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02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式减震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工厂在设备使用时采用橡胶垫减震效果差,在运输过程中不减震不保护导致设备易受损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充满液压油的内油箱,所述的内油箱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内油箱外的下活塞板,所述的下活塞板和内油箱下端面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所述的内油箱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外油箱,两个外油箱内均设置有竖向隔板,两个竖向隔板和内油箱侧壁之间充满液压油;所述的内油箱下端固定连接有大弹簧,所述的大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位于下活塞板下端面的水平面之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可有效的实现双向减震,还可有效的在运输过程中保护设备,实用性强。

Mechanical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式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震装置
,具体是机械式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生产线的制造工厂多具有广大的厂房,而该厂房即可放置多部设备以形成一条以上的生产线,以大量生产、制造所需出厂的产品。厂房内所放置的设备在其动作时皆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致使设备与地面之间产生碰撞而产生噪音,若该设备是放置在二楼或二楼以上的楼层时,则会因设备的震动而对于下面楼层产生噪音的情形较为严重。且在很多时候,工作设备在定期检修时往往需要运送至检修区,在通过小车运送设备的过程中,常会经过厂房内的减速凸起,会对设备造成较大的震动。而多数工厂和使用者在使用时会在设备下方放置橡胶垫,在运送时则多不做减震处理。然而,橡胶垫减震效果较差,而在运送过程中不做简易的减震处理则容易对设备造成二次损坏。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工厂在设备使用时采用橡胶垫减震效果差,在运输过程中不减震不保护导致设备易受损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充满液压油的内油箱,所述的内油箱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内油箱外的下活塞板,所述的下活塞板和内油箱下端面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所述的内油箱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外油箱,两个外油箱内均设置有竖向隔板,两个竖向隔板和内油箱侧壁之间充满液压油;所述的内油箱下端固定连接有大弹簧,所述的大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位于下活塞板下端面的水平面之下。优选的,所述的内油箱左右两侧壁上部均开设有大通孔,所述的内油箱左右两侧壁下部均开设有小通孔,每个所述的大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外向逆止阀,每个所述的小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内向逆止阀。优选的,所述的内油箱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油箱,所述的上油箱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上端置于上油箱外的上活塞板,所述的上活塞板和上油箱上端面之间通过弹簧相连。优选的,所述下活塞板置于内油箱内的一端和上活塞板置于上油箱内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多个流通孔。优选的,所述的外油箱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中心弹簧,所述的中心弹簧下端穿过下活塞板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本技术针对现在工厂在设备使用时采用橡胶垫减震效果差,在运输过程中不减震不保护导致设备易受损的问题做出改进,采用弹簧减震配合液压缓冲油吸能,有效的保护了设备,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震动而造成的损伤;采用液压油配合流通小孔,便于过滤和吸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稀碎而持续的震动和产生的冲击能量,本技术结构简洁,可有效的实现双向减震,还可有效的在运输过程中保护设备,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立体剖视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立体剖视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上活塞板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7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技术为机械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满液压油的内油箱1,所述的内油箱1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内油箱1外的下活塞板2,参图3、图4,所述的下活塞板2包括上下滑动连接在内油箱1内的下活塞上板,下活塞上板四周和内油箱1四壁紧密贴合,下活塞上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活塞板2柱,下活塞板2柱下端穿过内油箱1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活塞下板,即下活塞上板、下活塞柱、下