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在壳体(2)的上部空间配置开关盒(10),该开关盒(10)受设于风扇电动机台(41)上的开关盒支承部(11)支承,其特点是,开关盒支承部(11)具有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背面的部分、与风扇电动机台(41)连成一体的背面支承部(11a);及安装在风扇电动机台(41)的前面、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前面的部分的前面支承部(11b)。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既可从室外机的上方,也可从其前方进行维修作业。(*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尤其涉及开关盒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过去的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如特开2000-16171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是在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内用分隔板隔成互为相邻的2个空间。并且在其中的一个空间内配置热交换器和风扇等,该空间构成热交换空间(风扇室)。另一空间内则配置压缩机和制冷剂配管、以及与制冷剂配管连接的控制装置等各种零部件,该空间构成机械室。在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中,如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譬如在壳体内的上部空间配置开关盒。开关盒用与譬如支承风扇电动机的风扇电动机台形成一体的开关盒支承部来支承其底面、前面及背面。安装有各种电子零件的印刷电路板固定在该开关盒内,该印刷电路板与壳体内的各装置连接。上述室外机的壳体是用多个小螺钉将顶板固定在前板、背面板及左右侧板上。另外,上述开关盒在该顶板的下方沿着该顶板配置。在维修室外机时,要将上述多个小螺钉全部卸下后将顶板从侧板上取下,以将开关盒的上面敞开,需要时要将该开关盒从壳体取出后进行作业。但当分体式空调装置设在大楼顶上时,如图13所示,有时是将多个室外机100左右并排,甚至是排成上下2层。在这种场合,为了便于维修,在上下室外机100、100之间至少要留出400mm~500mm的空间101。因此,上层的室外机设置在相当高的位置,尤其在设置大型室外机(譬如高度尺寸在1000mm以上)时,上层室外机100的设置位置就非常高。当将室外机100如上述那样设置成2层时,为了保证维修时的作业空间101,要扩大上下室外机100之间的间隔,这样就使整个设置空间变得很大。另外,上层室外机100用的支承结构体(未图示)为了保证足够强度而做得很大,导致成本升高。而如果缩小上下室外机100的间隔,就可缩小整个设置空间,而且可使支承结构体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但这样会使维修作业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无法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在将室外机设置成上下2层时,即使上下室外机间的间隔很小也能进行维修作业,由此缩小整个设置空间,同时实现支承结构体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本技术能够从壳体2的前面取出设于壳体2内上部空间的开关盒10以进行维修作业,从而可将室外机1设置成上下2层时的间隔缩小。具体地说,本技术第1方案是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是在壳体2的上部空间配置开关盒10,该开关盒10受到设于风扇电动机台41上的开关盒支承部11支承。其特点是,该室外机的开关盒支承部11具有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背面的部分、与风扇电动机台41连成一体的背面支承部11a;及安装在风扇电动机台41有前面、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前面的部分的前面支承部11b。在该第1方案中,由于开关盒10在壳体2内受设于风扇电动机台41的开关盒支承部11支承,故与传统结构相同,一旦取下壳体2的顶板23,即可按需要将开关盒10取出到上方后进行维修作业。另一方面,一旦取下壳体2的前板24,再将上述前面支承部11b从风扇电动机台41取下,则可在顶板23装在壳体2上的状态下将开关盒10取出到壳体2的前方。本技术第2方案是在上述第1方案中,前面支承部11b用可从前面拆卸的紧固构件11c安装到风扇电动机台41上。在第2方案中,在取下壳体2的前板24后,可通过从前面操作紧固构件11c而将开关盒支承部11的前面支承部11b在风扇电动机台41上装拆。本技术第3方案是在第1或第2方案中,壳体2内被分成风扇室2a和机械室2b,壳体2的前板24的覆盖风扇室2a前面的风扇室前板24a与侧板25用不同构件构成,可在壳体2上装拆。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一般是将壳体2的风扇室前板24与一个侧板25形成一体,而第3方案是使风扇室前板24a可单独地在壳体2上装拆,故即使侧板25装在壳体2上,一旦将该风扇室前板24a取下,就可装拆开关盒支承部11的前面支承部11b,以装拆开关盒10。本技术第4方案是在第3方案中设置将风扇室前板24a从前面在壳体2上装拆的紧固构件。用第4方案时,可以用紧固构件从壳体2的前面进行操作来装拆风扇室前板24a。本技术第5方案是在上述第3或第4方案中,壳体2上的风扇室前板24a和侧板25具有装拆机构29a、29b,由设于其中一方的凸部29a和设于另一方、可与该凸部29a卡合的凹部29b组成。采用第5方案时,壳体2的风扇室前板24a与侧板25通过凸部29a和凹部29b而卡合·脱卸,故可从壳体2的前面进行维修作业。采用第1方案时,开关盒支承部11具有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背面的部分、与风扇电动机台41连成一体的背面支承部11a;及安装在风扇电动机台41的前面、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前面的部分的前面支承部11b,因此一旦取下壳体2的顶板23,就可将开关盒10取出到上方,而且即使在顶板23装于壳体2上时,只要取下壳体2的前面板24,进而将上述前面支承部11b从风扇电动机台41上取下,也能将开关盒10取出到前方。从而,在室外机1不是上下重叠安装时可从壳体2的上方进行维修作业。而在室外机1安装成上下2层时,即使上下室外机间1的间隔很小,也能将开关盒10拉出到壳体2的前方进行维修作业,因此不仅可减小整个室外机1的设置空间,还能实现支承结构体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采用第2方案时,由于开关盒支承部11的前面支承部11b用可拆卸的紧固构件11c从前面安装到风扇电动机台41上,故只要将壳体2的前板24取下,就可从壳体2的前面装拆开关盒支承部11的前面支承部11b和开关盒10。采用第3方案时,针对使壳体2的风扇室前板24a和一个侧板25连成一体的一般做法,本方案是用不同构件构成壳体2的风扇室前板24a和侧板25,使该风扇室前板24a在壳体2上装卸自如,因此即使是在多个室外机1左右紧密排列成2层的场合,也只要取下壳体2的风扇室前板24a,进而卸下前面支承部11b,即很容易进行维修。采用第4方案时,可以从前面取下壳体2的风扇室前板24a,从前面取下前面侧支承部11b,故全部装拆作业都可以从前面进行,便于进行维修作业。采用第5方案时,壳体2的风扇室前板24a和侧板25中的一方设置凸部29a,另一方设置与该凸部29a卡合的凹部29b,由此构成装拆机构29a、29b,故很容易装拆壳体2的前板24a。从而能够更方便地从前面进行维修作业。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外观,(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d)是右视图,(e)是后视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室外机壳体内中各装置大致布局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室外机壳体内中各装置大致布局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1的室外机壳体内中各装置大致布局的右视图。图5是表示室外热交换器的大致形状的立体图。图6是分隔板的立体图。图7是分隔板的主视图。图8是分隔板的俯视图。图9是将连接配管向后方引出后的室外机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风扇电动机台上部的开关盒支承部的立体图。图11是壳体的风扇室前板和左侧板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壳体的风扇室前板和左侧板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将传统的室外机排成上下2层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涉及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在壳体(2)的上部空间配置开关盒(10),该开关盒(10)受设于风扇电动机台(41)上的开关盒支承部(11)支承,其特征在于,开关盒支承部(11)具有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背面的部分、与风扇电动机台 (41)连成一体的背面支承部(11a);及安装在风扇电动机台(41)的前面、用于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前面的部分的前面支承部(11b)。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原洋纪,川崎直弘,武智亮太,竹仲则博,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