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91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32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属于新风技术领域。新风除湿一体机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排风风机、送风风机、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全热交换器;机壳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新风口,机壳另一侧设置有与排风口相对的送风口、和与新风口相对的回风口;全热交换器设于机壳中部,使得自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送风口进入室内;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设于送风风口的前侧,用于将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除湿后,通过送风机进入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新风除湿功能集成在一体机内,且实现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的冷热量交换。

A new air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风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技术介绍
目前新风机主要可分为单向流和双向流新风机。传统双向流新风机有两种形式:(1)两个单向流新风机组合在一起,一个新风机将室内风往室外排,一个新风机将室外新风往室内送;该新风机存在能耗高的缺陷。(2)采用全热交换芯体进行室内能量的回收。此方式能量回收效率低,无制冷制热功能。技术专利CN201621140432.3公开了带除湿功能的新风系统,该系统包括新风机,所述新风机上连接有新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其中新风通道的进口端与室外连通、出口端与室内连通,回风通道的进口端与室内连通、出口端与室外连通;新风系统还包括除湿机,所述除湿机的进口端与回风通道连接,所述除湿机的出口端与所述新风通道连接。该系统采用两个独立的新风机和除湿机实现,不仅能耗较大,且占用空间,管线布置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将新风除湿功能集成在一体机内,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安装便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排风风机、送风风机、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全热交换器;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新风口,所述机壳另一侧设置有与排风口相对的送风口、和与新风口相对的回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设于机壳中部,使得自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设于所述送风风口的前侧,用于将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除湿后,通过送风机进入室内。该新风除湿一体机带有全热交换器,可以做到很好的冷热量的回收。并通过控制风阀实现除湿功能。作为优选,新风除湿一体机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设于所述排风口的前侧,用于将从排风口处排出的室内污风经第三换热器后排出。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自机壳的新风口处延伸至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第一隔板与机壳底面形成新风风道;所述第二隔板自机壳顶面向下延伸至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机壳围成排风腔;所述第三隔板自回风口处向所述全热交换器处延伸,所述全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三隔板与机壳底面形成回风风道;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机壳围成送风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斜置于所述送风腔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顶端靠近排风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端靠近回风口;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平行设置。作为优选,新风除湿一体机还包括设于排风腔内的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斜置于所述排风腔内。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设于送风腔内,且在所述送风风机与第三隔板之间。作为优选,新风除湿一体机还包括设于新风口处的新风过滤网。作为优选,新风除湿一体机还包括设于回风口处的回风过滤网。作为优选,新风除湿一体机还包括设于新风口与全热交换器之间的风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将蒸发器集成在新风机内,作为一体机使用,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并且,利用全热交换器,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了冷热量的交换,做到了能量的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示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新风除湿一体机的原理图(除湿模式);图3为图1新风除湿一体机的原理图(新风模式);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示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新风除湿一体机的原理图(新风模式);图6为图4新风除湿一体机的原理图(除湿模式);图7为图4新风除湿一体机于恒温除湿模式和制冷热回收时的管路连接图;图8为图4新风除湿一体机于制冷模式和制冷热回收时的管路连接图;图9为图4新风除湿一体机于制热模式和制冷热回收时的管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示例一如图1,新风除湿一体机包括机壳100,以及设于机壳100内的排风风机6、送风风机4、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51、第二换热器52、全热交换器10。所述机壳100一侧设置有排风口7、新风口8,所述机壳100另一侧设置有与排风口7相对的送风口3、和与新风口8相对的回风口1。所述排风风机6设于所述排风口7处,所述送风风机4设于所述送风口处3。所述全热交换器10设于机壳100中部,其分别与所述排风风机6所在区域、所述送风风机4所在区域、所述新风口8所在区域、所述回风口1所在区域连通,使得自回风口1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10从排风口7排出室外,且自新风口8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10从送风口3进入室内。所述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依次设于所述送风风口3的前侧,用于将回风口1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第一换热器51、第二换热器52除湿后,通过送风机4进入室内。所述新风除湿一体机具有新风除湿模式。在新风除湿模式下,如图3,压缩机2、送风风机4、排风风机6运行。室外新风和一部分室内污风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冷热量交换后,污风排出室外,新风和另外一部分室内回风依次经过作为蒸发器的第一换热器51和作为冷凝器的第二换热器52后送入室内。例如,室外新风约为35摄氏度,室内污风约为28摄氏度,经过全热交换器10能进行冷热量交换,污风通过排风口送出,新风先经过作为蒸发器的第一换热器蒸发降温,之后通过作为冷凝器的第二换热器冷凝升温,经送风口送入室内。为了实现除湿和新风独立控制,所述新风除湿一体机还包括风阀11,所述风阀设于新风口8与全热交换器10之间。此时,新风除湿一体机具有五种模式,即新风模式、除湿模式、上述新风除湿模式、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在除湿模式下,如图2,风阀11关闭,排风风机6关闭,压缩机2和送风风机4运行。室内回风经回风口进入,依次经过作为蒸发器的第一换热器51和作为冷凝器的第二换热器52进行恒温除湿,之后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在新风模式下,风阀11开启,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6运行,压缩机2关闭。室外新风和室内污风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冷热量交换后,污风排出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在制冷模式下,风阀11开启状态,送风风机4和排风风机6运行,压缩机开启。室外新风和一部分室内污风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冷热量交换后,污风排出室外,新风和另外一部分室内回风经过作为蒸发器的第一换热器51制冷后送入室内。在制热模式下,风阀11开启状态,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运行,压缩机开启。室外新风和一部分室内污风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冷热量交换后,污风排出室外,新风和另外一部分室内回风经过作为冷凝器的第一换热器51制热后送入室内。具体地,如图1,所述机壳100内设有第一隔板101、第二隔板10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排风风机、送风风机、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全热交换器;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新风口,所述机壳另一侧设置有与排风口相对的送风口、和与新风口相对的回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设于机壳中部,使得自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设于所述送风风口的前侧,用于将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除湿后,通过送风机进入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排风风机、送风风机、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全热交换器;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新风口,所述机壳另一侧设置有与排风口相对的送风口、和与新风口相对的回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设于机壳中部,使得自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全热交换器从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设于所述送风风口的前侧,用于将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除湿后,通过送风机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设于所述排风口的前侧,用于将从排风口处排出的室内污风经第三换热器后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自机壳的新风口处延伸至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第一隔板与机壳底面形成新风风道;所述第二隔板自机壳顶面向下延伸至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机壳围成排风腔;所述第三隔板自回风口处向所述全热交换器处延伸,所述全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徐城王德锁杨建斌徐勇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光电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