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42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瑜伽柱,公开了一种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包括呈圆筒状的按摩轮(1),按摩轮(1)的外表面上设有按摩纹路,还包括呈圆筒状的内轮(2)以及分别螺纹连接在内轮(2)两端的两个轮盖(4),按摩轮(1)套设在内轮(2)外表面上,内轮(2)内设有哑铃(3),两个轮盖(4)分别抵靠在哑铃(3)的两端对哑铃(3)轴向限位;内轮(2)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内螺纹,轮盖(4)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内轮(2)内表面上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锻炼中更好的按摩放松肌肉,内轮的设计增加了轻身瑜伽柱的支撑力,防止了内轮的变形和破裂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瑜伽柱,尤其涉及了一种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
技术介绍
瑜伽柱一般具有重量轻、富有缓冲弹性的特点,瑜伽柱的作用具有以下几点:(1)可以帮助瑜伽练习者完成各项平衡动作;(2)可消除肌肉紧张加强核心肌肉力量,灵活性以达到锻炼身体的平衡性,是现代瑜伽练习中不可或缺的器材;(3)瑜伽柱不仅能延伸肌肉和肌腱,还能拆散软组织粘连和疤痕组织。在正位瑜伽中,当做不到瑜伽体式,就需要瑜伽辅助道具来练习瑜伽体式。使用时,身体仰身或俯身于瑜伽柱上,以自身重量对肌肉进行有效的锻炼按摩放松。现有的瑜伽柱的按摩轮因设计不合理,在锻炼按摩中,肌肉难以达到预期的锻炼放松效果,还有些因为设计和强度问题,在使用瑜伽柱时,容易出现严重变形与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瑜伽柱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包括呈圆筒状的按摩轮,按摩轮的外表面上设有按摩纹路,还包括呈圆筒状的内轮以及分别螺纹连接在内轮两端的两个轮盖,按摩轮套设在内轮外表面上,内轮内设有哑铃,两个轮盖分别抵靠在哑铃的两端对哑铃轴向限位;内轮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内螺纹,轮盖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内轮内表面上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内轮的设计增加了轻身瑜伽柱的支撑力,防止了内轮的变形和破裂问题,轮盖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使得轮盖与内轮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适当的调整轮盖的位置,保证不同型号的哑铃均能够被限定在内轮内不来回晃动。按摩轮表面的纹路设计更符合人体肌肉解剖学,能更好的锻炼放松肌肉,达到锻炼效果。作为优选,轮盖包括呈圆筒状的且插入内轮内的盖体,外螺纹设置在盖体的外表面上,盖体的一端设有能够抵靠在内轮体端面上的环状凸缘,盖体的设有环状凸缘的端部还设有固定在盖体内表面上的挡板,哑铃端部抵靠在挡板上。作为优选,哑铃包括中部的握持部以及设置于握持部两端的配重部,配重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凸块,内轮的内表面上设有沿内轮长度方向设置的多根相互平行的凸筋,相邻凸筋之间形成对凸块限位的限位槽。限位槽能够实现对哑铃的周向限位,防止哑铃在内轮内部转动。作为优选,凸筋为四根,四根凸筋均匀布置于内轮的内表面上。四个均匀布置的限位槽则使得哑铃装配更加便捷,节省哑铃装配时间。作为优选,环状凸缘的外表面与内轮的外表面齐平。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能在锻炼中更好的按摩放松肌肉,内轮的设计增加了轻身瑜伽柱的支撑力,防止了内轮的变形和破裂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拆除按摩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哑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内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与实施例3中轮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内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与实施例4中轮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内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内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按摩轮、2—内轮、3—哑铃、4—轮盖、201—环形凹槽、202—限位板、203—凸筋、204—限位槽、301—握持部、302—配重部、303—凸块、401—凸环、402—盖体、403—环状凸缘、404—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配备哑铃的瑜伽柱,如图1-图5所示,包括呈圆筒状的按摩轮1,按摩轮1的外表面上设有按摩纹路,按摩轮1表面的纹路设计更符合人体肌肉解剖学,能更好的锻炼放松肌肉,达到锻炼效果。