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33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上端装设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上端装设有振动盘,振动盘的下端部装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装设有振动电机,振动盘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端部装设有接口母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振动盘与振动电机的配合,使振动盘内的再生混凝土颗粒相互摩擦,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的砂浆随着摩擦脱落,使再生混凝土颗粒的表面更光滑,增加再生混凝土颗粒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分为天然碎石或者卵石,其破碎后表面依然会残留较多水泥砂浆,因此表面很粗糙、比表面积大,这对提高与水泥石的黏结有利,但对于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不利,还会增加水泥的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以致力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装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装设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下端部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装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盘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装设有接口母端,所述机架的一侧转动装设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上装设有接口公端,所述机架内滑动装设有抵触支架,所述抵触支架上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抵触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上固定有凸轮与第一齿轮,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抵触支架朝向凸轮的移动,使抵触支架与凸轮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机架的下部装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固定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上,所述转动臂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上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上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均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均与驱动齿条相啮合,当抵触支架的上端抵触于振动盘的底端时,所述接口公端插接于接口母端内。可选的,所述抵触支架包括下部支架,所述下部支架的两侧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上。可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套装于导柱的外壁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机架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下部支架上。可选的,所述导柱的上端部固定有抵触块。可选的,所述抵触块可采用塑料材质。可选的,所述振动盘内装设有过滤网。可选的,所述过滤网位于出水管的端部。可选的,所述振动盘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出部。可选的,所述振动电机位于凸出部的下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振动盘与振动电机的配合,使振动盘内的再生混凝土颗粒相互摩擦,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的砂浆随着摩擦脱落,使再生混凝土颗粒的表面更光滑,增加再生混凝土颗粒的流动性,并且砂浆混合进液体后,可随着液体流动排出,同时抵触支架与转动臂的配合,实现了接口公端与接口母端的快速安装,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接口公端与接口母端的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架与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上端装设有支撑弹簧2,支撑弹簧2的上端装设有振动盘3,振动盘3的下端部装设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上装设有振动电机5,振动盘3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3a,出水管3a的端部装设有接口母端6,机架1的下侧转动装设有转动臂7,转动臂7上装设有接口公端8,机架1内设置有沿竖向设置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装设有抵触支架9,抵触支架9上装设有复位弹簧11,抵触支架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轴12,第一连接轴12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1上,第一连接轴12的外壁上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有凸轮13与第一齿轮14,复位弹簧11的弹力推动抵触支架9朝向凸轮13的移动,使抵触支架9与凸轮13的外壁相贴合,机架1的下部装设有驱动气缸15,驱动气缸15的输出端上连接固定有驱动齿条16,机架1内安装有沿横向设置的导轨,导轨上装设有滑块,滑块上装设有驱动齿条16,转动臂7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传动齿7a,传动齿7a上啮合有第二齿轮17,第二齿轮17的外壁上啮合有第三齿轮18,第二齿轮17与第三齿轮18均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机架1上,第一齿轮14、第三齿轮18均与驱动齿条16相啮合,当抵触支架9的上端抵触于振动盘3的底端时,接口公端8插接于接口母端6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抵触支架9包括下部支架9a,下部支架9a的两侧设置有导柱9b,机架1上设置有导槽,导柱9b插装于导槽内,并可沿导槽滑动。复位弹簧11套装于导柱9b的外壁上,复位弹簧11的一端抵触于机架1上,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抵触于下部支架9a上。其中,复位弹簧11的弹力推动抵触支架9复位。进一步,导柱9b的上端部固定有抵触块19。其中,抵触块19可抵触于振动盘3的底部。抵触块19可采用塑料材质,便于抵触块19的维护。振动盘3内装设有过滤网20。过滤网20位于出水管3a的端部。其中,过滤网20可过滤较大的颗粒,避免出水管3a堵塞。可选的,振动盘3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出部。进一步,振动电机5位于凸出部的下部,便于振动电机5的安装。当需要生产时,操作人员将再生混凝土颗粒倒入振动盘3内,加入适量的液体,接着振动电机5工作,振动电机5带动振动盘3振动,使振动盘3内的再生混凝土颗粒相互摩擦,实现砂浆去除装置;当需要排出砂浆时,驱动气缸15工作,驱动气缸15的输出端带动驱动齿条16移动,驱动齿条16带动第一齿轮14与第三齿轮18旋转,第一齿轮14带动第一连接轴12旋转,第一连接轴12带动凸轮13旋转,凸轮13旋转带动抵触支架9移动,直至抵触支架9的上端部抵触到振动盘3的下端部,实现对振动盘3的支撑,同时第三齿轮18带动第二齿轮17旋转,第二齿轮17带动转动臂7旋转,转动臂7带动接口公端8移动,直至接口公端8插入接口母端6内,实现接口公端8与接口母端6的连通,砂浆通过出水管3a排出。本专利技术通过振动盘3与振动电机5的配合,使振动盘3内的再生混凝土颗粒相互摩擦,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的砂浆随着摩擦脱落,使再生混凝土颗粒的表面更光滑,增加再生混凝土颗粒的流动性,同时抵触支架9与转动臂7的配合,实现了接口公端8与接口母端6的快速安装,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接口公端8与接口母端6的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装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装设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下端部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装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盘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装设有接口母端,所述机架的一侧转动装设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上装设有接口公端,所述机架内滑动装设有抵触支架,所述抵触支架上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抵触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上固定有凸轮与第一齿轮,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抵触支架朝向凸轮的移动,使抵触支架与凸轮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机架的下部装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固定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上,所述转动臂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上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上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均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均与驱动齿条相啮合,当抵触支架的上端抵触于振动盘的底端时,所述接口公端插接于接口母端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装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装设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下端部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装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盘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装设有接口母端,所述机架的一侧转动装设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上装设有接口公端,所述机架内滑动装设有抵触支架,所述抵触支架上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抵触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上固定有凸轮与第一齿轮,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抵触支架朝向凸轮的移动,使抵触支架与凸轮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机架的下部装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固定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装设于机架上,所述转动臂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上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上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均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均与驱动齿条相啮合,当抵触支架的上端抵触于振动盘的底端时,所述接口公端插接于接口母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颗粒表面砂浆去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亚潘进宋伦宁佩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海仁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