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荣国专利>正文

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72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包括上壳、下壳、电机、屏蔽套、管体、用于感应管体内流体流动而控制电机启停的水流开关组件以及用于感应屏蔽泵内液压变化而控制电机启动与否的压力开关组件,下壳与上壳下部相连,具有进液口、腔室和出液口,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上壳内壁和屏蔽套外壁之间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叠置的多个定子,转子位于屏蔽套内并与屏蔽套之间具有间隙,管体与下壳的进液口或出液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流开关组件和压力开关组件的配合,既解决了在泵体内水压不够时,水流开关组件不工作的问题,也解决了压力开关组件控制电机频繁启动和干烧的问题。

DC permanent magnet shield boos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屏蔽式增压泵,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
技术介绍
屏蔽泵是一种靠高速旋转的叶轮,液体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获得能量以提高压强的设备。如专利号为ZL201721235744.7(公告号为CN20763433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屏蔽循环泵》所示,包括塑封电机、与塑封电机连接的泵体,所述塑封电机内设置固定轴、及套置于所述固定轴上的转子总成、设置于所述转子总成外围的定子总成、隔离所述转子总成和定子总成的屏蔽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一端插置于所述屏蔽套的装配孔内,另一端插置于所述泵体的装配孔内,所述固定轴的至少一端与对应的装配孔通过卡件形成止转配合。在多数类型的水泵中,通常会在泵体的出水口处安装压力开关,压力开关是用于感知管道内的液压,在管体内液压高于设定值时,切断水泵电机电源,电机停止转动,在管道内液压低于设定值时,接通电机的电源。如在小水流情况下,有水流出,泵启动,但因水流出量小,会使管道内压力瞬间变大,电机马上停机,小水流继续流出又使泵启动,如此循环造成泵的频繁启动,再有如水源地缺水或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包括/n上壳(1);/n下壳(2),与上壳(1)下部相连,具有进液口(2a)、腔室(2b)和出液口(2c),所述进液口(2a)通过腔室(2b)与出液口(2c)相连通;/n电机,包括定子(31)和转子(32);/n屏蔽套(3),位于上壳(1)内,且上壳(1)内壁和屏蔽套(3)外壁之间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叠置的多个所述定子(31),所述转子(32)位于屏蔽套(3)内并与屏蔽套(3)之间具有间隙;/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管体(6),与所述下壳(2)的进液口(2a)或出液口(2c)相连通;/n水流开关组件(7),设于管体(6)内,用于感应管体(6)内流体流动而控制电机启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包括
上壳(1);
下壳(2),与上壳(1)下部相连,具有进液口(2a)、腔室(2b)和出液口(2c),所述进液口(2a)通过腔室(2b)与出液口(2c)相连通;
电机,包括定子(31)和转子(32);
屏蔽套(3),位于上壳(1)内,且上壳(1)内壁和屏蔽套(3)外壁之间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叠置的多个所述定子(31),所述转子(32)位于屏蔽套(3)内并与屏蔽套(3)之间具有间隙;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管体(6),与所述下壳(2)的进液口(2a)或出液口(2c)相连通;
水流开关组件(7),设于管体(6)内,用于感应管体(6)内流体流动而控制电机启停;
压力开关组件(8),用于感应屏蔽式增压泵内液压变化而控制电机启动与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开关组件(7)包括
阀芯(71),沿管体(6)的轴向延伸并能相对管体(6)轴向移动;
第一弹性件(72),作用于阀芯(71)上并使得阀芯(71)保持关闭下壳(2)的进液口(2a)或出液口(2c)的趋势;
第一开关,能随着阀芯(71)的移动而控制电机启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设于阀芯(71)上的第一磁性件(73)以及设于管体(6)的侧壁内的第一触发开关(74),所述第一磁性件(73)与第一触发开关(74)配合以控制电机启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永磁屏蔽式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6)设于下壳(2)的出液口(2c)处并与前述出液口(2c)相连通,所述管体(6)的周壁上沿径向成型有容置部(80),所述压力开关组件(8)置于容置部(80)的内腔(801)内,所述管体(6)上开设有与容置部(80)的内腔(801)连通的通孔(61),所述压力开关组件(8)包括
膜片(81),具有弹性变形部,沿水流方向,前述弹性变形部与管体(6)上的通孔(61)相对并位于通孔(61)的下游,且所述弹性变形部在水流压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朝远离通孔(61)方向突起的形变;
阀杆(82),沿容置部(80)的轴向延伸并能在容置部(80)内轴向移动,阀杆(82)的一端始终与膜片(81)的弹性变形部接触;
第二弹性件(83),作用于阀杆(82)上,并使得阀杆(82)保持朝通孔(61)方向推顶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国颜正辉陈志平陈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荣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