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学道专利>正文

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13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托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包括角度盘,角度盘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有刻度,角度盘的中心位置设有转向节A,转向节A底端与角度盘相连接,操作杆A与操作杆B之间平行设置,操作杆B的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C和矩块D,操作杆A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A和矩块B,操作杆C呈对称连接于矩块B的两侧,平移槽呈平行设置于操作杆C的底部;与现有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相比,能够分别进行X、Y和Z三轴方向上的调节,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减轻病患的痛苦,且装置本身易于操作,使用便捷,提高了手术的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托架
,具体讲是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
技术介绍
超声介入治疗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最新的疾病治疗方法;超声介入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的,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效果。临床肿瘤手术中,在B超的引导下细针穿刺,需要用到辅助托架,直接到达病灶区域,抽吸囊液或者注入药物,使囊肿萎缩消失,腺肌瘤或肌瘤经过注药瞬间变性坏死,萎缩,最终纤维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而现有的托架无法做到有效的调节,导致使用不方便,最后影响手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能够分别进行X、Y和Z三轴方向上的调节,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减轻病患的痛苦,且装置本身易于操作,使用便捷,提高了手术的操作效率。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包括角度盘,角度盘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有刻度,角度盘的中心位置设有转向节A,转向节A底端与角度盘相连接;操作杆A、操作杆B、平移槽和操作杆C,操作杆A与操作杆B之间平行设置,操作杆B的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C和矩块D,操作杆A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A和矩块B,操作杆C呈对称连接于矩块B的两侧,平移槽呈平行设置于操作杆C的底部,操作杆B的尾端设置有吸盘,操作杆C的端部均设置有对称的滑块和轴承,且操作杆C通过轴承与滑块相连接;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与矩块D的一侧相连接,夹持机构由夹持杆、锲片和锁紧套构成,夹持杆嵌入设置于矩块D内并与矩块之间实现间隙配合,锲片呈均匀发散状与夹持杆之间一体成型,锁紧套嵌套设置于锲片的侧面并与锲片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矩块B与矩块C之间设有转向节B,且矩块B与矩块C通过转向节B连接;移动机构,移动机构设置于矩块B底部,且移动机构由万向球、限位柱和弹簧构成,矩块B底部开设有凹槽,弹簧嵌套设置于限位柱侧面,万向球连接于限位柱底端,限位柱顶端嵌入固定于矩块B底部凹槽中。优选的,操作杆C与矩块B之间保持相对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的操作杆C可在矩块B中进行圆周转动,当操作杆C本身呈圆周转动时,将移动机构露出,同时利用移动机构中的万向球进行移动,当操作杆A围绕转向节转动时,将万向球可以减小转动过程中的阻力,同时实现对整个操作杆本身的转动。优选的,矩块C和矩块D顶部均开设有插接槽,且插接槽内侧设有螺纹,通过设置的插接槽可以植入外部万向节,也就是能方便外部矩块与矩块之间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插接槽是为了方便将万向节之间进行连接的,将操作杆和矩块之间对接,从而形成不同长度和高度的托架,调节高度后即可实现如Z轴方向上的距离调节。优选的,任意锲片的内侧均焊接有卡块,通过设置的卡块能够有效将穿刺细针进行接头位置进行卡合,方便后续的细针穿刺治疗。优选的,锁紧套与锲片之间的配合使锲片内的卡块卡紧及分开,通过锁紧套在锲片上通过螺纹运动将锲片进行锁紧,同时卡块向内收缩或者向外分开,将细针卡紧。优选的,操作杆A和操作杆B的侧面均设有限位条,且限位条分别于操作杆A及操作杆B之间一体成型,通过设置的限位条可以保证操作杆A及操作杆B平稳的在各矩块内滑动且本身不会发生转动,从而有效保证了移动的稳定性,同时控制了超声细针的治疗稳定性。优选的,矩块C和矩块D均与操作杆B之间保持相对滑动连接,矩块A和矩块B均与操作杆A之间保持相对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平移槽可为装置本身提供一个平移长度,如X轴,由于移动机构是可以进行伸缩的,通过平移槽定位后,沿着万向球垂直长度可以进行伸缩将万向球固定在平移槽内侧,以保持装置本身有效的沿X轴行走。优选的,转向节A和转向节B的转动范围为0-360°,通过设置的转向节A是为了保证装置沿着角度盘进行转动,圆周角度的可通过刻度进行精准的计算,同时配合平移槽进行准确的平移距离计算,大大提高了细针穿刺的精度,不仅如此操作杆B可根据转向节B进行转向,不需要移动病人,大大提高了操作便捷。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分别进行X、Y和Z三轴方向上的调节,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减轻病患的痛苦,且装置本身易于操作,使用便捷,提高了手术的操作效率,具体体现为:优点1:通过设置的操作杆C可在矩块B中进行圆周转动,当操作杆C本身呈圆周转动时,将移动机构露出,同时利用移动机构中的万向球进行移动,当操作杆A围绕转向节转动时,将万向球可以减小转动过程中的阻力,同时实现对整个操作杆本身的转动。