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60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新风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构造有新风驱动腔,所述新风驱动腔具有新风引入口、新风排出口,所述新风引入口与新风引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引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室外风口组件,所述室外风口组件的新风进口处设有室外过滤件,还包括室内风口件,所述室内风口件上构造有与所述新风排出口连通的第一风口以及与空调器室内机具有的送风风道贯通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中的一个处于关闭状态时,另一个处于贯通状态。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用送风风道中的气流对所述室外过滤件实现自清洁,防止集尘对新风进风量的不利影响,降低了用户对空调器的维护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具备新风换气功能的空调器开始进入消费市场,目前的新风空调要引入室外新风需要将新风管暴露在室外,长期使用后,管口容易积灰尘,用户若无法定期清洗进风管,积攒的灰尘会堵塞管道,进而影响进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室外侧管口容易积灰尘无法定期清洗,进而降低新风进风量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构造有新风驱动腔,所述新风驱动腔具有新风引入口、新风排出口,所述新风引入口与新风引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引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室外风口组件,所述室外风口组件的新风进口处设有室外过滤件,还包括室内风口件,所述室内风口件上构造有与所述新风排出口连通的第一风口以及与空调器室内机具有的送风风道贯通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中的一个处于关闭状态时,另一个处于贯通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二风口内设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能够被驱动旋转,且具有使所述第二风口关闭、第一风口贯通的新风排出位置及使所述第一风口关闭、第二风口贯通的清洁风引入位置;和/或,所述室外风口组件中设有粉尘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室外过滤件的堵塞状态。优选地,所述装置壳体内还构造有污风驱动腔,所述新风驱动腔、污风驱动腔相互独立,所述新风驱动腔内设有第一风叶,所述污风驱动腔具有污风引入口、污风排出口,所述污风驱动腔内设有第二风叶。优选地,所述污风排出口对应污风排出管,所述新风引入管与所述污风排出管之间设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具有使所述新风引入管与所述污风排出管连通且使所述新风引入管以及污风排出管与外部环境之间截断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新风引入管与所述污风排出管截断的第二位置。优选地,所述装置壳体包括污风侧蜗壳、电机安装板、新风侧蜗壳,所述污风侧蜗壳与所述电机安装板组装为一体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污风驱动腔,所述新风侧蜗壳与所述电机安装板组装为一体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新风驱动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且处于所述新风驱动腔或者污风驱动腔内。优选地,所述新风侧蜗壳包括新风蜗壳主体,所述新风蜗壳主体上构造有第一通流孔,所述第一风叶处于所述第一通流孔内,所述第一通流孔远离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蜗壳封盖,所述新风引入口构造于所述第一蜗壳封盖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流孔与所述新风引入口的连通路径上设有第一过滤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所述第一通流孔的进风侧,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还处于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第一通流孔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蜗壳封盖上构造有过滤件拆装通道,所述第一过滤组件插装于所述过滤件拆装通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过滤件提手,所述过滤件提手上具有放置槽,第一过滤件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具有两组,所述过滤件拆装通道具有两个,两个过滤件拆装通道彼此对称的处于所述第一蜗壳封盖的两侧,两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分别一一对应地插装于所述两个过滤件拆装通道内;和/或,所述新风蜗壳主体朝向所述第一蜗壳封盖的一侧还连接有过滤件安装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过滤件安装架背离所述新风蜗壳主体的一侧。优选地,所述过滤件提手具有与所述过滤件拆装通道匹配的提手外侧板,所述提手外侧板上构造有与所述污风引入口连通的污风进口;和/或,所述提手外侧板上构造有抠手位。优选地,所述污风进口内设有第二过滤件;和/或,所述新风蜗壳主体上还构造有与所述污风驱动腔的污风引入口连通的第一污风过流孔。优选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污风流通转接壳,所述新风蜗壳主体上还构造有与所述污风驱动腔的污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污风过流孔,所述污风流通转接壳上构造有与所述第二污风过流孔对接的第一过流孔以及与所述污风排出管对接的第二过流孔;和/或,所述污风排出口和/或所述污风引入口构造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优选地,所述污风侧蜗壳包括污风蜗壳主体,所述污风蜗壳主体上构造有第二通流孔,所述第二风叶处于所述第二通流孔内,所述第二通流孔远离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蜗壳封盖。