还包括呈圆筒状的内轮2,按摩轮1套设在内轮2外表面上,按摩轮1的内表面与内轮2的外表面之间过盈配合,按摩轮1属于EVA材质,通过EVA材料的弹性变形套在内轮2外表面上,使得两者之间拆卸以及装配均非常方便。内轮2为PVC管,内轮2的设计增加了轻身瑜伽柱的支撑力,防止在锻炼中,瑜伽柱因支撑力不够而变形或破裂。从而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内轮2内设有哑铃3,该哑铃3一般选择电动哑铃3,电动哑铃3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瑜伽柱使用,配合瑜伽柱使用时能够使得瑜伽柱达到震动按摩,更深层次的按摩肌肉,达到更好的锻炼放松效果。内轮2的两端均设有供哑铃3端部抵靠对哑铃3轴向限位的限位件,限位件的设置能进一步优化加强了瑜伽柱的支撑强度,从而固定电动哑铃3的位置,防止了在使用中电动哑铃3因震动偏离位置。哑铃3包括中部的握持部301以及设置于握持部301两端的配重部302,握持部301的直径小于配重部302的直径,握持部301的外表面与内轮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储物空间,人性化的实现了在锻炼时有些私人物品不用离身的储物功能。限位件包括分别卡接在内轮2两端的两个轮盖4,两个轮盖4分别抵靠在哑铃3的两端对哑铃3轴向限位,内轮2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环形凹槽201,轮盖4的外表面上设有能够卡入环形凹槽201内的凸环401。轮盖4以卡接的形式卡设在内轮2的两端,该种连接方式使得轮盖4的拆卸与装配均非常方便,环形凹槽201以及凸环401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安装和拆卸时只需用力将轮盖4按压入或拉出轮盖4即可使得凸环401卡入或脱出环形凹槽201,能够实现哑铃3的快速装卸。轮盖4包括呈圆筒状的且插入内轮2内的盖体402,凸环401设置在盖体402的外表面上,盖体402的一端设有能够抵靠在内轮2体端面上的环状凸缘403,盖体402的设有环状凸缘403的端部还设有固定在盖体402内表面上的挡板404,哑铃3端部抵靠在挡板404上,两端轮盖4上的挡板404能够对哑铃3进行轴向限位,防止哑铃3在内轮2内部来回晃动,避免哑铃3与内轮2之间碰撞损伤。其中,环状凸缘403的外表面与内轮2的外表面齐平,从而按摩轮1套设在内轮2外表面上更加方便,在装配时轮盖4与按摩轮1的装配顺序不受限制,使装配更加便捷,同时使得整个瑜伽柱整体更美观、齐整。配重部302的外表面上设有凸块303,内轮2的内表面上设有沿内轮2长度方向设置的多根相互平行的凸筋203,本实施例中凸筋203为四根,四根凸筋203均匀布置于内轮2的内表面上。相邻凸筋203之间形成对凸块303限位的限位槽204。在内轮2的内表面上设置凸筋203能够实现对哑铃3的周向限位,防止哑铃3在内轮2内部转动。而设置多个凸筋203,形成多个均匀布置的限位槽204使得哑铃3装入内轮2内部时能够更方便装配,哑铃3上的凸块303可以卡入任意一限位槽204内,节省哑铃3装配时间。实施例2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分别螺纹连接在内轮2两端的两个轮盖4,两个轮盖4分别抵靠在哑铃3的两端对哑铃3轴向限位,内轮2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内螺纹,轮盖4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内轮2内表面上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包括呈圆筒状的按摩轮(1),按摩轮(1)的外表面上设有按摩纹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圆筒状的内轮(2)以及分别螺纹连接在内轮(2)两端的两个轮盖(4),按摩轮(1)套设在内轮(2)外表面上,内轮(2)内设有哑铃(3),两个轮盖(4)分别抵靠在哑铃(3)的两端对哑铃(3)轴向限位;内轮(2)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内螺纹,轮盖(4)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内轮(2)内表面上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包括呈圆筒状的按摩轮(1),按摩轮(1)的外表面上设有按摩纹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圆筒状的内轮(2)以及分别螺纹连接在内轮(2)两端的两个轮盖(4),按摩轮(1)套设在内轮(2)外表面上,内轮(2)内设有哑铃(3),两个轮盖(4)分别抵靠在哑铃(3)的两端对哑铃(3)轴向限位;内轮(2)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内螺纹,轮盖(4)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内轮(2)内表面上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螺纹连接式瑜伽柱,其特征在于:轮盖(4)包括呈圆筒状的且插入内轮(2)内的盖体(402),外螺纹设置在盖体(402)的外表面上,盖体(402)的一端设有能够抵靠在内轮(2)体端面上的环状凸缘(403),盖体(402)的设有环状凸缘(403)的端部还设有固定在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贤龙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卓意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