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881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背光源包括形成置放空间的背板和设置于置放空间内且与显示面板相对的光学元件,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在显示面板和光学元件之间,分别与显示面板和光学元件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体还延伸并弯折至背板的内侧壁,与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体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该显示模组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体,连接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光学元件,且还延伸并弯折至背板的内侧壁,能够使整个第一连接体的尺寸增大,以保证第一连接体裁切制成和背光源组装时的可操作性,从而能够实现最优效果的窄边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指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窄边框显示逐渐成为当前各种类型显示设备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中,背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组装时,通常是在背光源与显示面板之间,对应显示区域的边缘贴附“一”字型双面胶带,通过该双面胶带连接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胶框,并同时在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外围四周包覆另一胶带,实现背光源与显示面板的组装。然而,采用该结构,为实现窄边框显示,需要使“一”字型双面胶带的长度尽量为最小尺寸,但受双面胶带的裁切工艺以及在背光源上组装时的可操作性限制,所制作最小尺寸的双面胶带仍无法满足显示装置的极致窄边框要求,从而限制了最优效果窄边框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组装无法实现最优效果的窄边框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形成置放空间的背板和设置于所述置放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之间,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体还延伸并弯折至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与所述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可选地,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的部分为双面胶体,与所述内侧壁固定连接的部分为单面胶体。可选地,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其中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可选地,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光学膜片组和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与所述光学膜片组固定连接,与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第一端面;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贴合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边缘区域,且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间的液晶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连接,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三连接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体还延伸并包围所述液晶盒的侧表面,弯折至所述液晶盒的第二端面上,与所述第二端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液晶盒的所述第二端面上。可选地,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一偏光片连接的部分为双面胶体,包围所述液晶盒的侧表面和与所述第二端面固定连接的部分为单面胶体。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其中,包括:将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一部分固定在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上;将所述光学元件置于所述背板的置放空间中,且弯折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二部分,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将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光学元件相对,使所述显示面板贴附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第一连接体连接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光学元件,且还延伸并弯折至背板的内侧壁,与背板的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在保证第一连接体位于显示面板和光学元件之间部分的较小尺寸的前提下,能够使整个第一连接体的尺寸增大,以保证第一连接体裁切制成和背光源组装时的可操作性,从而能够实现最优效果的窄边框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解决现有技术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组装无法实现最优效果的窄边框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通过第一连接体连接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光学元件,该第一连接体还延伸并弯折至背板的内侧壁,与背板的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在保证第一连接体位于显示面板和光学元件之间部分的较小尺寸的前提下,使整个第一连接体的尺寸增大,以保证第一连接体裁切制成和背光源组装时的可操作性,从而能够实现最优效果的窄边框要求。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入光侧的背光源200,该背光源200包括形成置放空间的背板210和设置于置放空间内且与显示面板100相对的光学元件220,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体300,该第一连接体300在显示面板100和光学元件220之间,分别与显示面板100和光学元件220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体300还延伸并弯折至背板210的内侧壁211,与内侧壁211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体30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基于上述实施结构,参阅图1和图2,第一连接体300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0与光学元件220之间的第二部分310,以及与背板210的内侧壁211固定连接的第一部分320。其中,该第二部分310分别与显示面板100与光学元件22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部分310与第一部分320之间具有一定弯折角度,可选地,包括第二部分310和第一部分320的第一连接体300在显示模组中形成为倒“L”型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30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因此第一连接体300在显示模组中的设置不会造成图像显示遮挡。具体地,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光学元件220包括与显示面板100相对的相对端面221;其中非显示区B-B在相对端面22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对端面221的边缘区域,第一连接体300的第二部分310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B-B部分和相对端面221的边缘区域固定连接,因此第一连接体30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连接体300的第一部分320垂直于第二部分310,因此第一部分32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形成置放空间的背板和设置于所述置放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n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之间,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体还延伸并弯折至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与所述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形成置放空间的背板和设置于所述置放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之间,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体还延伸并弯折至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与所述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的部分为双面胶体,与所述内侧壁固定连接的部分为单面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其中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具有间隔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光学膜片组和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与所述光学膜片组固定连接,与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第一端面;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贴合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边缘区域,且与所述背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威李玉成葛世康潘飞张贺宁涂旭峰李志张竹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