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337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位计附件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其可以通过简化水位计内部清理的流程来提高水位计内部清洗的便捷性;并且在水位计内部清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玻璃管与两组安装管的拆卸,来降低水位计内部清洗对玻璃管和两组安装管连接密封性的影响;包括固定块和四组刷毛;还包括上安装管、下安装管、玻璃管、螺纹杆、动力齿轮、带动齿轮、密封环、主轴、两组同步杆和支撑环,玻璃管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还包括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上转向齿轮、下转向齿轮、两组上带动杆、两组下带动杆、两组带动轴、上稳固环、下稳固环、两组上固定杆、两组下固定杆、上安装块、下安装块、两组上桨板和两组下桨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位计附件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因锅炉里的水在高温时汽化供暖,水和汽的损耗较大,要不断地补充水,使锅炉里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水位过低,锅炉就有爆炸的危险,因此为了随时了解锅炉内的水位,在锅炉上都装有水位计,其中水位计和锅炉构成一个连通器,随着水位计的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水位计内部进行清理,而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是一种在锅炉水位计使用的过程中,用于清洗水位计内壁的装置,其在锅炉附件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包括手持杆、固定块和四组刷毛,所述固定块的底端中心区域与手持杆的顶端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圆周侧壁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四组刷毛的固定端连接;现有的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使用,首先停运锅炉之后,将水位计从锅炉的侧壁上拆卸下来,并且将玻璃管在两端的安装管上查下来,然后通过握住手持杆将固定块带动刷毛在水位计的玻璃管内往复刷动,直至将玻璃管刷干净为止,然后在分别将两组安装管的内壁刷干净,最后将玻璃管在两组安装管上安装好并且将水位计再次通过两组法兰连接片安装在锅炉的侧壁上即可;现有的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使用中发现,首先现有的装置清洗水位计的流程较为繁琐,使水位计清洗的便捷性较差,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并且将玻璃管在两组安装管上反复拆卸清洗,会对玻璃管和两组安装管连接的密封性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简化水位计内部清理的流程来提高水位计内部清洗的便捷性,从而增强实用性;并且可以在水位计内部清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玻璃管与两组安装管的拆卸,来降低水位计内部清洗对玻璃管和两组安装管连接密封性的影响,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的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包括固定块和四组刷毛,所述固定块的圆周侧壁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刷毛的固定端连接;还包括上安装管、下安装管、玻璃管、螺纹杆、动力齿轮、带动齿轮、密封环、主轴、两组同步杆和支撑环,所述玻璃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安装管的底端右部区域和下安装管的顶端右部区域密封连通,所述上安装管和下安装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流动腔和下流动腔,所述玻璃管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与上流动腔的底端右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流出孔,所述工作腔的底端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右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流入孔,所述上安装管和下安装管的左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连接法兰,所述上流动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主轴的左端自上安装管的右侧穿过安装孔并且伸入至上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密封环与主轴的中部区域转动密封套装,所述密封环的外圆周侧壁与安装孔的内圆周侧壁密封卡装,所述动力齿轮的右端中心区域与主轴的左端同心连接,所述动力齿轮的左端边缘区域设置有动力环形齿,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和底端均自工作腔的内部分别穿过流出孔和流入孔并且分别伸入至上流动腔和下流动腔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下流动腔的底端的右部区域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带动齿轮的中心区域设置有主轴承,所述主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螺纹杆的顶部区域的外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支撑环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螺纹杆的底部区域外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两组同步杆的顶端分别与带动齿轮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升降孔,所述两组同步杆的底端均自固定块的上侧分别穿过两组升降孔并且均伸出至固定块的下侧,所述两组同步杆的底端分别与支撑环顶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块与螺纹杆螺装,所述四组刷毛的外端均与玻璃管的工作腔的圆周侧壁紧贴,所述动力齿轮的左端底部区域与带动齿轮的圆周侧壁的右端啮合;还包括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上转向齿轮、下转向齿轮、两组上带动杆、两组下带动杆、两组带动轴、上稳固环、下稳固环、两组上固定杆、两组下固定杆、上安装块、下安装块、两组上桨板和两组下桨板,所述两组上固定杆的内端分别与上稳固环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上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连接,所述下固定杆的内端分别与下稳固环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下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连接,所述上稳固环和下稳固环的中心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稳固轴承,所述两组带动轴的外圆周侧壁分别与两组稳固轴承的内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上转向齿轮和下转向齿轮的左端中部区域分别与两组带动轴的右端同心连接,所述上转向齿轮和下转向齿轮的右端均设置有多组转向齿,所述上从动齿轮