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及中继装置,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收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一线圈、及至少一个具有发射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接收的无线充电能量通过高频低阻电路将无线充电能量输送至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并所述第一线圈通过数量与所述第二线圈数量相同的高频低阻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所述中继系统提供了一种传统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中继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极多的使用场景,能够实现待充电负载的不同形态的充电需求。
A relay system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及中继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及中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智能终端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便捷化,在智能终端充电方式上,无线充电方式将代替有线充电方式,进行智能终端充电,而传统的智能终端通常还集成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智能终端与电子卡片收纳装置结合,将需要随身携带,经常使用的电子卡片与智能终端一起放置,使用方便,携带方便,但是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兴起,若智能终端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仍然放置电子卡片在所述智能终端附近,十分容易导致电子卡片的消磁现象,使得电子卡片不能正常工作,而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产品出现,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为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提供一种中继结构,并该中继结构能够实现更多场景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收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一线圈、及至少一个具有发射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接收的无线充电能量通过高频低阻电路将无线充电能量输送至所述第二线圈。进一步地,在所述高频低阻电路上具有一个阻抗匹配电路。进一步地,所述阻抗匹配电路为至少一个串联谐振电容,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构成阻抗匹配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并所述第一线圈通过数量与所述第二线圈数量相同的高频低阻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任意一侧面设置有抑制交变磁场的第一屏蔽隔板;所述第二线圈任意一侧面设置有抑制交变磁场的第二屏蔽隔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隔板在第一线圈线圈组的轴向垂直平面的平面投影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线圈在相同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1/5;所述第二屏蔽隔板在第二线圈线圈组的轴向垂直平面的平面投影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二线圈在相同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1/5。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隔板包括但不限于铜片、铝片、铁片、钢片等导体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隔板包括但不限于钢片、铁片、铜铁多层组合的导电与导磁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屏蔽隔板导体材料与所述第二屏蔽隔板导体材料通过高频低阻电路或者导线实现电连接。进一步地,两组导电且导体材料通过高频低阻的导电与高频低阻的导磁的材料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高频低阻电路包括至少一片铜箔、多股漆包线做的Litz线;所述Litz线采用平行、双绞、同轴、交叠、混编形式实现,且铜箔的厚度H、Litz线内的漆包线的半径d小于等于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高频交流电频率在起表面形成趋肤效应层的厚度h。一种无线充电的中继装置,应用于所述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所述中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将所述中继系统的结构包覆,并所述壳体被制作成为方便使用的形态。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应用本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所述中继系统提供了一种传统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中继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极多的使用场景,能够实现待充电负载的不同形态的充电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拆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在不同使用场景及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所述中继系统应用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终端或其他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装置上,或单独提供一个无线充电功能的结构上,并与外部无线充电设备进行配合工作,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为本领域常规的、可对智能终端或待充电的负载进行无线充电的装置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智能平板等数码产品;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收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一线圈4、及至少一个具有发射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二线圈5;所述第一线圈4所接收的无线充电能量通过高频低阻电路6将无线充电能量输送至所述第二线圈5。所述第一线圈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线圈5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并所述第一线圈4通过数量与所述第二线圈5数量相同的高频低阻电路6连接。当所述第一线圈4数量为一个的时候,最优选的第二线圈5数量为一个,因此仅通过一个高频低阻电路6连接即可;当所述第一线圈4数量为多个的时候,最优选为第二线圈5数量与所述第一线圈4的数量一致,并分别实现通过一个高频低阻电路6连接即可;所述第一线圈4与所述第二线圈5的布置形态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可实现在同一平面上,也可实现在相互垂直的平面上、或可实现在不同的平面上的结构形态;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的具体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内容部分相同,在此将不再赘述,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中继系统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及卡槽结构3,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相互平行设置,并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距离,形成一个可容纳电子卡片的卡槽结构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的周侧边相互一体接设,且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朝向宽度方向之间形成开口面,所述开口面与所述卡槽结构3相互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为一体结构,并其中的一侧的周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卡槽结构3。所述电子卡片,为市面上常见的具有电子存储功能的任意卡片结构,比如信用卡,银行卡等电子卡片。所述第一面板1与智能终端背板相互固定设置,所述固定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等固定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卡套装置还包括中继线圈组件,所述中继线圈组件包括所述第一线圈4、所述第二线圈5,具体为在第一面板1内设置有第二线圈5;所述第二面板2内设置有第一线圈4,所述第一线圈4与所述第二线圈5相互串联电性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线圈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收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一线圈、及至少一个具有发射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二线圈;/n所述第一线圈所接收的无线充电能量通过高频低阻电路将无线充电能量输送至所述第二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3 CN 20192031753261.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收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一线圈、及至少一个具有发射无线充电能量的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所接收的无线充电能量通过高频低阻电路将无线充电能量输送至所述第二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频低阻电路上具有一个阻抗匹配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电路为至少一个串联谐振电容,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构成阻抗匹配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并所述第一线圈通过数量与所述第二线圈数量相同的高频低阻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任意一侧面设置有抑制交变磁场的第一屏蔽隔板;
所述第二线圈任意一侧面设置有抑制交变磁场的第二屏蔽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隔板在第一线圈线圈组的轴向垂直平面的平面投影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线圈在相同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1/5;
所述第二屏蔽隔板在第二线圈线圈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益涛,
申请(专利权)人:邢益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