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文专利>正文

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11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包括壳体、百叶窗式的进出口12;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排气同一的换气通道,通道内设有储热式换热器13,安装有由减速机构和叶片偏转机构构成的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由于采用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能自动地周期性地改变气流方向。不再需加装其它自控装置,就能实现自然的空气交换,保证室内氧气的含量;由于采用了储热式热交换器,能实现空气交换过程中的热交换,从而减少冷量或热量的损失,提高空气交换的质量;采用负氧离子发生器或空气清新剂散发器能使装置多功能化,使用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在使用空调或暖气时,要求房间紧闭门窗,以避免冷量或热量的损失,但这会造成室内空气含氧量的下降,废物含量的增加,严重损害人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大多利用过滤、加清新剂的办法来减轻废物的危害程度;但这一类产品不能解决氧含量下降的问题。另一类技术采用换气的方法引入新鲜空气,同时通过对流式换热器来实现冷量或热量的回收。而采用这种对流式换热器,存在体积庞大、换热效率不理想、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缺陷,不易被广大用户所接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增加室内氧气的同时,能减少冷热量的损失,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实施方案实现的即一种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包括壳体、百叶窗式的进出口;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排气同一的换气通道,通道内设有储热式换热器,安装有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附图2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附图4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附图5为本技术换气扇的结构侧面剖视图;附图6为附图1的A-A剖视图。参见附图本技术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包括壳体、百叶窗式的进出口12;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排气同一的换气通道,通道内设有储热式换热器13,安装有由减速机构和叶片偏转机构构成的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本技术所述的储热式换热器13为金属海绵层,安装在换气通道中,当空气从房间流出,经过此储热层时,使空气中的冷或热量与之交换;当空气从室外流进,经此储热层时,空气又获取冷量或热量,如此实现冷热的交换。参见附图1、2,在本技术实施例1中在进排气通道旁设有副通道,其内装有金属海绵层换热器15,并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或空气清新剂散发器16。参见附图5、6本技术所述的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由变速机构和叶片偏转机构构成,其中减速机构由固定在转子壳内的内齿圈4,与之啮合并套在与电机1的壳体固定的偏心套2上的行星轮3,与之联为一体的第二行星轮11及可套在转子上、可自由旋转的内齿圈6组成。上述减速机构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电机1旋转时带动内齿圈4转动,行星轮3和其互相啮合,绕各自的轴心旋转。两轴心间有一个很小的距离,由固定在电动机外壳上的偏心套2决定。齿圈、齿轮经过啮合点的齿数总是相等的,故内齿圈4转动一周,行星轮3转动1+1/59周。结果,行星轮3相对于外齿圈4朝超前方向旋转1/59周。这是第一级谐波变速器的工作情况。与此相似,内齿圈11转动一周,行星轮6转动1+1/57周,结果是行星轮6相对于内齿圈6,朝超前方向旋转1/57周。这一运动也可以看为内齿圈6相对于行星轮11朝退后方向旋转1/57周。这是第二级谐波变速器的工作情况。两级谐波变速的总效果是电动机旋转一周,内齿圈6相对于内齿圈4朝退后方向旋转(1/57-1/59)周,总速比约1700∶1。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机转速是2900转/分,内齿圈6每34秒相对于内齿圈4旋转1周。改变齿数可以获得另外的速比。内齿圈的齿型为圆柱齿,行星轮的齿型为长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这样的齿型配合,效率高,无噪声,且容许较大公差,可以用塑料模压成型,便于大批量制造。在一般摆线变速机构中,行星轮的偏心运动将导至振动,而在本实施例中,行星轮是绕着偏心套的固定的轴心旋转,故振动得以避免。本技术所述的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叶片偏转机构由槽式凸轮10,拐臂7,孔板9,叶片5,转子8组成;其中槽式凸轮10和变速机构中的内齿圈6是合为一体的整体,拐臂、孔板、叶片都安装在转子上,能够绕各自的轴心灵活转动;拐臂的上下具有两个销子,分别插入凸轮10的槽中和插入孔板8,各个与叶片5的连接的销子,也插入孔板8。上述叶片偏转机构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风扇高速旋转时,槽式凸轮10由内齿圈6带动着,相对于转子作低速旋转,凸轮上的槽配合拐臂的销子驱动拐臂,使其的一定幅度来回摆动,拐臂又驱动孔板,再驱动叶片5,完成叶片周期性扭转的动作。叶片通过轴与孔板连接在一起,能保证它们的动作完全一致。凸轮上槽的形状,决定叶片偏转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槽的形状,决定凸轮相对于转子旋转一周,叶片完成两次来回偏转的周期性动作,每个周期长17秒。在这17秒中,有5.5秒叶片处于正方向状态,有5.5秒叶片处于反方向状态,由正到反和由反到正的转换动作时间都是3秒。综上所述,本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以下的优点1.由于采用能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能自动地周期性地改变气流方向。不再需加装其它自控装置,以进排气同一的通道就能实现空气交换,保证室内氧气的含量;2.由于采用了储热式热交换器13、15,能实现空气交换过程中的热交换,从而减少冷量或热量的损失,提高空气交换的质量。3.采用负氧离子发生器或空气清新剂散发器能使装置多功能化,使用效果更好。4.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权利要求1.一种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包括壳体、百叶窗式的进出口(12);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排气同一的换气通道,通道内设有储热式换热器(13),安装有由变速机构和叶片偏转机构构成的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的减速机构由固定在转子壳内的内齿圈(4),与之啮合并套在与电机(1)的壳体固定的偏心套(2)上的行星轮(3),与之联为一体的第二行星轮(11)及可套在转子上、可自由旋转的内齿圈(6)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的叶片偏转机构由槽式凸轮(10),拐臂(7),孔板(9),叶片(5),转子(8)组成;其中槽式凸轮(10)和变速机构中的内齿圈(6)是合为一体的整体,拐臂、孔板、叶片都安装在转子上,能够绕各自的轴心灵活转动;拐臂的上下具有两个销子,分别插入凸轮(10)的槽中和插入孔板(8),各个与叶片(5)的连接的销子,也插入孔板(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式换热器(13)为金属海绵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排气通道旁设有副通道,其内装有金属海绵层换热器(15),并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或空气清新剂散发器(16)。专利摘要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包括壳体、百叶窗式的进出口12;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排气同一的换气通道,通道内设有储热式换热器13,安装有由减速机构和叶片偏转机构构成的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由于采用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能自动地周期性地改变气流方向。不再需加装其它自控装置,就能实现自然的空气交换,保证室内氧气的含量;由于采用了储热式热交换器,能实现空气交换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式回热换气增氧空气清新装置,包括壳体、百叶窗式的进出口(12);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排气同一的换气通道,通道内设有储热式换热器(13),安装有由变速机构和叶片偏转机构构成的能周期性改变气流方向呼吸式换气的轴流风扇(1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文陈光有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文陈光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