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13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主要包括套管与穿刺针,所述套管由针尖与主体部两部分结合构成,所述针尖采用适合磁场的材料制成,所述主体部用医用塑料构成而具有挠性;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主针尾,并在主针尾上形成有第一角度标识;所述穿刺针的一端为头端,另一端为尾端并固定在一个定位盖上,定位盖或者穿刺针的尾端上设有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第二角度标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软体侧孔套管针,其主要应用于患者体表(皮肤或头皮)下方留置的囊状结构通道穿刺,以建立完整的输通管道。利用这种装置一方面可以完成由体外向体内的常规的药物输送通道建立,另一方面还有引流通道,完成体内向体外引流的功能。另外,穿刺针的头端为适合磁场应用材质制造,该装置整体适合磁场应用,为患者核磁检查提供便利,同时其操作应用、护理消毒方便。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进行磁共振的检查。磁共振检查的成像基础是均匀强大的磁场,铁磁性物质会产生变形移位、明显磁敏感伪影等不良反应,造成检查失败,并可能对患者引起医源性损害。由于目前没有适合在磁场环境下使用的输液及引流装置,所以相应患者不得不放弃检查或检查前移除装置,影响患者疾病诊疗的同时,增加患者痛苦、操作损伤的几率以及治疗费用。另外,应用“颅内放、化疗一体双腔子母囊”、“Y型两用双腔两囊引流器”进行颅内疾病治疗时需要建立双向的输送通道,现阶段仍没有配套的穿刺针研发。综上,现阶段建立体内、体外的输液、引流通道的穿刺针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穿刺针为单一方向输液,即由体外向体内输液,不具有双向性,不能实现体内向体外的引流功能。2、现有与体表下方留置囊性结构配套的穿刺针不具有适合磁场应用的特性,在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移除穿刺针,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穿刺操作的治疗费用。3、穿刺针的针头端为单一孔道,针头有堵塞的风险,尤其是在引流液性质异常时,针头堵塞的风险会显著增加。4、现有与体表下方留置囊性结构配套的穿刺针的体部为刚性设计,同时其刚性体部与体表组织接触,不能改变角度,不具备可变性,难以实现于体表的适形性,不利于固定及消毒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能够将体内、体外的药物及引流输送在同一器械上形成联合共用,同时双通道软体侧孔套管针采用适合磁场的材料制造,能够在不移除装备的情况下进行磁共振检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套管与穿刺针,其中:所述套管由针尖与主体部两部分结合构成,所述针尖采用适合磁场的材料制成,所述针尖一端具有斜面而另一端为连接段;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针尖的连接段密合连接,其用医用塑料构成而具有挠性;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主针尾;所述穿刺针的一端具有斜面而构成头端,另一端为尾端并固定在一个定位盖上;所述穿刺针的头端能够从所述套管的主针尾中插入,所述定位盖能够与套管的主针尾连接固定。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在所述主针尾上形成有第一角度标识,所述定位盖或者穿刺针的尾端上设有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第二角度标识,当第二角度标识与第一角度标识的位置重叠时,所述穿刺针的斜面与套管的斜面平行贴近或者重叠。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第一角度标识、第二角度标识是一条刻划标记或是油墨标记。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标记呈线状或呈块状。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套管的针尖的侧壁设有侧孔。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还分叉形成有一个或两个分针尾。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主针尾以及分针尾能够用固定盖予以密封,所述固定盖的底壁由能够反复穿刺不泄露的橡胶或塑料制成。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适合磁场的材料是钛金属、航空铝或碳纤维。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定位盖与套管的主针尾能够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中:所述穿刺针由硬质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通过双通道的设计,实现体内、体外双通道的双向一体化结合;2、通过穿刺针针体医用塑料和穿刺针尖端适合磁场应用材料的设计制造,使本项目穿刺针可以应用于核磁共振检查,无需更换或移除;3、头端侧壁带有侧孔,不易堵塞。