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13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包括:置针单元(1),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2),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的控制单元(3),所述置针单元(1)与所述控制单元(3)相互电连接;所述置针单元(1)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承(11),与所述第一支承(1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承(12),与所述第二支承(12)滑动连接的置针组件(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11)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承(12)移动的第一驱动(1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对穿刺过程进行多维度实时监测,实现自动、精准、安全的置针穿刺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硬膜外麻醉用于临床已有90余年,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已逐步完善,成为目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方法。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引起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肺炎、心肌梗死、伤口感染及呼吸抑制的发病率更低,对全身各器官影响小,经济性更好。然而,目前临床上硬膜外麻醉仍然采用盲探徒手操作,医生依靠主观感知来识别硬膜外空间,使穿刺针与导管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导致麻醉可控性差,并发症频发,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在现有技术中,“盲探徒手操作”技术指麻醉医生通过手指感受硬膜外阻力消失来识别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技术手段,基于主观判断,成功率主要依赖麻醉医生临床经验。实际临床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估标准,一直以来对于临床硬膜外麻醉失败率都有所低估。“盲探徒手操作”可能导致以下情况:硬膜外置针不正确、定位后需二次改变导管位置、局部麻醉药物剂量较大、穿刺点定位偏差、以及病人长时间保持不适体位等,以上情况都将不同程度上影响最终麻醉效果以及带给病人不适体验。此外,在“盲探徒手操作”技术下,即使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也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尤其在老年患者,椎管狭窄、硬膜外间隙变窄、黄韧带钙化等,常使得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操作十分困难。近几十年来,除了麻醉穿刺包的改良,针对与硬膜外麻醉技术操作层面并无大的改进和发展,“基于客观指征的理想的硬膜外间隙定位技术”至今未有良好解决方案,徒手操作所存在的缺陷成为了硬膜外麻醉的主要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解决麻醉医生难以精准穿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包括:置针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置针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互电连接;所述置针单元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引运动单元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承,与所述第一支承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承,与所述第二支承滑动连接的置针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承移动的第一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置针组件在所述第二支承上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上的移动方向相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驱动驱动所述第二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上线性往复移动;所述置针组件在所述第二支承上线性往复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置针组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沿所述置针组件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第二支承上相对的设置有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抵靠的第一限位和用于限制所述置针组件移动位置的第二限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置针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承滑动连接的第三支承,用于与所述第三支承可拆卸连接的第四支承,以及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承上的穿刺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限位与所述第二限位之间的间隔为L1,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限位相地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承和所述第二限位相地靠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L2,则满足L1≥L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支承靠近所述穿刺针的一侧设置有声音检测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支承与所述第四支承卡扣连接;所述穿刺针与所述第四支承卡扣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部分和针芯部分;所述穿刺部分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针芯部分可拆卸的与所述穿刺部分同轴设置在所述穿刺部分的中空部;所述针芯部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结构件,所述穿刺部分与所述第一结构件相邻的一端与所述声音检测模块相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支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穿刺部分相互电连接的电导体;所述穿刺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绝缘层为特氟龙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驱动包括:动力源,以及与所述动力源主轴一体设置的丝杠螺母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充分模拟徒手穿刺的手法,以“阻力消失法”、“负压法”、人体神经电生理反应等临床经验为基础,并结合术中影像定位技术、多传感技术、电生理监测技术及微机械控制技术,对穿刺过程进行多维度实时监测,实现自动、精准、安全的置针穿刺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采用多传感器技术,对穿刺过程及穿刺结束后的判定都进行了科学、可靠的检测,大大降低了误判的可能性。另外,在穿刺过程中还加入了肌电生理监测,杜绝了由于穿刺失败而造成全脊麻等严重后果的案例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能够精准控制穿刺深度,不依赖于麻醉师的临床经验。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可实现压力监测、肌电生理监测、电信号监测及步进控制技术对穿刺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当穿刺针刺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时,置针机构不会产生过冲,精准控制穿刺深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通过在穿刺针上连接导体进行电信号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当前组织的导电率,并根据导电率数据库模拟仿真当前穿刺组织,即可模拟仿真出穿刺针的实时穿刺位置,同时通过置针单元的行进路径及距离,压力数据及步进脉冲数据,实时计算出穿刺针当前的穿刺位置,再融合仿真数据,精准计算出穿刺针刺入皮肤后的真实位置,并在系统UI界面中显示出来,实现精准的穿刺过程的可视化。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辅助装置的结构图;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置针单元的结构图;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置针单元的分解图图;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承与第二支承的连接结构图;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承与第二支承的连接结构图;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承与第二支承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包括:置针单元1,用于驱动置针单元1移动的导引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针单元(1),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2),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的控制单元(3),所述置针单元(1)与所述控制单元(3)相互电连接;/n所述置针单元(1)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承(11),与所述第一支承(1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承(12),与所述第二支承(12)滑动连接的置针组件(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11)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承(12)移动的第一驱动(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针单元(1),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2),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的控制单元(3),所述置针单元(1)与所述控制单元(3)相互电连接;
所述置针单元(1)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承(11),与所述第一支承(1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承(12),与所述第二支承(12)滑动连接的置针组件(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11)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承(12)移动的第一驱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针组件(13)在所述第二支承(12)上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承(12)在所述第一支承(11)上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14)驱动所述第二支承(12)在所述第一支承(11)上线性往复移动;
所述置针组件(13)在所述第二支承(12)上线性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针组件(13)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1);
沿所述置针组件(13)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第二支承(12)上相对的设置有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31)相抵靠的第一限位(121)和用于限制所述置针组件(13)移动位置的第二限位(1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针组件(13)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承(12)滑动连接的第三支承(132),用于与所述第三支承(132)可拆卸连接的第四支承(133),以及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承(133)上的穿刺针(1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明何滨沈丽萍童睿方华磊高连胜申明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