优选地,所述污风蜗壳主体上还构造有与所述新风排出口连通的第一新风过流孔;和/或,所述新风排出口构造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器,包括如下步骤:在获取到自清洁指令之后,控制所述第一风口关闭、控制所述第二风口贯通,且控制所述新风驱动腔与新风引入管贯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室内风口件上分别设置与新风驱动腔连通的第一风口以及第二风口,由于第二风口能够与送风风道贯通,从而能够在两者贯通的时候将送风气流通过新风驱动腔、新风引入管输送至室外风口组件中的室外过滤件处,进而能够利用送风风道中的气流对所述室外过滤件实现自清洁,防止集尘对新风进风量的不利影响,降低了用户对空调器的维护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拆解结构示意图(略去室外风口组件部分);图2为图1中的污风蜗壳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电机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新风蜗壳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过滤件提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第一蜗壳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新风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污风蜗壳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的新风装置在又一个视角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A-A的侧视图,图中箭头具体示出了新风装置引入新风状态下气流流动方向,其中的第二风门处于第二位置;图11为图9中A-A的俯视图,图中箭头示出了室内污风被第二风叶驱动引进污风驱动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运行于新风引入状态下的气流流动路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运行于自清洁状态下的气流流动路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新风驱动腔;11、新风引入口;111、新风引入管;12、新风排出口;13、第一风叶;2、污风驱动腔;21、污风引入口;22、污风排出口;221、污风排出管;23、第二风叶;31、第一驱动电机;32、第二驱动电机;41、第二风门;5、第一过滤组件;51、过滤件提手;511、提手外侧板;512、污风进口;513、第二过滤件;514、抠手位;52、第一过滤件;53、过滤件安装架;101、污风侧蜗壳;1011、污风蜗壳主体;10111、第一新风过流孔;1012、第二通流孔;1013、第二蜗壳封盖;102、电机安装板;103、新风侧蜗壳;1031、新风蜗壳主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构造有新风驱动腔(1),所述新风驱动腔(1)具有新风引入口(11)、新风排出口(12),所述新风引入口(11)与新风引入管(111)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引入管(111)的另一端连接有室外风口组件(300),所述室外风口组件(300)的新风进口处设有室外过滤件(301),还包括室内风口件(400),所述室内风口件(400)上构造有与所述新风排出口(12)连通的第一风口(401)以及与空调器室内机(200)具有的送风风道(201)贯通的第二风口(402),所述第一风口(401)、第二风口(402)中的一个处于关闭状态时,另一个处于贯通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构造有新风驱动腔(1),所述新风驱动腔(1)具有新风引入口(11)、新风排出口(12),所述新风引入口(11)与新风引入管(111)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引入管(111)的另一端连接有室外风口组件(300),所述室外风口组件(300)的新风进口处设有室外过滤件(301),还包括室内风口件(400),所述室内风口件(400)上构造有与所述新风排出口(12)连通的第一风口(401)以及与空调器室内机(200)具有的送风风道(201)贯通的第二风口(402),所述第一风口(401)、第二风口(402)中的一个处于关闭状态时,另一个处于贯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402)内设有第一风门(403),所述第一风门(403)能够被驱动旋转,且具有使所述第二风口(402)关闭、第一风口(401)贯通的新风排出位置及使所述第一风口(401)关闭、第二风口(402)贯通的清洁风引入位置;和/或,所述室外风口组件(300)中设有粉尘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室外过滤件(301)的堵塞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内还构造有污风驱动腔(2),所述新风驱动腔(1)、污风驱动腔(2)相互独立,所述新风驱动腔(1)内设有第一风叶(13),所述污风驱动腔(2)具有污风引入口(21)、污风排出口(22),所述污风驱动腔(2)内设有第二风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风排出口(22)对应污风排出管(221),所述新风引入管(111)与所述污风排出管(221)之间设有第二风门(41),所述第二风门(41)具有使所述新风引入管(111)与所述污风排出管(221)连通且使所述新风引入管(111)以及污风排出管(221)与外部环境之间截断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新风引入管(111)与所述污风排出管(221)截断的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包括污风侧蜗壳(101)、电机安装板(102)、新风侧蜗壳(103),所述污风侧蜗壳(101)与所述电机安装板(102)组装为一体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污风驱动腔(2),所述新风侧蜗壳(103)与所述电机安装板(102)组装为一体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新风驱动腔(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安装板(102)上,且处于所述新风驱动腔(1)或者污风驱动腔(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侧蜗壳(103)包括新风蜗壳主体(1031),所述新风蜗壳主体(1031)上构造有第一通流孔(1032),所述第一风叶(13)处于所述第一通流孔(1032)内,所述第一通流孔(1032)远离所述电机安装板(10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蜗壳封盖(1033),所述新风引入口(11)构造于所述第一蜗壳封盖(103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流孔(1032)与所述新风引入口(11)的连通路径上设有第一过滤组件(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门(41)处于所述第一通流孔(1032)的进风侧,所述第一过滤组件(5)还处于所述第二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贤罗永宏罗文君曾新成刘欢欢李金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