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91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排风风机、换热器,设于壳体外的电控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对侧设置有带止回阀的排风口51,排风口两边设置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所述换热器设置在壳体中部,使得自第一回风口或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制冷制热功能、理论覆盖面积大、送风量大的新风机。

A new air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风机。
技术介绍
传统新风机结构简单,主要以新风换气为主,功能单一。现有全热交换的新风机,有全热交换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但其热交换效率不高,而且无法实现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的作用,需要额外安装空调类的产品,这样占用室内空间,无法满足现在用户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例如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7907389U,公开日2018年9月25日,技术的名称为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结构包括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全热交换器、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外出风口、离心风机、净化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中间设有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顶部左侧设有室内进风口,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顶部右侧设有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的外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内部分布有红外加热灯管,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的内侧设有净化装置,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底部左侧设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底部右侧设有室外出风口。虽然该技术有效将新风机产生的风加热,高效将空气过滤干净,消灭细菌,但是无法实现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的作用,功能单一,需要额外安装空调类的产品,占用更多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传统新风机结构简单,主要以新风换气为主,功能单一,以及全热交换的新风机热交换效率低,没有调温调湿功能需要额外安装空调类的产品额占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制冷制热功能、理论覆盖面积大、送风量大的新风机。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排风风机、换热器,设于壳体外的电控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对侧设置有带止回阀的排风口,排风口两边设置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所述换热器设置在壳体中部,使得自第一回风口或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设置两个回风口和两个送风风机,使得更多的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之后被调节成合适的温湿度再送入室内,提高了转换效率和理论覆盖范围,更高效的满足用户需要的需求。同时设置新风口使得室外新风可以自新风口通过换热器被调节成合适的温湿度再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为室内带来新鲜空气。而设置的排风风机可以使得从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进入是室内空气直接从排风口排出,起到室内空气净化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新风口分别通过第一新风挡板、第二新风挡板与壳体内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分隔开。新风口与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分隔开使得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后必须经过换热器才从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第一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回风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第二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回风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新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新风滤网组件。第一回风滤网组件对从第一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第二回风滤网组件对从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这样使得室内空得到净化。新风滤网组件对从新风口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更加干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送风风机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电加热模块,所述第二送风风机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电加热模块。第一电加热模块和第二电加热模块在气温较低时提高新风机的制热能力,提高制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回风滤网组件在朝向第一回风口一面设有第一负离子净化组件,所述第二回风滤网组件在朝向第二回风口一面设有第二负离子净化组件。第一负离子净化组件对从第一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除尘、除味、灭菌,第二负离子净化组件对从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除尘、除味、灭菌,这样使得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干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负离子净化组件与第一回风口之间设有空气质量检测组件。空气质量检测组件可以检测到的室内空气质量,根据室内空气质量,可以调整新风机启动相对应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新风口设有电动风阀。新风口设置的电动风阀可以控制新风口的开关,使得新风机可以切换不同模式。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室外机连接。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室外机连接,通过控制冷媒的流向可以控制换热器进行制冷制热,从而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接排水管从壳体侧面伸出。集水槽可以有效避免冷凝水在设备内部的渗漏问题。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回风口所处腔室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回风预留口,所述第二回风口所处腔室的壳体上设有第二回风预留口。第一回风预留口和第二回风预留口的设置,可以更加便捷的调整回风管路的走管路径,避免了由于建筑结构、安装位置、安装空间等因素导致的系统管路干涉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合了空调的制冷制热功能,免去了用户既要安装空调又要安装新风机的问题,节省了空间。2、本专利技术设置两个回风口和两个送风风机,使得更多的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之后被调节成合适的温湿度再送入室内,提高了转换效率和理论覆盖范围,送风量大。3、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两个回风预留口,可以更加便捷的调整回风管路的走管路径,避免了由于建筑结构、安装位置、安装空间等因素导致的系统管路干涉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的内循环模式的空气流向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的新风外循环模式的空气流向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的排风内循环模式的空气流向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的混合循环模式的空气流向图。图中:11-顶部盖板,12-底板,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第一通风板,16-第二通风板,17-电控组件,2-换热器,3-集水槽,41-第一送风口,42-第一送风风机,43-第二送风口,44-第二送风风机,51-带止回阀的排风口,52-排风风机,61-新风口,62-电动风阀,71-第一回风口,72-第二回风口,81-新风滤网组件,82-第一回风滤网组件,83-第二回风滤网组件,91-第一电加热模块,92-第二电加热模块,1001-第一负离子净化组件,1002-第二负离子净化组件,1101-空气质量检测组件,1201-第一回风预留口,1202-第一回风预留口盖板,1203-第二回风预留口,1204-第二回风预留口盖板,1301-第一排风隔板,1302-第二排风隔板,1303-第一排风进风口,1304-第二排风进风口,1401-第一新风挡板,1402-第二新风挡板,1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排风风机、换热器,设于壳体外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对侧设置有带止回阀的排风口,排风口两边设置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所述换热器设置在壳体中部,使得自第一回风口或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排风风机、换热器,设于壳体外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对侧设置有带止回阀的排风口,排风口两边设置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所述换热器设置在壳体中部,使得自第一回风口或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换热器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新风口分别通过第一新风挡板、第二新风挡板与壳体内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第一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回风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第二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回风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内新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新风滤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与所述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斌王德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光电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