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的左端设有第一接头管,且主管体的右端设有第二接头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设有主轴管,且主轴管的侧壁上绕设有螺旋管组件,所述螺旋管组件的两端均与所述主轴管连通,所述主轴管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密封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管和第二接头管转动安装,所述主轴管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管,且主轴管右端的侧壁上设有主齿轮,所述第二接头管上设有驱动马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轴管外设置螺旋管组件,螺旋管组件为双螺旋结构,利用其环绕特性,即可以使换热介质在相同长度内流经的路程增加,也可以扩大需要换热物料的接触换热面积,优化换热效果。
An efficient spiral tub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制药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管式换热器就是其中的一种,现有的管式换热器一般为直线列管型,需要换热的物料接触的面积小,换热效果差,即使存在螺旋式的列管来扩大接触面积,在针对一些粘稠的物料时,也无法做到均匀接触换热,效率低,且现有的管式换热器没有过滤功能,换热介质内可能存在一定的杂质容易堵塞列管,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该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通过在主轴管外设置螺旋管组件,螺旋管组件为双螺旋结构,利用其环绕特性,即可以使换热介质在相同长度内流经的路程增加,也可以扩大需要换热物料的接触换热面积,优化换热效果,且利用驱动马达,通过子齿轮和主齿轮的配合使主轴管及螺旋管组件旋转,可以对需要换热的物料进行搅拌换热,针对一些粘稠的物料,可以做到均匀接触换热,提高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的左端设有第一接头管,且主管体的右端设有第二接头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设有主轴管,且主轴管的侧壁上绕设有螺旋管组件,所述螺旋管组件的两端均与所述主轴管连通,所述主轴管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密封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管和第二接头管转动安装,所述主轴管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管,且主轴管右端的侧壁上设有主齿轮,所述第二接头管上设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主齿轮相适配的子齿轮,所述主管体上方的右端设有物料进口,且主管体下方的左端设有物料出口,所述第一接头管上设有第一法兰。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管体的右端位置处设有滤管,且滤管由细端和粗端组成,所述主轴管的右端通过第二密封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细端内,所述粗端内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管的右侧设有换热介质进口,且换热介质进口上设有第二法兰,所述主轴管的左端为换热介质出口。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管体的右端设有连接肋,且连接肋通过螺栓与所述滤管固定。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管体的正面设有可视窗,且主管体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旋管组件包括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所述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相互叠加为双螺旋结构,且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的两端均与所述主轴管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主轴管外设置螺旋管组件,螺旋管组件为双螺旋结构,利用其环绕特性,即可以使换热介质在相同长度内流经的路程增加,也可以扩大需要换热物料的接触换热面积,优化换热效果,且利用驱动马达,通过子齿轮和主齿轮的配合使主轴管及螺旋管组件旋转,可以对需要换热的物料进行搅拌换热,针对一些粘稠的物料,可以做到均匀接触换热,提高效率,同时,设有滤管,在换热介质进入主轴管之前,可以通过滤网对换热介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主轴管及螺旋管组件,保证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管体;2、第一接头管;3、第二接头管;4、主轴管;5、螺旋管组件;6、第一密封轴承;7、主齿轮;8、驱动马达;9、子齿轮;10、物料进口;11、物料出口;12、第一法兰;13、滤管;14、第二密封轴承;15、滤网;16、换热介质进口;17、第二法兰;18、连接肋;19、可视窗;20、蒸汽出口;21、内螺旋管;22、外螺旋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体1,所述主管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接头管2,且主管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接头管3,所述主管体1的内部设有主轴管4,且主轴管4的侧壁上绕设有螺旋管组件5,所述螺旋管组件5的两端均与所述主轴管4连通,所述主轴管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密封轴承6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管2和第二接头管3转动安装,所述主轴管4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管3,且主轴管4右端的侧壁上设有主齿轮7,所述第二接头管3上设有驱动马达8,且驱动马达8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主齿轮7相适配的子齿轮9,所述主管体1上方的右端设有物料进口10,且主管体1下方的左端设有物料出口11,所述第一接头管2上设有第一法兰12,用于和其他设备安装,使用的时候,换热介质从主轴管4的右端进入,流经主轴管4及螺旋管组件5,需要换热的物料从物料进口10进入主管体1内,与主轴管4及螺旋管组件5的外壁充分接触,实现热交换,同时,启动驱动马达8,通过子齿轮9和主齿轮7的配合使主轴管4及螺旋管组件5旋转,对需要换热的物料进行搅拌换热,进一步优化换热效果。所述主管体1的右端位置处设有滤管13,且滤管13由细端和粗端组成,所述主轴管4的右端通过第二密封轴承14转动安装于所述细端内,所述粗端内部设有滤网15,对换热介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主轴管4和螺旋管组件5,所述滤管13的右侧设有换热介质进口16,且换热介质进口16上设有第二法兰17,用于和其他设备安装,所述主轴管4的左端为换热介质出口。所述主管体1的右端设有连接肋18,且连接肋18通过螺栓与所述滤管13固定。所述主管体1的正面设有可视窗19,便于观察主管体1内换热情况,且主管体1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20,便于排出换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所述螺旋管组件5包括内螺旋管21和外螺旋管22,所述内螺旋管21和外螺旋管22相互叠加为双螺旋结构,且内螺旋管21和外螺旋管22的两端均与所述主轴管4连通,利用双螺旋结构的环绕特性,使换热介质在相同长度的内流经的路程增加,提高换热效果。该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通过在主轴管4外设置螺旋管组件5,螺旋管组件5为双螺旋结构,利用其环绕特性,即可以使换热介质在相同长度内流经的路程增加,也可以扩大需要换热物料的接触换热面积,优化换热效果,且利用驱动马达8,通过子齿轮9和主齿轮7的配合使主轴管4及螺旋管组件5旋转,可以对需要换热的物料进行搅拌换热,针对一些粘稠的物料,可以做到均匀接触换热,提高效率,同时,设有滤管13,在换热介质进入主轴管4之前,可以通过滤网15对换热介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主轴管4及螺旋管组件5,保证正常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接头管(2),且主管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接头管(3),所述主管体(1)的内部设有主轴管(4),且主轴管(4)的侧壁上绕设有螺旋管组件(5),所述螺旋管组件(5)的两端均与所述主轴管(4)连通,所述主轴管(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密封轴承(6)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管(2)和第二接头管(3)转动安装,所述主轴管(4)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管(3),且主轴管(4)右端的侧壁上设有主齿轮(7),所述第二接头管(3)上设有驱动马达(8),且驱动马达(8)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主齿轮(7)相适配的子齿轮(9),所述主管体(1)上方的右端设有物料进口(10),且主管体(1)下方的左端设有物料出口(11),所述第一接头管(2)上设有第一法兰(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接头管(2),且主管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接头管(3),所述主管体(1)的内部设有主轴管(4),且主轴管(4)的侧壁上绕设有螺旋管组件(5),所述螺旋管组件(5)的两端均与所述主轴管(4)连通,所述主轴管(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密封轴承(6)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管(2)和第二接头管(3)转动安装,所述主轴管(4)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接头管(3),且主轴管(4)右端的侧壁上设有主齿轮(7),所述第二接头管(3)上设有驱动马达(8),且驱动马达(8)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主齿轮(7)相适配的子齿轮(9),所述主管体(1)上方的右端设有物料进口(10),且主管体(1)下方的左端设有物料出口(11),所述第一接头管(2)上设有第一法兰(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的右端位置处设有滤管(13),且滤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能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能特种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