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4207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阴凉库、以及连通阴凉库的回风口和供风口,所述回风口与供风口之间依次设有预冷器、换热器、再热器和辅助冷凝器,并由系统风机驱动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蒸发器或加热冷凝器进行制冷或加热,所述辅助冷凝器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辅助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充分利用除湿过程中的各种热源,用于系统制冷、除湿、或加热,能源合理、高效利用,以最低的能耗满足阴凉库温度、湿度的控制要求,并且防爆性好,运行可靠性高。

An explosion-pro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for cool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药、药品流通、电子及化工产品存储节能温控
,具体涉及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阴凉库通常要求温度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35-75%之间,采用常规空调无法满足相对湿度的要求,特别是在较低温度、较高湿度的情况下,单纯降温除湿,无法满足相对湿度的要求,反而湿度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阴凉库、以及连通阴凉库的回风口和供风口,所述回风口与供风口之间依次设有预冷器、换热器、再热器和辅助冷凝器,并由系统风机驱动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蒸发器或加热冷凝器进行制冷或加热,所述辅助冷凝器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辅助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进一步的,所述预冷器与再热器之间连通有中间管路,并通过再热器将换热器制冷除湿后的低温空气能量传递到预冷器回收用于预冷进入换热器的空气温度,减少换热器的除湿降温负荷。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有压缩机,所述换热器的进/出气口通过四通阀连通压缩机的一进/出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另一进/出气口通过四通阀分别连通至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一端,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冷凝器的进气口,辅助冷凝器的出液口依次通过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元件连通至换热器的进/出液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双效换热器的进/出气口,所述双效换热器的一侧设有散热风机,双效换热器的进/出液口通过由第一节流元件与第一单向阀的串联通路、以及第二单向阀与第二节流元件的串联通路并联形成的通路连通至换热器的进/出液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冷凝器的出液口流向换热器的进/出液口的方向为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进一步的,所述系统风机和散热风机采用防爆风机,各器件之间的管路上覆有防爆管。进一步的,所述预冷器、换热器和再热器下方设有积水盘,用于收集由空气中水分冷凝出来的冷凝水,所述积水盘底部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冷凝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系统充分利用除湿过程中的各种热源,用于系统制冷、除湿、或加热,能源合理、高效利用,以最低的能耗满足阴凉库温度、湿度的控制要求,并且防爆性好,运行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A、阴凉库,B、温/湿度传感器,C、回风口,D、中间管路,E、预冷器,F、换热器,G、再热器,H、辅助冷凝器,I、系统风机,J、供风口,K、第一单向阀,L、第一节流元件,M、第二节流元件,N、第二单向阀,O、四通阀,P、压缩机,Q、第一电磁阀,R、第二电磁阀,S、双效换热器,T、散热风机,U、排水管,V、节水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所示,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阴凉库A、以及连通阴凉库A的回风口C和供风口J,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C与供风口J之间依次设有预冷器E、换热器F、再热器G和辅助冷凝器H,并由系统风机I驱动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F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蒸发器或加热冷凝器进行制冷或加热,所述辅助冷凝器H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辅助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所述预冷器E与再热器G之间连通有中间管路D,在本实施例中预冷器E、再热器G与中间管路D可采用一体式结构,并通过再热器G将换热器F制冷除湿后的低温空气能量传递到预冷器E回收用于预冷进入换热器F的空气温度,减少换热器F的除湿降温负荷。