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50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属于井盖领域;其中,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通信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监测保护模块以及插口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入SN65176BDR差分总线收发器和光电耦合器进行电路双向数据通信与转换,且增强电路扛干扰能力;其次在电路保护中添加ESD保护阵列,可以更好的保护电路中的敏感元器件;在电源管理电路中加入AT24C512可编程存储器可以更好的采集电路的工作数据且实现实时检测,减少对电路维护与故障检修的时间。

An intelligent well cover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
本技术属于井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在我国不断成熟且广泛应用,城市的发展与各地管道项目的展开,井盖作为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入口,不仅关系到地下管线的运行安全,还影响着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安全,井盖智能锁利用目前先进的信号采集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井盖的保护与检测。现有井盖智能工作场合一般都是喧闹的城市街道和工厂,这对智能井盖电路的扛干扰能力有着巨大的挑战,且现有的智能锁电路对数据的检测与反馈无法做到实时传输,这给井盖智能的维护与检修增加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通信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监测保护模块以及插口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成的信号传输至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所述通信转换模块;所述监测保护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插口模块与所述监测保护模块连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转换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H1、光电耦合器H2、光电耦合器H3、与非门U1、收发器U2、连接器S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解电容C1、桥式整流二极管D1、静压二极管D2;其中所述连接器S1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所述连接器S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8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5号管脚和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1号管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3号管脚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8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感L5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3号管脚和2号管脚连接且同时与所述电阻R8和与非门U1的4号管脚连接;所述与非门U1的5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和电感L4连接,所述与非门U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H1的4号管脚连接,所述与非门U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1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6号管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8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0和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7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9和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3号管脚与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4号管脚与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通信转换模块的作用是为了让信号在电路中进行稳定数据通信,且在专为多点传输,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长时间公交线路,提高抗干扰能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控制器U3、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6、电容C30、连接器P1、二极管D3;所述控制器U3的37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U3的20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U3的2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输出3.3V电压;所述连接器P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3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P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和所述控制器U3的6号管脚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50号管脚、50号管脚、75号管脚、100号管脚、28号管脚、21号管脚、22号管脚和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输出3.3V电压,所述控制器U3的49号管脚、74号管脚、99号管脚、27号管脚、10号管脚和19号管脚接地。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芯片U4、稳压器U5、稳压器U6、可编程存储器U7、可编程存储器U8、电感L6、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34、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33、电容C37、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解电容C14、电解电容C15、电解电容C16、电解电容C17、电解电容C20、电解电容C21、电解电容C22、电解电容C28、电解电容C29、电解电容C31、电解电容C34、电解电容C35、电解电容C36、稳压二极管D4、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其中所述电解电容C28、所述电解电容C31、所述电解电容C34和所述电解电容C36相互之间并联且正极输出3.3V电压、负极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29和所述电解电容C35并联且正极输出3.3V电压、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3、所述电容C37、所述电容C40、所述电容C41、所述电容C42、所述电容C43和所述电容C44相互之间并联且正极输出3.3V电压、负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33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输出3.3V电压;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输出3.3V电压;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7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7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3.3V电压,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7的7号管脚和4号管脚接地,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7的2号管脚、3号管脚和4号管脚相互连接;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8的1号管脚、2号管脚、3号管脚和4号管脚相互连接,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8的4号管脚和7号管脚接地,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8的8号管脚输出电压3.3V,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8的5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9的一端连接,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8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3.3V电压;所述电源芯片U4的1号管脚、7号管脚和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8的一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通信转换模块、控制模块、监测保护模块以及插口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成的信号传输至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所述通信转换模块;所述监测保护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插口模块与所述监测保护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通信转换模块、控制模块、监测保护模块以及插口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成的信号传输至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所述通信转换模块;所述监测保护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插口模块与所述监测保护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转换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H1、光电耦合器H2、光电耦合器H3、与非门U1、收发器U2、连接器S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解电容C1、桥式整流二极管D1、静压二极管D2;其中所述连接器S1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所述连接器S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8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5号管脚和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1号管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H2的3号管脚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8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感L5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3号管脚和2号管脚连接且同时与所述电阻R8和与非门U1的4号管脚连接;所述与非门U1的5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和电感L4连接,所述与非门U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H1的4号管脚连接,所述与非门U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1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6号管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8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H3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0和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收发器U2的7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9和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3号管脚与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静压二极管D2的4号管脚与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控制器U3、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6、电容C30、连接器P1、二极管D3;所述控制器U3的37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U3的20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U3的2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输出3.3V电压;所述连接器P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3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P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和所述控制器U3的6号管脚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50号管脚、50号管脚、75号管脚、100号管脚、28号管脚、21号管脚、22号管脚和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输出3.3V电压,所述控制器U3的49号管脚、74号管脚、99号管脚、27号管脚、10号管脚和19号管脚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芯片U4、稳压器U5、稳压器U6、可编程存储器U7、可编程存储器U8、电感L6、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34、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33、电容C37、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解电容C14、电解电容C15、电解电容C16、电解电容C17、电解电容C20、电解电容C21、电解电容C22、电解电容C28、电解电容C29、电解电容C31、电解电容C34、电解电容C35、电解电容C36、稳压二极管D4、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其中所述电解电容C28、所述电解电容C31、所述电解电容C34和所述电解电容C36相互之间并联且正极输出3.3V电压、负极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29和所述电解电容C35并联且正极输出3.3V电压、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3、所述电容C37、所述电容C40、所述电容C41、所述电容C42、所述电容C43和所述电容C44相互之间并联且正极输出3.3V电压、负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33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输出3.3V电压;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输出3.3V电压;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7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7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3.3V电压,所述可编程存储器U7的7号管脚和4号管脚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爱峰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艾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