优点2:通过设置的插接槽可以植入外部万向节,也就是能方便外部矩块与矩块之间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插接槽是为了方便将万向节之间进行连接的,将操作杆和矩块之间对接,从而形成不同长度和高度的托架,调节高度后即可实现Z轴方向上的距离调节;通过设置的卡块能够有效将穿刺细针进行接头位置进行卡合,方便后续的细针穿刺治疗。优点3:锁紧套与锲片之间的配合使锲片内的卡块卡紧及分开,通过锁紧套在锲片上通过螺纹运动将锲片进行锁紧,同时卡块向内收缩或者向外分开,将细针卡紧;通过设置的限位条可以保证操作杆A及操作杆B平稳的在各矩块内滑动且本身不会发生转动,从而有效保证了移动的稳定性,同时控制了超声细针的治疗稳定性。优点4:矩块C和矩块D均与操作杆B之间保持相对滑动连接,矩块A和矩块B均与操作杆A之间保持相对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平移槽可为装置本身提供一个平移长度,如X轴,由于移动机构是可以进行伸缩的,通过平移槽定位后,沿着万向球垂直长度可以进行伸缩将万向球固定在平移槽内侧,以保持装置本身有效的沿X轴行走。优点5:,转向节A和转向节B的转动范围为0-360°,通过设置的转向节A是为了保证装置沿着角度盘进行转动,圆周角度的可通过刻度进行精准的计算,同时配合平移槽进行准确的平移距离计算,大大提高了细针穿刺的精度,不仅如此操作杆B可根据转向节B进行转向,不需要移动病人,大大提高了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杆A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操作杆B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序号:1、角度盘;11、刻度;12、转向节A;2、操作杆A;21、矩块A;22、矩块B;23、吸盘;24、限位条;3、操作杆B;31、插接槽;32、矩块C;33、矩块D;34、夹持机构;341、夹持杆;342、锲片;343、锁紧套;344、卡块;4、平移槽;5、操作杆C;51、滑块;52、轴承;6、移动机构;61、万向球;62、限位柱;63、弹簧;7、转向节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度盘(1),所述角度盘(1)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有刻度(11),所述角度盘(1)的中心位置设有转向节A(12),所述转向节A(12)底端与角度盘(1)相连接;/n操作杆A(2)、操作杆B(3)、平移槽(4)和操作杆C(5),所述操作杆A(2)与操作杆B(3)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操作杆B(3)的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C(32)和矩块D(33),所述操作杆A(2)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A(21)和矩块B(22),所述操作杆C(5)呈对称连接于矩块B(22)的两侧,所述平移槽(4)呈平行设置于操作杆C(5)的底部,所述操作杆B(3)的尾端设置有吸盘(23),所述操作杆C(5)的端部均设置有对称的滑块(51)和轴承(52),且所述操作杆C(5)通过轴承(52)与滑块(51)相连接;/n夹持机构(34),所述夹持机构(34)与矩块D(33)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夹持机构(34)由夹持杆(341)、锲片(342)和锁紧套(343)构成,所述夹持杆(341)嵌入设置于矩块D(33)内并与矩块(33)之间实现间隙配合,所述锲片(342)呈均匀发散状与夹持杆(341)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锁紧套(343)嵌套设置于锲片(342)的侧面并与锲片(34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矩块B(22)与矩块C(32)之间设有转向节B(7),且所述矩块B(22)与矩块C(32)通过转向节B(7)连接;/n移动机构(6),所述移动机构(6)设置于矩块B(22)底部,且所述移动机构(6)由万向球(61)、限位柱(62)和弹簧(63)构成,所述矩块B(22)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簧(63)嵌套设置于限位柱(62)侧面,所述万向球(61)连接于限位柱(62)底端,所述限位柱(62)顶端嵌入固定于矩块B(22)底部凹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介入治疗便捷式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度盘(1),所述角度盘(1)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有刻度(11),所述角度盘(1)的中心位置设有转向节A(12),所述转向节A(12)底端与角度盘(1)相连接;
操作杆A(2)、操作杆B(3)、平移槽(4)和操作杆C(5),所述操作杆A(2)与操作杆B(3)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操作杆B(3)的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C(32)和矩块D(33),所述操作杆A(2)上分别套接设置有矩块A(21)和矩块B(22),所述操作杆C(5)呈对称连接于矩块B(22)的两侧,所述平移槽(4)呈平行设置于操作杆C(5)的底部,所述操作杆B(3)的尾端设置有吸盘(23),所述操作杆C(5)的端部均设置有对称的滑块(51)和轴承(52),且所述操作杆C(5)通过轴承(52)与滑块(51)相连接;
夹持机构(34),所述夹持机构(34)与矩块D(33)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夹持机构(34)由夹持杆(341)、锲片(342)和锁紧套(343)构成,所述夹持杆(341)嵌入设置于矩块D(33)内并与矩块(33)之间实现间隙配合,所述锲片(342)呈均匀发散状与夹持杆(341)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锁紧套(343)嵌套设置于锲片(342)的侧面并与锲片(34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矩块B(22)与矩块C(32)之间设有转向节B(7),且所述矩块B(22)与矩块C(32)通过转向节B(7)连接;
移动机构(6),所述移动机构(6)设置于矩块B(22)底部,且所述移动机构(6)由万向球(61)、限位柱(62)和弹簧(63)构成,所述矩块B(22)底部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道杜翠娴卢永艳
申请(专利权)人:杨学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