和下从动齿轮的中心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从动轴承,所述两组从动轴承的内圆周侧壁分别与螺纹杆的外圆周侧壁的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固定卡装,所述上从动齿轮和下从动齿轮的左端分别与上转向齿轮的右端顶部区域和下转向齿轮的右端底部区域啮合,所述两组上带动杆的顶端分别与上从动齿轮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上带动杆的底端分别与带动齿轮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下带动杆的底端分别与下从动齿轮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下带动杆的顶端分别与支撑环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带动轴的左端分别与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的右端中心区域同心连接,所述两组上桨板的内端右部区域分别与上安装块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上桨板的外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紧贴,所述两组下桨板的内端右部区域分别与下安装块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下桨板的外端分别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紧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还包括两组上加固杆、两组下加固杆、上加固环和下加固环,所述两组上加固杆的内端分别与上加固环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上加固杆的外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上加固环与上侧所述带动轴转动套装,所述两组下加固杆的内端分别与下加固环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下加固杆的外端分别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下加固环与下侧所述带动轴转动套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的左端顶部区域与主轴的右端同心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还包括两组限位环,所述两组限位环分别与螺纹杆的外螺纹区域的顶端和底端固定套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还包括携带杆,所述携带杆的底端与上安装管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携带杆的顶端设置有手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还包括挂杆,所述挂杆的左上部区域的左端与上安装管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挂杆的右下部区域设置有卡块,所述主轴的外圆周侧壁的右部区域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转动卡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还包括防护把套,所述防护把套与摇杆的手持端固定套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还包括辅助环和两组擦拭海绵,所述辅助环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辅助孔,所述两组同步杆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包括固定块(1)和四组刷毛(2),所述固定块(1)的圆周侧壁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刷毛的固定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安装管(3)、下安装管(4)、玻璃管(5)、螺纹杆(6)、动力齿轮(7)、带动齿轮(8)、密封环(9)、主轴(10)、两组同步杆(11)和支撑环(12),所述玻璃管(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安装管(3)的底端右部区域和下安装管(4)的顶端右部区域密封连通,所述上安装管(3)和下安装管(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流动腔和下流动腔,所述玻璃管(5)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与上流动腔的底端右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流出孔,所述工作腔的底端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右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流入孔,所述上安装管(3)和下安装管(4)的左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连接法兰,所述上流动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主轴(10)的左端自上安装管(3)的右侧穿过安装孔并且伸入至上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密封环(9)与主轴(10)的中部区域转动密封套装,所述密封环(9)的外圆周侧壁与安装孔的内圆周侧壁密封卡装,所述动力齿轮(7)的右端中心区域与主轴(10)的左端同心连接,所述动力齿轮(7)的左端边缘区域设置有动力环形齿,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和底端均自工作腔的内部分别穿过流出孔和流入孔并且分别伸入至上流动腔和下流动腔的内部,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下流动腔的底端的右部区域连接,所述螺纹杆(6)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带动齿轮(8)的中心区域设置有主轴承,所述主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螺纹杆(6)的顶部区域的外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支撑环(12)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螺纹杆(6)的底部区域外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两组同步杆(11)的顶端分别与带动齿轮(8)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固定块(1)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升降孔,所述两组同步杆(11)的底端均自固定块(1)的上侧分别穿过两组升降孔并且均伸出至固定块(1)的下侧,所述两组同步杆(11)的底端分别与支撑环(12)顶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固定块(1)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块(1)与螺纹杆(6)螺装,所述四组刷毛(2)的外端均与玻璃管(5)的工作腔的圆周侧壁紧贴,所述动力齿轮(7)的左端底部区域与带动齿轮(8)的圆周侧壁的右端啮合;还包括上从动齿轮(13)、下从动齿轮、上转向齿轮(14)、下转向齿轮、两组上带动杆(15)、两组下带动杆、两组带动轴(16)、上稳固环(17)、下稳固环、两组上固定杆(18)、两组下固定杆、上安装块(19)、下安装块、两组上桨板(20)和两组下桨板,所述两组上固定杆(18)的内端分别与上稳固环(17)