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4703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旧蓄电池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包括恒热装置、电池组散热换热器;所述恒热装置包括恒热槽、支撑板,导热油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部;多个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恒热槽上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包括支撑装置、导热装置、控温报警装置;所述控温报警装置包括双金属温度计、报警器;所述双金属温度计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换热效率高;电池工作温度恒定,能够保证电池参数稳定;能够实时监控电池温度保证安全。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heat utilization system in charg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旧蓄电池修复
,特别是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可重复充电蓄电池,其优势在于构造封闭、维护压力小、价格便宜、充放电性能良好、使用安全。铅酸蓄电池具有内阻,无论在放电还是充电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而温度升高会进一步带来容易发生火灾、电池内阻增大等不利后果。这一现象在废旧电池上尤为明显。这业限制了废旧电池的再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在再生过程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现有技术均是先期利用再生过程中反充电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升温,电能损耗大;先期温度低、化学反应速率慢;后期温度过高又造成反应过快。基于此,亟需一种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包括恒热装置、多于一个电池组散热换热器、多于一个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热装置(1)、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n所述恒热装置(1)包括恒热槽(11)、支撑板(12),导热油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内部;多个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内;所述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上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n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包括支撑装置(21)、导热装置(22)、控温报警装置(23);所述支撑装置(21)包括槽体(211),所述槽体(211)为内径与电池组外径相匹配的金属构件;所述导热装置(22)由热管排列组成,所述热管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211)内壁,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热装置(1)、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
所述恒热装置(1)包括恒热槽(11)、支撑板(12),导热油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内部;多个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内;所述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上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
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包括支撑装置(21)、导热装置(22)、控温报警装置(23);所述支撑装置(21)包括槽体(211),所述槽体(211)为内径与电池组外径相匹配的金属构件;所述导热装置(22)由热管排列组成,所述热管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211)内壁,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211)外壁;所述控温报警装置(23)包括双金属温度计、报警器,所述双金属温度计设置在所述槽体(211)内壁;所述双金属温度计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过程的温度控制与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2)还包括应急降温装置(24),所述应急降温装置(24)包括换热盘管、换热剂、应急驱动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李晓江李浩然宋兆星柳鋆李征党雅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能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