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有压缩机P,所述换热器F的进/出气口通过四通阀O连通压缩机P的一进/出气口,所述压缩机P的另一进/出气口通过四通阀O分别连通至第一电磁阀Q和第二电磁阀R的一端,所述第一电磁阀Q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冷凝器H的进气口,辅助冷凝器H的出液口依次通过第二单向阀N和第二节流元件M连通至换热器F的进/出液口,所述第二电磁阀R的另一端连通双效换热器S的进/出气口,所述双效换热器S的一侧设有散热风机T,双效换热器S的进/出液口通过由第一节流元件L与第一单向阀K的串联通路、以及第二单向阀N与第二节流元件M的串联通路并联形成的通路连通至换热器F的进/出液口。所述第一单向阀K与第二单向阀N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辅助冷凝器H的出液口流向换热器F的进/出液口的方向为第二单向阀N的导通方向。所述系统风机I和散热风机T采用防爆风机,各器件之间的管路上覆有防爆管。所述预冷器E、换热器F和再热器G下方设有积水盘V,用于收集由空气中水分冷凝出来的冷凝水,所述积水盘V底部设有排水口U,用于排出冷凝水。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可采用以下控制过程:步骤1)对应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于阴凉库A中的温/湿度传感器B监测阴凉库A内部温度Ti、相对湿度RHi,并在夏季模式时,切换至步骤2)中,在冬季模式时,切换至步骤3)中;步骤2)夏季模式时,当内部温度Ti或相对湿度RHi高于开启设定温度Tcs或设定湿度RHcs时,启动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并优先判断温度,其次判断相对湿度,当内部温度Ti低于设定温度Tcs-温度控制回差ΔT或相对湿度RHi低于设定湿度RHcs-湿度控制回差ΔRH,停止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在实际运作时,温度控制回差ΔT和湿度控制回差ΔRH,是根据客户温度、湿度上下限要求来设置,始终保持温度、湿度在需要的控制范围内;步骤2.1)制冷模式:制冷/热介质的流动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方向,系统风机I高速转动、压缩机P启动,第二电磁阀R及散热风机T打开,第一电磁阀Q关闭,第二单向阀N和第二节流元件M导通工作,换热器F作为蒸发器制冷工作,双效换热器S作为冷凝器散热工作;步骤2.2)除湿模式:制冷/热介质的流动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方向,系统风机I低速转动、压缩机P启动,第一电磁阀Q、第二电磁阀R及散热风机T打开,第二单向阀N和第二节流元件M导通工作,辅助冷凝器H加热除湿工作,换热器F作为蒸发器制冷工作,双效换热器S作为冷凝器散热工作。步骤3)冬季模式时,当内部温度Ti低于开启设定温度Tcs1时,启动制热模式,当内部温度Ti高于设定温度Tcs1+温度控制回差ΔT,停止制热模式;步骤3.1)制热模式:制冷/热介质的流动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方向,系统风机I高速转动、压缩机P启动,第二电磁阀R及散热风机T打开,第一电磁阀Q关闭,第一单向阀K和第一节流元件L导通工作,换热器F作为冷凝器加热工作,双效换热器S作为蒸发器吸热工作。所述步骤2)中,当内部温度Ti低于温度控制下限Tlow,但相对湿度RHi仍然高于设定湿度RHcs-湿度控制回差ΔRH时,这种情况下,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在低温时(低于要求的温度下限),但相对湿度还很高,还必须除湿,所以进行加热,也叫加热除湿,否则温度无法满足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阴凉库(A)、以及连通阴凉库(A)的回风口(C)和供风口(J),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C)与供风口(J)之间依次设有预冷器(E)、换热器(F)、再热器(G)和辅助冷凝器(H),并由系统风机(I)驱动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F)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蒸发器或加热冷凝器进行制冷或加热,所述辅助冷凝器(H)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辅助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阴凉库(A)、以及连通阴凉库(A)的回风口(C)和供风口(J),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C)与供风口(J)之间依次设有预冷器(E)、换热器(F)、再热器(G)和辅助冷凝器(H),并由系统风机(I)驱动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F)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蒸发器或加热冷凝器进行制冷或加热,所述辅助冷凝器(H)连通相应的空调系统并作为辅助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器(E)与再热器(G)之间连通有中间管路(D),并通过再热器(G)将换热器(F)制冷除湿后的低温空气能量传递到预冷器(E)回收用于预冷进入换热器(F)的空气温度,减少换热器(F)的除湿降温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有压缩机(P),所述换热器(F)的进/出气口通过四通阀(O)连通压缩机(P)的一进/出气口,所述压缩机(P)的另一进/出气口通过四通阀(O)分别连通至第一电磁阀(Q)和第二电磁阀(R)的一端,所述第一电磁阀(Q)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冷凝器(H)的进气口,辅助冷凝器(H)的出液口依次通过第二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刚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