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35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装运框、第二装运框以及插接装置,所述第一装运框底边部通过合叶与所述第二装运框的底边部铰接,所述插接装置包括弓形条和铁棒,所述第一装运框和第二装运框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左右相对应的弓形条;所述车体底部四角均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旋转件、连接件和固定钮,所述连接件的底端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均连接有滑轮,所述伸缩杆包括若干节段,每个所述节段上均间隔设有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装置不同的医疗仪器,还能作为病床床头或床尾的挡板,解决病危患者外出检查时不方便携带仪器的问题,也具有多功能性。

A kind of equipment vehicle for out going examination of critical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
技术介绍
病床是医院中常见的一种设备,一般病床分为普通病床和重症病床,普通病床大都适用于可自主活动的患者,重症病床大都使用在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特别的,重症患者离开病室外出检查身体各项病情时,由于重症患者需要保持治疗,不能离开医疗仪器,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但是病室内的仪器一般都是大型的,不可随意移动,为了保证重症患者处于持续治疗的状态,在外出检查时,医院采取小型仪器代替大型仪器,但是病床上没有太多的空间放置这些仪器,有些甚至压在了患者的腿部、手部等,这样容易出现事故。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跟随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存放仪器的设备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解决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不方便携带仪器的问题,同时具有多功能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装运框、第二装运框以及插接装置,所述第一装运框底边部通过合叶与所述第二装运框的底边部铰接,所述插接装置包括弓形条和铁棒,所述第一装运框和第二装运框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左右相对应的弓形条,所述铁棒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装运框底部与弓形条之间,所述铁棒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装运框底部与弓形条之间;所述车体底部四角均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均连接有滑轮,所述伸缩杆包括若干节段,每个所述节段上均间隔设有定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二装运框的边底侧与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杆上均铰接有扣环,设备架上病床时扣环用于扣住病床支杆,起到稳定设备车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装运框的边侧为封闭式,所述第二装运框的边侧为条框式,所述第二装运框底部为一块铝合板,所述铝合板边上间隔设置铁柱,根据不同仪器的特点放置,仪器在跟随病床移动中不掉落。优选的,所述定位孔为横向设置的通孔。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伸缩长度固定时,所述定位孔的一端由一根固定杆贯穿至所述定位孔的另一端,固定杆贯穿伸缩杆相邻两节段的定位孔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长度固定。调整伸缩杆高度时,先将固定杆拉出,确定伸缩杆高度后再将固定杆贯穿定位孔,伸缩杆达到固定状态。优选的,所述弓形条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通过螺钉贯穿与车体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旋转件、连接件和固定钮,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车体底部,所述旋转件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连接件一端的铰接处设有固定钮。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底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大小与所述伸缩杆的直径大小相同。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架在病床上,调整设备车的高度与病床相同,并利用扣环扣住病床上的支杆,固定住设备车后,设备车与病床整体移动,装框空间大,装载医用设备条理有序,不易晃动。该装置在病室内时,由于病重患者的病室内都有更为专业的设备仪器,此时很多不再使用外出检查时的临时设备,因此,当患者治疗时,一般病床头部都抬高些,这时将设备车底部的铁棒拉出,将第一装运框往下翻转90°,并调节伸缩杆方向,调整伸缩杆的高度,用限位卡扣固定好伸缩杆,稳定后将设备车放置病床床尾,并用扣环扣住病床支杆固定后当作床尾挡板使用,同时第二装运框还可以放置一些其他物品,这样患者在身体略有倾斜的情况下有支撑挡板更加舒适。同样的,患者在休息时,将整个设备车翻转90°,此时设备车底部作为一个挡板,收缩起所有伸缩杆至最短处或者拆卸下伸缩杆,并将设备车移至病床床头,并用扣环扣住病床支杆固定后作为病床床头的挡板,这样患者就有一个封闭式的床头挡板(一般医院的床头都是条形式),休息时更为舒适。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根据病危患者一般所用的医疗设备,设为两个不同装框,实现装载不同设备,合理放置,不杂乱,不易掉落,且伸缩杆可拆卸。本装置采用铝制材料,整体重量轻,设备车可调高度,装载仪器设备有序,翻转装框后可作为挡板,减少占地空间,实现功能多样化,在医疗器械应用上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由于所述第二装运框的边底侧与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杆上均铰接有扣环,设备架上病床时扣环用于扣住病床支杆,起到稳定设备车的作用。由于所述第一装运框的边侧为封闭式,所述第二装运框的边侧为条框式,所述第二装运框底部为一块铝合板,所述铝合板边上间隔设置铁柱,根据不同仪器的特点放置,仪器在跟随病床移动中不掉落。由于所述定位孔为横向设置的通孔,便于穿插固定杆。由于所述伸缩杆伸缩长度固定时,所述定位孔的一端由一根固定杆贯穿至所述定位孔的另一端,固定杆贯穿伸缩杆相邻两节段的定位孔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长度固定。调整伸缩杆高度时,先将固定杆拉出,确定伸缩杆高度后再将固定杆贯穿定位孔,伸缩杆达到固定状态。由于所述弓形条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通过螺钉贯穿与车体底部固定连接。由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旋转件、连接件和固定钮,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车体底部,所述旋转件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连接件一端的铰接处设有固定钮,所述连接件底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大小与所述伸缩杆的直径大小相同。连接部作为伸缩杆和设备车连接的载体,连接部可旋转,可固定,可拆卸,方便设备车的转变应用,实现多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设备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设备车作为床尾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设备车作为床头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伸缩杆一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扣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装运框与第二装运框均水平放置时底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号为:1-车体,2-第一装运框,3-第二装运框,4-伸缩杆,411-固定杆,412-定位孔,5-扣环,6-滑轮,7-合叶,8-弓形条,801-固定孔,9-铁棒,10-连接部,101-旋转件。102-固定件,103-连接件,104-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第一装运框2、第二装运框3以及插接装置,所述插接装置包括弓形条8和铁棒9,所述第一装运框2底边部通过合叶7与所述第二装运框3的底边部铰接,设备车作为其他设备使用时方便翻转,所述第一装运框2的边侧为封闭式,所述第二装运框3的边侧为条形式,所述第二装运框3底部为一块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装运框、第二装运框以及插接装置,所述第一装运框底边部通过合叶与所述第二装运框的底边部铰接,所述插接装置包括弓形条和铁棒,所述第一装运框和第二装运框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左右相对应的弓形条,所述铁棒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装运框底部与弓形条之间,所述铁棒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装运框底部与弓形条之间;所述车体底部四角均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均连接有滑轮,所述伸缩杆包括若干节段,每个所述节段上均间隔设有定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装运框、第二装运框以及插接装置,所述第一装运框底边部通过合叶与所述第二装运框的底边部铰接,所述插接装置包括弓形条和铁棒,所述第一装运框和第二装运框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左右相对应的弓形条,所述铁棒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装运框底部与弓形条之间,所述铁棒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装运框底部与弓形条之间;所述车体底部四角均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均连接有滑轮,所述伸缩杆包括若干节段,每个所述节段上均间隔设有定位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运框的边底侧与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杆上均铰接有扣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设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运框的边侧为封闭式,所述第二装运框的边侧为条框式,所述第二装运框底部为一块铝合板,所述铝合板边上间隔设置铁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丽勤蓝江华邹莉何小萍蒋翠萍齐绍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