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上固定杆(18)的外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连接,所述下固定杆的内端分别与下稳固环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下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连接,所述上稳固环(17)和下稳固环的中心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稳固轴承,所述两组带动轴(16)的外圆周侧壁分别与两组稳固轴承的内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上转向齿轮(14)和下转向齿轮的左端中部区域分别与两组带动轴(16)的右端同心连接,所述上转向齿轮(14)和下转向齿轮的右端均设置有多组转向齿,所述上从动齿轮(13)和下从动齿轮的中心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从动轴承,所述两组从动轴承的内圆周侧壁分别与螺纹杆(6)的外圆周侧壁的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固定卡装,所述上从动齿轮(13)和下从动齿轮的左端分别与上转向齿轮(14)的右端顶部区域和下转向齿轮的右端底部区域啮合,所述两组上带动杆(15)的顶端分别与上从动齿轮(13)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上带动杆(15)的底端分别与带动齿轮(8)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下带动杆的底端分别与下从动齿轮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下带动杆的顶端分别与支撑环(12)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带动轴(16)的左端分别与上安装块(19)和下安装块的右端中心区域同心连接,所述两组上桨板(20)的内端右部区域分别与上安装块(19)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上桨板(20)的外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紧贴,所述两组下桨板的内端右部区域分别与下安装块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下桨板的外端分别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紧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水位计内部清理装置,包括固定块(1)和四组刷毛(2),所述固定块(1)的圆周侧壁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刷毛的固定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安装管(3)、下安装管(4)、玻璃管(5)、螺纹杆(6)、动力齿轮(7)、带动齿轮(8)、密封环(9)、主轴(10)、两组同步杆(11)和支撑环(12),所述玻璃管(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安装管(3)的底端右部区域和下安装管(4)的顶端右部区域密封连通,所述上安装管(3)和下安装管(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流动腔和下流动腔,所述玻璃管(5)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与上流动腔的底端右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流出孔,所述工作腔的底端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右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流入孔,所述上安装管(3)和下安装管(4)的左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连接法兰,所述上流动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主轴(10)的左端自上安装管(3)的右侧穿过安装孔并且伸入至上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密封环(9)与主轴(10)的中部区域转动密封套装,所述密封环(9)的外圆周侧壁与安装孔的内圆周侧壁密封卡装,所述动力齿轮(7)的右端中心区域与主轴(10)的左端同心连接,所述动力齿轮(7)的左端边缘区域设置有动力环形齿,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和底端均自工作腔的内部分别穿过流出孔和流入孔并且分别伸入至上流动腔和下流动腔的内部,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下流动腔的底端的右部区域连接,所述螺纹杆(6)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带动齿轮(8)的中心区域设置有主轴承,所述主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螺纹杆(6)的顶部区域的外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支撑环(12)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螺纹杆(6)的底部区域外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两组同步杆(11)的顶端分别与带动齿轮(8)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固定块(1)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升降孔,所述两组同步杆(11)的底端均自固定块(1)的上侧分别穿过两组升降孔并且均伸出至固定块(1)的下侧,所述两组同步杆(11)的底端分别与支撑环(12)顶端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固定块(1)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块(1)与螺纹杆(6)螺装,所述四组刷毛(2)的外端均与玻璃管(5)的工作腔的圆周侧壁紧贴,所述动力齿轮(7)的左端底部区域与带动齿轮(8)的圆周侧壁的右端啮合;还包括上从动齿轮(13)、下从动齿轮、上转向齿轮(14)、下转向齿轮、两组上带动杆(15)、两组下带动杆、两组带动轴(16)、上稳固环(17)、下稳固环、两组上固定杆(18)、两组下固定杆、上安装块(19)、下安装块、两组上桨板(20)和两组下桨板,所述两组上固定杆(18)的内端分别与上稳固环(17)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上固定杆(18)的外端分别与上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连接,所述下固定杆的内端分别与下稳固环的外圆周侧壁的顶端和底端连接,所述两组下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与下流动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部区域连接,所述上稳固环(17)和下稳固环的中心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稳固轴承,所述两组带动轴(16)的外圆周侧壁分别与两组稳固轴承的内圆周侧壁固定卡装,所述上转向齿轮(14)和下转向齿轮的左端中部区域分别与两组带动轴(16)的右端同心连接,所述上转向齿轮(14)和下转向齿轮的右端均设置有多组转向齿,所述上从动齿轮(13)和下从动齿轮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四虎鲁俊龙温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迈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