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666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1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所述室外控制部分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换路阀;新风空调,包括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适用于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或新风空调,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出风温度tc和回风温度t,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恒温除湿方法和等温除湿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控制系统及所述新风空调的功能齐全、结构集成度高、能效高,可实现对新风的制冷、制热及除湿,且除湿效果好,出风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体感舒适度较好,所述控制方法对除湿出风还能进一步进行温度调节,提高体感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设备
,具体是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新风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全热型新风机为较为普及的机型,这种新风机结构简单,就是通过一个排风风机、一个送风风机进行引入新风和排出室内回风,二者在全热交换芯体中进行热交换。如申请号为CN201820051549.7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结构包括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全热交换器、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外出风口、离心风机、净化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中间设有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顶部左侧设有室内进风口,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顶部右侧设有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的外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内部分布有红外加热灯管,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的内侧设有净化装置,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底部左侧设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底部右侧设有室外出风口。但这种结构所实现的功能仅仅是引入新风,而无法实现冷暖控制或除湿的功能,若要实现这些功能(比如处在一些比较潮湿的环境,除湿功能就很有必要),还得额外安装空调。市面上也有一些新风除湿解决方案,其中有将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压缩机等集中到一个箱体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1412579.1的专利文件公开的整体式新风除湿机,其可降低除湿蒸发器、除湿冷凝器的除湿载重负荷及功耗,其包括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新风模式、除湿模式,当处于新风模式时,风道包括新风送风系统、新风排风系统,新风送风系统、新风排风系统之间设置有竖隔板,竖隔板中部设置有第一风门放置孔,第一风门放置孔内安装有风门,新风系统内设置有与竖隔板垂直的横隔板,横隔板中部设置有第二风门放置孔,风门旋转安装于竖隔板中部延长线与横隔板中部延长线的交点上,风门旋转状态包括竖直状态、水平状态,当风门呈水平状态时,将风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外循环系统、除湿系统,外循序系统与室外连通,除湿系统与室内连通,除湿系统内布置有除湿冷凝器、除湿蒸发器。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除湿作用,但是其无法解决冷暖调控问题,也还得额外安装空调,而且对于本就温度高、湿度大的夏天而言,经过冷凝器再热的温度比直接室外引进的新风温度还高,大大增加了能耗。另外也有一些类似空调的风管式新风机,如申请号为CN201821990875.0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风管式新风空调一体机,包括: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室内机上设有送风管、室内回风管和控制器,所述室内机内部设有高效滤网、新风机、表冷器、显热交换器、新风阀、排风机、粗效滤网、中效滤网和混风阀;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新风机、新风阀、排风机、混风阀、空调室外机内的压缩机连接。这种结构的新风除湿和传统空调的原理差不多,缺点在于出风温度比进风温度低得多,对于低温高湿环境,不仅除湿量低,而且吹出的风体感很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出风温湿度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缺乏适用于新风设备的制冷、制热、除湿集成控制系统且除湿出风温湿度调节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风出风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所述室外控制部分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被室外的外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换路阀,所述换路阀用于使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相通而形成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或者用于使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相通而形成除湿循环通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与被室内的送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作为优选,所述除湿循环通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先于所述第三换热器接触风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1,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2,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3,三者关系为A1>A3≥A2。作为优选,所述换路阀包括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所述电磁阀一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电磁阀二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该两者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二开闭通路,所述第一开闭通路与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为并联关系;所述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第二开闭通路因并联形成的整体一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而另一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再与所述四通阀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中还连接有单向阀而使得冷媒流向仅可为由第三换热器至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冷媒倒流入所述换热器三。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控制部分还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在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中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二的冷媒或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一的冷媒进行节流,或者用于在除湿循环回路中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三的冷媒进行节流。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和/或所述室内控制部分还包括用于过滤冷媒中的杂质的冷媒过滤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解决传统的新风设备缺少制冷、制热、除湿的集成控制且除湿出风温湿度调节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风空调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新风空调,包括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解决传统的新风设备的除湿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体感舒适度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适用于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或新风空调,所述控制系统或所述新风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出风温度tc和回风温度t,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恒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等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点如下,所述控制系统及所述新风空调的功能齐全、结构集成度高、能效高,可实现对新风的制冷、制热及除湿,除湿出风经过降温除湿和升温除湿处理,出风较为温和,避免除湿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体感舒适度较好,所述控制方法对除湿出风还能进一步进行温度调节,提高体感舒适度,值得在本领域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风出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风空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冷循环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热循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除湿循环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所述室外控制部分包括压缩机(a1)、四通阀(a2)和第一换热器(a3),所述压缩机(a1)、所述第一换热器(a3)分别与所述四通阀(a2)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a3)用于与被室外的外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包括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和换路阀,所述换路阀用于使所述压缩机(a1)、所述四通阀(a2)、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或者用于使所述压缩机(a1)、所述四通阀(a2)、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三换热器(b2)、所述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除湿循环通路,所述第二换热器(b1)、所述第三换热器(b2)用于与被室内的送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所述室外控制部分包括压缩机(a1)、四通阀(a2)和第一换热器(a3),所述压缩机(a1)、所述第一换热器(a3)分别与所述四通阀(a2)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a3)用于与被室外的外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包括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和换路阀,所述换路阀用于使所述压缩机(a1)、所述四通阀(a2)、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或者用于使所述压缩机(a1)、所述四通阀(a2)、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三换热器(b2)、所述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除湿循环通路,所述第二换热器(b1)、所述第三换热器(b2)用于与被室内的送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循环通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二换热器(b1)、所述第三换热器(b2),所述第二换热器(b1)先于所述第三换热器(b2)接触风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a1)的换热面积为A1,所述第二换热器(b1)的换热面积为A2,所述第三换热器(b2)的换热面积为A3,三者关系为A1>A3≥A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路阀包括电磁阀一(b3)和电磁阀二(b4),所述电磁阀一(b3)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电磁阀二(b4)与所述第三换热器(b2)连通且该两者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二开闭通路,所述第一开闭通路与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为并联关系;所述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第二开闭通路因并联形成的整体一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a3)连通而另一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b2)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b1)再与所述四通阀(a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中还连接有单向阀(b6)而使得冷媒流向仅可为由第三换热器(b2)至第二换热器(b1)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晋鸿王德锁徐勇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光电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