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793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仿古建筑设备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包括柱础、木柱和墙体;木柱固定安装在柱础的顶部上表面,柱础的左侧壁固定安装在墙体的侧壁上,墙体的内部在砌筑过程中沿墙体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组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上焊接有光圆钢筋并伸出到靠近木柱一侧的墙体的外侧,位于墙体与木柱之间位置的光圆钢筋的端头环绕成圆环状结构,位于与钢筋网片处于同一水平线高度的木柱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木柱的孔洞,孔洞内部穿过有螺纹钢筋,螺纹钢筋前端进行墩头处理,末端做成弯钩状与光圆钢筋末端的圆环状结构进行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效果明显,墙体与木柱连接可靠性高,提高了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

A new connecting device of wood structure wall and column of archaiz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仿古建筑设备连接
,具体是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古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形式,其中墙体多起到隔离空间的作用,墙体与木柱通常仅仅只通过铁拉纤进行连接,这种连接形式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并没有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的建造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根据新建仿古建筑木柱所在位置,在砌筑墙体的时候,为墙体和木柱提一种供简单易行的连接方式,在对新建仿古建筑墙体和木柱做到可靠的保护,同时也能够保证不影响建筑物整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包括柱础、木柱和墙体;木柱固定安装在柱础的顶部上表面,柱础的左侧壁固定安装在墙体的侧壁上,墙体的内部在砌筑过程中沿墙体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组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上焊接有光圆钢筋并伸出到靠近木柱一侧的墙体的外侧,位于墙体与木柱之间位置的光圆钢筋的端头环绕成圆环状结构,位于与钢筋网片处于同一水平线高度的木柱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木柱的孔洞,孔洞内部穿过有螺纹钢筋,螺纹钢筋前端进行墩头处理,为了便于轻松的穿过孔洞,末端做成弯钩状与光圆钢筋末端的圆环状结构进行焊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木柱外侧设置有钢垫块,钢垫块的设置用于保护木柱在进行连接固定时,表面不受到磨损,螺纹钢筋与钢垫块通过螺帽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钢筋网片由直径为4mm的钢筋组成,型号为Q235B钢,沿墙体长度方向全长布置,纵横向相邻钢筋间距为100-120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螺纹钢筋直径为8mm,木柱孔洞孔径大于螺纹钢筋直径,以便螺纹钢筋能够顺利穿过木柱孔洞。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钢垫块的具体尺寸为30mm*15mm*3mm。目的在于,该种尺寸结构的加固装置,加固性能及稳定性能均较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为防止螺纹钢筋和光圆钢筋锈蚀影响性能,在其裸露部位表面涂抹红丹防锈涂料,涂层厚度为1-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墙体与木柱之间采用螺纹钢筋与光圆钢筋的焊接连接方式,连接形式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增强仿古建筑墙体与木柱的连接,使墙柱形成一个整体,使墙体和木柱共同承担荷载;通过在墙体的内部等间距设置钢筋网片,便于提高光圆钢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与木柱中的螺纹钢筋之间连接的固定性,进而提高仿古建筑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延长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线剖面示意图。图3为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中钢垫块与木柱连接处刻槽示意图。其中:1、柱础;2、螺纹钢筋;3、木柱;4、钢垫块;5、螺帽;6、钢筋网片;7、墙体;8、光圆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包括柱础1、木柱3和墙体7;木柱3固定安装在柱础1的顶部上表面,柱础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在墙体7的侧壁上,墙体7的内部在砌筑过程中沿墙体7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组钢筋网片6,钢筋网片6由直径为4mm的钢筋组成,型号为Q235B钢,沿墙体7长度方向全长布置,纵横向相邻钢筋间距为100-120mm。钢筋网片6上焊接有光圆钢筋8并伸出到靠近木柱3一侧的墙体7的外侧,位于墙体7与木柱3之间位置的光圆钢筋8的端头环绕成圆环状结构。位于与钢筋网片6处于同一水平线高度的木柱3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木柱3的孔洞,孔洞内部穿过有螺纹钢筋2,螺纹钢筋2前端进行墩头处理,为了便于轻松的穿过孔洞,末端做成弯钩状与光圆钢筋8末端的圆环状结构进行焊接。螺纹钢筋2直径为8mm,木柱3孔洞孔径大于螺纹钢筋2直径,以便螺纹钢筋2能够顺利穿过木柱3孔洞。所述木柱3外侧设置有钢垫块4,钢垫块4的设置用于保护木柱3在进行连接固定时,表面不受到磨损,螺纹钢筋2与钢垫块4通过螺帽5连接固定。钢垫块4的具体尺寸为30mm*15mm*3mm。目的在于,该种尺寸结构的加固装置,加固性能及稳定性能均较佳。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步骤1,首先应将木柱3、钢垫块4进行钻出孔洞,同时保证孔径应略大于螺纹钢筋2的直径,木柱3应刻槽一定深度,使钢垫块4嵌入木柱3内;步骤2,在砌筑墙体7时,沿墙体7长度方向全长放置钢筋网片6,并根据木柱3所在位置,在钢筋网片6中焊接一根光圆钢筋8并伸出墙体7外侧一定距离,同时末端拧成圆环形状;步骤3,螺纹钢筋2前端进行墩头处理后进而穿过钢垫块4以及木柱3中的孔洞,同时螺纹钢筋2的末端做成弯钩状,并与光圆钢筋8拧成的圆环相焊接,然后螺纹钢筋2与钢垫块4通过螺帽5连接固定;步骤4,在墙体7砌筑过程中,沿墙体7高度每隔1000mm放置钢筋网片6,施工方法同上述步骤1-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防止螺纹钢筋2和光圆钢筋8锈蚀影响性能,在其裸露部位表面涂抹红丹防锈涂料,涂层厚度为1-2mm。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包括柱础(1)、木柱(3)和墙体(7);其特征在于,木柱(3)固定安装在柱础(1)的顶部上表面,柱础(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在墙体(7)的侧壁上,墙体(7)的内部在砌筑过程中沿墙体(7)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组钢筋网片(6),钢筋网片(6)上焊接有光圆钢筋(8)并伸出到靠近木柱(3)一侧的墙体(7)的外侧,位于墙体(7)与木柱(3)之间位置的光圆钢筋(8)的端头环绕成圆环状结构,位于与钢筋网片(6)处于同一水平线高度的木柱(3)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木柱(3)的孔洞,孔洞内部穿过有螺纹钢筋(2),螺纹钢筋(2)前端进行墩头处理,末端做成弯钩状与光圆钢筋(8)末端的圆环状结构进行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包括柱础(1)、木柱(3)和墙体(7);其特征在于,木柱(3)固定安装在柱础(1)的顶部上表面,柱础(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在墙体(7)的侧壁上,墙体(7)的内部在砌筑过程中沿墙体(7)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组钢筋网片(6),钢筋网片(6)上焊接有光圆钢筋(8)并伸出到靠近木柱(3)一侧的墙体(7)的外侧,位于墙体(7)与木柱(3)之间位置的光圆钢筋(8)的端头环绕成圆环状结构,位于与钢筋网片(6)处于同一水平线高度的木柱(3)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木柱(3)的孔洞,孔洞内部穿过有螺纹钢筋(2),螺纹钢筋(2)前端进行墩头处理,末端做成弯钩状与光圆钢筋(8)末端的圆环状结构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仿古建筑木结构墙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木柱(3)外侧设置有钢垫块(4),螺纹钢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杨健李青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