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295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属于苯酐装置切换系统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冷油进油管线分别与电磁阀A和电磁阀B相连,电磁阀A与切换冷凝器冷油进油线相连,电磁阀B与油冷器相连,油冷器分别与切换冷凝器冷油进油线和循环水回路相连;切换冷凝器与油冷器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油温测量热电偶,电磁阀A和电磁阀B分别与油温测量热电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便捷,既能满足切换系统对导热油的温度要求,又能保持苯酐装置两大循环水用户用量基本恒定,达到保护凝汽器铜管及管板、减少油冷器结垢、保护设备、减少维修、提高切换系统捕集率、降低单耗的效果。

Oil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t the outlet of oil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属于苯酐装置切换系统温度控制

技术介绍
苯酐装置的循环水系统用户较少,仅有汽轮机凝汽器、冷油冷却器两大用户。现有设计进切换冷凝器冷油温度由冷油冷却器通过自动控制循环水回水的流量来进行调节(见图2),当油温高于设定值时循环水回路调节阀会逐渐开大,而当油温低于设定值时循环水回路调节阀又会逐渐关小,控制冷油温度在工艺要求范围内。苯酐装置通常有四台切换冷凝器,在正常生产中,始终有三台切换冷凝器处于进料状态,一台处于热熔或再冷状态,每台切换冷凝器都有一个操作周期,包括热油顶冷油、热熔、冷油顶热油、预冷、进料五个阶段,平均一小时左右就需切换一次。切换冷凝器系统在热熔与预冷阶段切换时,四台同时进冷油,需短时间移走大量热能,循环水回路调节阀开度大;而在进料与热熔阶段切换时,切换变为三台进冷油,冷油流量骤然变小,此时,循环水回路调节阀开度变小,甚至短时间全关,这样频繁导致短时间内只有较少量循环水通过油冷器。相应地,通过汽轮机冷凝器的循环水量会随油冷器循环水量的周期性变化而反向变化。现有设计缺陷如下:(1)循环水量频繁波动,造成凝汽器运行不稳定;(2)在油冷器用水量少时,会造成大量循环水直接通过冷凝器返回循环水池,频繁地对凝汽器管板及铜管进行间断的水锤冲击,非常容易损伤凝汽器管板或铜管;(3)由于循环水回路调节阀经常关至很小甚者全关,会造成油冷器内循环水流动不畅,循环水中的粘泥等杂质会逐渐沉积在换热器管壁上,堵塞通道,同时还会造成换热器易结垢,形成垢下腐蚀,缩短使用寿命;(4)影响导热油的冷却效果,进一步造成切换系统捕集率低,造成跑料。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其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便捷,既能满足切换系统对导热油的温度要求,又能保持苯酐装置两大循环水用户用量基本恒定,达到保护凝汽器铜管及管板、减少油冷器结垢、保护设备、减少维修、提高切换系统捕集率、降低单耗的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冷油进油管线分别与电磁阀A和电磁阀B相连,电磁阀A与切换冷凝器冷油进油线相连,电磁阀B与油冷器相连,油冷器分别与切换冷凝器冷油进油线和循环水回路相连;切换冷凝器与油冷器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油温测量热电偶,电磁阀A和电磁阀B分别与油温测量热电偶相连。所述循环水回路上设有手阀。优选的,冷油进油管线与电磁阀A相连的管路上设有旁路阀。所述的电磁阀A和电磁阀B均为市售的自带控制芯片的阀门。本技术在油冷器导热油进出油线间加一跨线,在该跨线上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由该自动控制系统调节进入油冷器的导热油量;原油冷器循环水回水线自动控制系统切除,将此自动控制系统加至油冷器进油线上,进油冷器循环水量通过手阀调节至合适范围内并保持恒定,达到既能保证油冷器管壁不结垢,又对汽轮机凝汽器不造成冲击的效果;油冷器进油自动控制系统与跨线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双回路控制,根据切换系统对导热油温度要求自动调节进油冷器和通过旁路的导热油量;在本双回路控制中,进切换冷凝器的冷油量基本保持恒定,可看做常量,通过油冷器和旁路的导热油量是变量,根据切换系统不同运行状态自动调节,达到既能满足油温控制要求,又能满足切换系统对冷油总量要求,提高切换系统捕集率。本技术主要适合邻法苯酐生产装置导热油系统、奈法苯酐生产装置导热油系统、顺酐生产装置导热油系统等。在具体操作中,总冷油量基本保持恒定,通过油冷器的油量由电磁阀A控制,通过副线的油量由电磁阀B控制,电磁阀A和电磁阀B的阀位开度由DCS系统PID控制器自动控制。