4、通过穿刺针的头端由硬体材料构成,其而位于皮下及囊性装置内,体部由医用塑料构成,在体表穿刺处软体的针体可以实现多种角度放置,易于固定及消毒护理;5、尾端固定盖底壁由橡胶或塑料制作,具备可反复穿刺不泄露的特性,便于输液针头及注射器针头直接穿刺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套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套管的针尖与主体部结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与套管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与套管结合后的针尖部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通过定位盖与套管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套管抽出穿刺针后用固定盖密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套管10;针尖11;连接段12;侧孔13;主体部15;主针尾16;分针尾17;第一角度标识18;穿刺针20;头端21;定位盖22;第二角度标识23;固定盖30;底壁3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主要包括套管10与穿刺针20,其中:所述套管10由针尖11与主体部15两部分结合构成,所述针尖11采用适合磁场的材料制成,如:钛金属、航空铝、碳纤维等,在需要核磁共振检查时不需要更换或移除,具有更广泛的特异环境应用安全性;而且所述针尖11由上述材料制成而具有较高的硬度,适合扎入皮下及囊性装置内而不变形;所述针尖11一端具有斜面而另一端具有直径变小的连接段12;所述主体部15的一端与所述针尖11的连接段12密合连接(如图2所示),其用医用塑料构成而具有挠性,在体表穿刺处所述主体部15与皮肤组织接触,可以实现多种角度放置,易于固定及消毒护理;所述主体部15的另一端分叉形成中间的主针尾16以及两侧的分针尾17,并在主针尾16上形成有供穿刺针20对齐使用的第一角度标识18,各分针尾17上套有固定盖30予以密闭(可参考图6的结构);所述穿刺针20由硬质材质(如金属,特别是不锈钢)制成,而能够在人体组织内准确前进,其一端具有斜面而构成头端21,另一端为尾端并固定在一个定位盖22上(如图6所示),定位盖22或者穿刺针20的尾端上设有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第二角度标识23;组合使用时,穿刺针20的头端21从所述套管10的主针尾16中插入,直至定位盖22与套管10的主针尾16发生干涉,然后旋转定位盖22,使定位盖22与套管10的主针尾16通过螺纹连接,最后使第二角度标识23与第一角度标识18的位置重叠,即可使穿刺针20的斜面与套管10的斜面平行贴近(如图5所示)或者重叠;穿刺针20以及定位盖22拔出后,套管10的主针尾16能够用固定盖30密闭(如图7所示)。其中,所述第一角度标识18、第二角度标识23可以是一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套管与穿刺针,其中:/n所述套管由针尖与主体部两部分结合构成,所述针尖采用适合磁场的材料制成,所述针尖一端具有斜面而另一端为连接段;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针尖的连接段密合连接,其用医用塑料构成而具有挠性;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主针尾;/n所述穿刺针的一端具有斜面而构成头端,另一端为尾端并固定在一个定位盖上;/n所述穿刺针的头端能够从所述套管的主针尾中插入,所述定位盖能够与套管的主针尾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套管与穿刺针,其中:
所述套管由针尖与主体部两部分结合构成,所述针尖采用适合磁场的材料制成,所述针尖一端具有斜面而另一端为连接段;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针尖的连接段密合连接,其用医用塑料构成而具有挠性;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主针尾;
所述穿刺针的一端具有斜面而构成头端,另一端为尾端并固定在一个定位盖上;
所述穿刺针的头端能够从所述套管的主针尾中插入,所述定位盖能够与套管的主针尾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针尾上形成有第一角度标识,所述定位盖或者穿刺针的尾端上设有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第二角度标识,当第二角度标识与第一角度标识的位置重叠时,所述穿刺针的斜面与套管的斜面平行贴近或者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标识、第二角度标识是一条刻划标记或是油墨标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义鹏刘菲岳鹏高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