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尿液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和盖门,盖门横向地盖合壳体,尿液监测装置还包括铰接装置,铰接装置包括座体、转柱、连接件和扭簧,座体固定设置在壳体上,座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转柱沿纵向延伸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连接件的第一端与转柱驱动连接,连接件绕转柱在横向面转动,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盖门固定连接,扭簧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扭簧连接在座体和连接件之间。通过铰接装置连接在盖门和壳体之间,并配备扭簧连接在座体和连接件之间,使得盖门在打开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实现位置定位,并通过转柱为连接件的转动提供良好的的支撑连接,使盖门稳定转动运行。
Urine monit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尿液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尿液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尿流量是反映人体体液动态平衡及心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准确的尿流量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变化,指导制订治疗方案。尿流量监测是检测患者多种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尿流量常常能够在血肌酐升高之前预示肾功能的紊乱。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尿流量这个能够及时反映人体有效循环血量及肾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临床上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都远远不够,更谈不上安全自动监测。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对于重症患者的尿液监测一直是手工间断性静态监测,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导致医护精力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尿液接触污染的危险。还可能出现无法按时测量、记录错误等现象,可能给临床判断造成延误或严重过失。另外,尿比重可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尿比重过高可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急性肾炎、高热等,尿比重过低则见于肾浓缩功能受损,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等。而尿比重信息的监测也一直是通过于工间断性取样,然后利用仪器进行检测,而且由于取样与检测在时间上的分离,往往会出现取样后未能及时检测而使尿样发生沉淀,进而致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上述间断性的静态监测己经无法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数字化、信息化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能实时对尿流量和尿比重进行测量的动态尿液监测器及动态尿液监测仪。故申请号为201210331329.7名称为动态尿液监测器及动态尿液监测仪揭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但是现有技术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如导尿管装置的防误拔问题、集尿袋在使用上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在打开前盖门更换集尿袋存在不方便的问题,这些地方均有待改善,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门稳定定位的尿液监测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尿液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和盖门,盖门横向地盖合壳体,尿液监测装置还包括铰接装置,铰接装置包括座体、转柱、连接件和扭簧,座体固定设置在壳体上,座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转柱沿纵向延伸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连接件的第一端与转柱驱动连接,连接件绕转柱在横向面转动,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盖门固定连接,扭簧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扭簧连接在座体和连接件之间。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铰接装置连接在盖门和壳体之间,并配备扭簧连接在座体和连接件之间,使得盖门在打开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实现位置定位,并通过转柱为连接件的转动提供良好的的支撑连接,使盖门稳定转动运行。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转柱沿轴向设置有第二安装腔,转柱在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扭簧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扭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定位部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转柱在第二安装腔的上端设置有开口,转柱在第二安装腔的下端设置有承载底壁,第一定位部为设置在承载底壁上的第一定位槽,扭簧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内。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座体在第一安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位于开口的一侧并与开口连通,扭簧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定位槽内。由上可见,对于扭簧的安装定位,本案是通过在转柱内设置第二安装腔,并将扭簧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在转柱的下端设置第一定位槽,座体在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继而将扭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定位槽内,使得扭簧能够稳定地安装在转柱中,为转柱提供稳定的弹性转动力。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铰接装置还包括上盖,上盖盖合在第一安装腔的上端和第二安装腔的上端的上方,上盖与座体固定连接。由上可见,通过上盖的盖合,对转柱和扭簧提供上端的限位固定,使铰接装置在运行中更为稳定。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铰接装置的数量为两个,铰接装置沿纵向布置并位于壳体的同一侧上,两个铰接装置分别连接在壳体和盖门之间。由上可见,利用两个铰接装置对门盖进行铰接连接,使门盖的打开和锁定更为稳定。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尿液监测装置还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位于远离铰接装置相对的一侧上,锁定装置包括固定锁件、自由锁件、按键和转杆,固定锁件固定设置在壳体上,自由锁件、按键和转杆设置在盖门上,按键驱动转杆转动,自由锁件与转杆连接并随转杆转动,固定锁件和自由锁件锁定配合。由上可见,通过锁定装置对门盖和壳体的锁定,可使尿液监测装置能够稳定地盖合,且由于通过转动转杆和自由锁件的设置,可节省结构布置空间。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铰接装置还包括下盖,下盖位于第一安装腔的下端并固定连接于座体,转柱和连接件位于下盖的上方,下盖支承转柱和连接件。由上可见,下盖用于对转柱和连接件进行支承,为连接件的转柱的转动提供稳定的支承。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座体在第一安装腔的下端的横向侧部设置限位部,连接件的第一端可与限位部邻接。由上可见,限位部用于对连接件的转动进行限位,以防门盖转动过渡。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件在连接件的第一端与连接件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可与下盖配合。由上可见,连接件在转动时能够通过限位槽和下盖的限位配合,为连接件提供稳定的限位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盖门的第二导尿管插槽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导尿管装置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导尿管插孔处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的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位于下端处的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动态尿液器实施例省略盖门后的锁定装置的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中壳体和尿液收集盒的分解图。图12是本技术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中尿液收集盒的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中位于尿液收集盒处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动态尿液监测仪包括尿液监测装置1和尿液收集装置,尿液监测装置1包括壳体11和盖门12,壳体11水平铰接于盖门12,壳体11在上端位设置有第一导尿管插槽111(见图11),第一导尿管插槽111呈半圆形槽设置并朝向盖门12设置有敞口。参照图3,盖门12在上端位设置有第二导尿管插槽121,第二导尿管插槽121呈半圆形槽设置并朝向壳体11设置有敞口,在第二导尿管插槽121内设置有第一锁定部123,第一锁定部123为设置在第二导尿管插槽121内的锁定槽,锁定槽呈弧形槽布置,优选呈半圆形槽设置。第一导尿管插槽111与第二导尿管插槽121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在盖门12盖合于壳体11后,第一导尿管插槽111与第二导尿管插槽121相对设置并形成导尿管插孔122,导尿管插孔122呈水平横向延伸且位于远离壳体11与盖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尿液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和盖门,所述盖门横向地盖合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监测装置还包括铰接装置,所述铰接装置包括:/n座体,所述座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座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n转柱,所述转柱沿纵向延伸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n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柱驱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绕所述转柱在横向面转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盖门固定连接;/n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扭簧连接在所述座体和所述连接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尿液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和盖门,所述盖门横向地盖合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监测装置还包括铰接装置,所述铰接装置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座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
转柱,所述转柱沿纵向延伸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柱驱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绕所述转柱在横向面转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盖门固定连接;
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扭簧连接在所述座体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柱沿轴向设置有第二安装腔,所述转柱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扭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柱在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转柱在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下端设置有承载底壁,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承载底壁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尿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体在第一安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并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尿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李维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沃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