当油温测量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过高时,电磁阀A开度增大,流经油冷器的油量增加,电磁阀B开度减小,流经副线的油量减少,更多的油被循环水冷却,因此油温测量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就会下降;反之,当油温测量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过低时,电磁阀A开度减小,流经油冷器的油量减少,电磁阀B开度增大,流经副线的油量增加,较少的油被循环水冷却,更多的油从副线流走,因此油温测量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就会上升。最终在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调节油温在设定温度范围之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油冷器的循环水量保持稳定,油冷器列管壁不再出现大量粘泥沉积、附着现象;(2)油冷器管壁结垢现象不再明显,减少了油冷器的垢下腐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3)油冷器的使用周期大大延长,减少了油冷器的清洗次数,大幅度降低了清洗费用;(4)稳定了通过凝汽器的循环水量,减少了对凝汽器的冲击,减少了凝汽器的维修费用,延长了凝汽器的使用寿命;(5)油温更易于控制,而且波动范围降低,切换系统的捕集率增加0.23%以上;(6)以往油温过低,反应生成气中水的露点低,导致气态水冷凝下来与粗苯酐反应生成富马酸、酞酸等酸类物质对切换冷凝器进行腐蚀,而本技术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油进油管线;2、电磁阀A;3、油冷器;4、旁路阀;5、电磁阀B;6、循环水回路;7、切换冷凝器;8、油温测量热电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其并不限制本技术的实施。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部件均为市售:所述电磁阀A的型号为VESJ。所述电磁阀B的型号为HCB。所述油冷器为普通列管式换热器。所述切换冷凝器为GEA4500型翅片管式换热器。所述油温测量热电偶为的型号为RT24-Pt100。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冷油进油管线1分别与电磁阀A2和电磁阀B5相连,电磁阀A2与切换冷凝器7冷油进油线相连,电磁阀B5与油冷器3相连,油冷器3分别与切换冷凝器7冷油进油线和循环水回路6相连;切换冷凝器7与油冷器3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油温测量热电偶8,电磁阀A2和电磁阀B5分别与油温测量热电偶8相连。所述循环水回路6上设有手阀。所述冷油进油管线1与电磁阀A2相连的管路上设有旁路阀4。在具体操作中,总冷油量基本保持恒定,通过油冷器3的油量由电磁阀A2控制,通过副线的油量由电磁阀B5控制,电磁阀A2和电磁阀B5的阀位开度由DCS系统PID控制器自动控制。当油温测量热电偶8检测到的温度过高时,电磁阀A2开度增大,流经油冷器3的油量增加,电磁阀B5开度减小,流经副线的油量减少,更多的油被循环水冷却,因此油温测量热电偶8检测到的温度就会下降;反之,当油温测量热电偶8检测到的温度过低时,电磁阀A2开度减小,流经油冷器3的油量减少,电磁阀B5开度增大,流经副线的油量增加,较少的油被循环水冷却,更多的油从副线流走,因此油温测量热电偶8检测到的温度就会上升。最终在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油进油管线(1)分别与电磁阀A(2)和电磁阀B(5)相连,电磁阀A(2)与切换冷凝器(7)冷油进油线相连,电磁阀B(5)与油冷器(3)相连,油冷器(3)分别与切换冷凝器(7)冷油进油线和循环水回路(6)相连;切换冷凝器(7)与油冷器(3)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油温测量热电偶(8),电磁阀A(2)和电磁阀B(5)分别与油温测量热电偶(8)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器出口油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油进油管线(1)分别与电磁阀A(2)和电磁阀B(5)相连,电磁阀A(2)与切换冷凝器(7)冷油进油线相连,电磁阀B(5)与油冷器(3)相连,油冷器(3)分别与切换冷凝器(7)冷油进油线和循环水回路(6)相连;切换冷凝器(7)与油冷器(3)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油温测量热电偶(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华路应伟曹军路春生王德永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