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42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钢板输送机构,包括运输架,运输架的底部设有运输轮;运输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支撑臂,且两个支撑臂之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板;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延伸板穿过的凹槽;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带动延伸板移动的动力机构。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目前尺寸大于运输架的钢板运输时容易掉落的问题。

Steel plate convey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板输送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钢材是最常用的钢材,适用场地较多,其中,钢板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钢板是平板状,矩形的,可直接轧制或由宽钢带剪切而成。目前,由于钢板重量较大,因此需要使用运输车进行运输,传统的运输车包括中空的运输架和安装在运输架底部的运输轮;实际使用过程中,钢板的尺寸会存在差异,针对尺寸大于运输架的钢板,钢板放置在运输架上时,钢板会有部分伸出运输架悬空,导致钢板在运输过程中钢板会发生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钢板输送机构,以解决目前尺寸大于运输架的钢板运输时容易掉落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钢板输送机构,包括运输架,所述运输架的底部设有运输轮;所述运输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支撑臂,且两个支撑臂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延伸板穿过的凹槽;所述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带动延伸板移动的动力机构。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延伸板向外延伸,利用延伸板延长了对钢板的支撑面积,进而对尺寸较大的钢板进行支撑,再利用运输轮带动运输架上的钢板移动至目的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能够根据钢板的尺寸进行调节延伸板的位置,进而完成对尺寸较大的钢板的支撑,避免了钢板在运输过程中因悬空而掉落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延伸板包括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相抵设置。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两个支撑板运动,进而延长了对钢板的支撑面积。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运输架上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与滑槽相通的底孔,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有伸入底孔的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与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还包括用于主动轴止动的止动件。通过上述设置,转动主动轴,主动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因此,主动轴和从动轴同时转动,但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主动轴带动主动轴上的驱动齿轮转动,从动轴带动从动轴上的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驱动齿轮与外齿的啮合使得两个支撑板沿滑槽的路径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两个支撑板均向外延伸,用于支撑尺寸更大的钢板;当支撑板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止动件对主动轴进行止动。进一步,所述止动件包括与主动轴侧壁固接的侧块和开设在运输架上的止动孔,所述侧块上滑动连接止动杆,且止动杆与止动孔滑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支撑板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停止转动主动轴,进而从动轴也停止转动;滑动止动杆,使得止动杆伸入止动孔内,通过止动孔对止动杆进行止动,进而对主动轴进行止动,即对支撑板进行止动。进一步,所述凹槽的两侧沿凹槽的中心线对称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楔块,且楔块与凹槽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远离相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挤压楔块的三角块。通过上述设置,支撑板向外延伸的过程中,通过支撑板上的三角块同时挤压两个楔块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压缩,即利用三角块与楔块的配合能够提高支撑板移动的导向性。进一步,所述运输架上设有与导向槽相通的侧槽,且侧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侧槽之间设有扭簧,且转轴上设有能在侧槽内转动的摆臂;所述运输架的侧壁上设有侧板,且侧板上设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内滑动连接有辅助块,且辅助块与辅助槽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辅助块上铰接有折叠片,且折叠片远离辅助块的一端铰接有联动臂;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楔块远离相邻楔块的一端相抵,摆臂的另一端与联动臂远离折叠片的一端铰接。通过上述设置,三角块挤压楔块移动的过程中,楔块挤压摆臂的一端,使得摆臂转动,扭簧形变,摆臂的另一端通过联动臂拉动折叠片展开,由于摆臂的转动路线为弧形,因此,折叠片带动辅助块在辅助槽内滑动,第二弹簧压缩;当摆动停止转动时,折叠片完全展开;通过展开的折叠片用于对钢板进行支撑,增大了对钢板的支撑面积,进而加强了对钢板的支撑效果。进一步,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运输架与支撑板的高度之和;所述运输架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设有弹性板,且弹性板呈倒立的U形。通过上述设置,将钢板放置于主动齿轮与弹性板之间,能够对钢板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钢板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掉落;当钢板运输至目的地时,需要让运输架停下来;主要是通过弹性板与目的地的建筑墙面接触,利用弹性板自身的弹性对运输架的移动起到缓冲作用,进而使得运输架停下来。进一步,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运输架与支撑板的高度之和。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从动齿轮加强对钢板的限位效果。进一步,所述弹性板包括第一竖向段、弧形段和第二竖向段,所述第一竖向段与第二竖向段之间设有第三弹簧。通过上述设置,弹性板与建筑墙面挤压,使得第一竖向段与第二竖向段间距变小,第三弹簧形变,通过第三弹簧的弹性势能能够对运输架的移动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加快运输架停下来。进一步,所述运输架上设有竖直块,且竖直块上设有水平块;所述竖直块上设有竖向槽,且竖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竖向块;所述水平块上设有横向槽,且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横向块和第二横向块,所述第一横向块与第一竖向段铰接,所述第二横向块与第二竖向段铰接;所述第一横向块远离第一竖向段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辅助臂,且第一辅助臂与竖向块铰接;所述第二横向块远离第二竖向段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辅助臂,且第二辅助臂与竖向块铰接。通过上述设置,弹性板受到目的地的建筑墙面挤压时,使得第二竖向段向第一竖向段的方向移动,第二竖向段带动第二横向块沿横向槽向第一横向块的方向移动,第二横向块通过第二辅助臂带动竖向块沿竖向槽的路径向下移动;竖向块通过第一辅助臂带动第一横向块沿横向槽的路径向第二横向块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第一横向块、第二横向块和竖向块的移动能够对弹性板的形变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提高弹性板形变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板输送机构实施例一俯视方向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固定板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板输送机构实施例一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运输架1、支撑臂2、固定板3、支撑板4、凹槽5、主动轴6、从动轴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底孔10、驱动齿轮11、侧块12、止动孔13、止动杆14、楔块15、第一弹簧16、三角块17、转轴18、摆臂19、侧板20、辅助块21、第二弹簧22、折叠片23、联动臂24、第一竖向段25、弧形段26、第二竖向段27、第三弹簧28、竖直块29、水平块30、竖向块31、第一横向块32、第二横向块33、第一辅助臂34、第二辅助臂35。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钢板输送机构,包括运输架1,运输架1的底部安装有运输轮,通过运输轮带动运输架1进行移动;运输架1从上至下依次固接有两个支撑臂2,且两个支撑臂2之间固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板输送机构,包括运输架,所述运输架的底部设有运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支撑臂,且两个支撑臂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延伸板穿过的凹槽;所述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带动延伸板移动的动力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板输送机构,包括运输架,所述运输架的底部设有运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支撑臂,且两个支撑臂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延伸板穿过的凹槽;所述运输架上设有用于带动延伸板移动的动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包括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相抵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运输架上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与滑槽相通的底孔,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有伸入底孔的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与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还包括用于主动轴止动的止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包括与主动轴侧壁固接的侧块和开设在运输架上的止动孔,所述侧块上滑动连接止动杆,且止动杆与止动孔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侧沿凹槽的中心线对称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楔块,且楔块与凹槽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远离相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挤压楔块的三角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架上设有与导向槽相通的侧槽,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家凤谢亮徐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实创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