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49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以及玻璃盖板,背光模组的下方设有用于发射光线以照亮指纹的指纹识别光源、以及用于接收经指纹反射的光线的接收器;指纹识别光源的一侧设有导光条,导光条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以及连接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外周面,外周面包覆有反射层,入光面与指纹识别光源的发光面相对设置,导光条沿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的一侧延伸至玻璃盖板下方,出光面朝向玻璃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指纹识别光源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下方,通过导光条将指纹识别光源发出的红外线传导至玻璃盖板,避免现有的将指纹识别光源设置在背光模组侧面而导致的边框宽度增加,从而有效提高屏占比。

Infrared light guide structure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under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背光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全面屏的电子设备逐渐兴起,越来越大的屏占比是电子设备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大多数全面屏电子设备是采用OLED屏幕,利用OLED的自发光特性,光线穿透玻璃盖板后遇手指指纹后反射,由屏幕下方的接收器接收并识别。相较于OLED屏而言,LCD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LCD本身的发光原理和结构特点,OLED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并不适用于LCD屏。现有应用在LCD屏的指纹识别方案通常采用侧置式,即将指纹识别光源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侧面,光源从侧面发出红外线照亮指纹区域,红外线经指纹反射后由设置在背光模组下方的接收器接收从而实现指纹识别。然而,由于光源自身的厚度较大,且为了保证发光效果,光源与背光模组和LCD屏之间需要保证一定距离,导致电子设备的边框宽度随之增加,不能满足高屏占比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可缩减手机边框的宽度,满足高屏占比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以及玻璃盖板,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设有用于发射光线以照亮指纹的指纹识别光源、以及用于接收经指纹反射的光线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光源的一侧设有导光条,所述导光条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包覆有反射层,所述入光面与所述指纹识别光源的发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条沿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的一侧延伸至玻璃盖板下方,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玻璃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以及玻璃盖板,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设有用于发射光线以照亮指纹的指纹识别光源、以及用于接收经指纹反射的光线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光源的一侧设有导光条,所述导光条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包覆有反射层,所述入光面与所述指纹识别光源的发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条沿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的一侧延伸至玻璃盖板下方,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玻璃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呈“L”形,包括沿所述背光模组底面水平延伸的水平部、以及沿所述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的一侧竖直延伸的竖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晗张春刘东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