽;
箱体的两端设置有传送机构,箱体的两侧设置有与箱体连通的连接箱,连接箱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抛丸箱,抛丸箱均连通有抛丸组件,抛丸箱与连接箱连通,抛丸箱与连接箱的连通处分别朝向箱体的下部、中部和上部;
箱体的上部安装有收集塔,收集塔与抛丸箱均连通,收集塔连通有物料箱,物料箱与收集槽连通,物料箱连通有负压组件,负压组件的进气口与物料箱连通,负压组件的出气口与物料箱连通且出气口朝向收集塔,物料箱连通有除尘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箱的底部倾斜且低端朝向收集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塔上开有纵截面为倒置的V型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为抽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乔谢家凤谢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实创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