活塞下板共同组成了下活塞板2,所述的下活塞板2和内油箱1下端面之间通过弹簧相连,具体的为下活塞下板和内油箱1底面通过弹簧相连,即当震动发生,下活塞板2下板向上运动压缩弹簧,同时带动下活塞上板向上运动;所述的内油箱1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外油箱3,两个外油箱3内均设置有竖向隔板4,所述的竖向隔板4和相应的外油箱3内壁侧紧密贴合,两个竖向隔板4和内油箱1侧壁之间充满液压油,当上活塞上板向上运动,其将内油箱1内的液压油压向相册的外油箱3内,从而推动竖向隔板4向远离内油箱1的方向运动进而压缩空气,粘稠的液压油和有效的吸收震动带来的能量,压缩的空气可实现类似弹簧的效果;所述的内油箱1下端固定连接有大弹簧5,所述的大弹簧5为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所述的大弹簧5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的支撑板13位于下活塞板2下端面的水平面之下,即本装置在初始状态时,依靠大弹簧5和支撑板13支撑内油箱1,此时下活塞下板不和地面接触,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将设备放置在内油箱1上,此时,设备主要依靠支撑板13和大弹簧5支撑,即支撑板13和大弹簧5承受大部分的力,若设备较轻,也会出现下活塞下板不和地面或运输小车板接触的情况,当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颠簸,若震动较小,则压缩大弹簧5减震吸能,若震动较大,大弹簧5大幅度被压缩,使支撑板13和下活塞板2下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之后震动将带动下活塞板2下板向上运动压缩弹簧,同时带动下活塞上板向上运动,上活塞上板向上运动,其将内油箱1内的液压油压向相册的外油箱3内,从而推动竖向隔板4向远离内油箱1的方向运动进而压缩空气,粘稠的液压油和有效的吸收震动带来的能量,压缩的空气可实现类似弹簧的效果。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内油箱1左右两侧壁上部均开设有大通孔6,所述的内油箱1左右两侧壁下部均开设有小通孔7,每个所述的大通孔6内均固定安装有外向逆止阀,每个所述的小通孔7内均固定安装有内向逆止阀,外向逆止阀使得内油箱1内的油只能向两侧的外油箱3流动,而外油箱3内的油无法流入内油箱1,内向逆止阀使得外油箱3的油只能流向内油箱1,而内油箱1的油无法流向外油箱3,上部大通孔6的孔径大于下部小通孔7的孔径,使得当震动发生时,液压油能快速流动,更好的缓冲和吸收能量,而当下活塞板2回复原位过程中则减慢该过程,防止过大的动作放大震动的余波造成影响。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内油箱1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油箱8,所述的上油箱8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上端置于上油箱8外的上活塞板9,所述的上活塞板9和上油箱8上端面之间通过弹簧相连,弹簧的设置主要用于使上活塞板9回复原位,所述的上油箱8内充满液压油,具体的,参考图4、图5,所述的上活塞板9包括上下滑动连接在上油箱8内的上活塞下板,上活塞下板四周和上油箱8四壁紧密贴合,上活塞下板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活塞板9柱,上活塞板9柱上端穿过内油箱1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活塞上板,即上活塞上板、上活塞柱、上活塞下板共同组成了上活塞板9,设备可放置在上活塞上板上,也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活塞上板上。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下活塞板2置于内油箱1内的一端和上活塞板9置于上油箱8内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多个流通孔10,具体的,下活塞板2的流通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械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满液压油的内油箱(1),所述的内油箱(1)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内油箱(1)外的下活塞板(2),所述的下活塞板(2)和内油箱(1)下端面之间通过弹簧相连;/n所述的内油箱(1)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外油箱(3),两个外油箱(3)内均设置有竖向隔板(4),两个竖向隔板(4)和内油箱(1)侧壁之间充满液压油;/n所述的内油箱(1)下端固定连接有大弹簧(5),所述的大弹簧(5)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的支撑板(13)位于下活塞板(2)下端面的水平面之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械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满液压油的内油箱(1),所述的内油箱(1)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内油箱(1)外的下活塞板(2),所述的下活塞板(2)和内油箱(1)下端面之间通过弹簧相连;
所述的内油箱(1)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外油箱(3),两个外油箱(3)内均设置有竖向隔板(4),两个竖向隔板(4)和内油箱(1)侧壁之间充满液压油;
所述的内油箱(1)下端固定连接有大弹簧(5),所述的大弹簧(5)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的支撑板(13)位于下活塞板(2)下端面的水平面之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油箱(1)左右两侧壁上部均开设有大通孔(6),所述的内油箱(1)左右两侧壁下部均开设有小通孔(7),每个所述的大通孔(6)内均固定安装有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杨晨陈林林王基月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