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6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包括隔离圈,所述的隔离圈呈不闭合圆环型,隔离圈内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上套设有钢管,所述的钢管焊接连接在固定杆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的螺杆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插设于所述的隔离圈内壁中,螺杆底端焊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的第三连接杆插设于隔离圈内壁中,钢管上方设置有第二推动螺母,钢管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螺母,所述的第一推动螺母和所述的第二推动螺母与所述的螺杆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使用寿命长。

A support mould for inspection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是采用圆型钢作为检查井的内模板,然后,在圆型钢内使用螺杆和钢管来支撑圆型钢,通过使用螺母来改变螺杆和钢管的长度,并对螺杆和钢管加以固定,并且,为了保证浇筑泥沙时圆型钢的稳定,需要使用多个螺杆和相同数量的钢管,以此增加圆型钢的抗压强度,避免圆型钢发生变形,但是,工作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螺杆和钢管的安装,并且,由于安装的工作量较多,需要多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如果由一名工作人员完成的话,耗费的时间会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使用寿命长的支撑模具,尤其适合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包括隔离圈,所述的隔离圈呈不闭合圆环型,隔离圈内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上套设有钢管,所述的钢管焊接连接在固定杆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的螺杆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插设于所述的隔离圈内壁中,螺杆底端焊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的第三连接杆插设于隔离圈内壁中,钢管上方设置有第二推动螺母,钢管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螺母,所述的第一推动螺母和所述的第二推动螺母与所述的螺杆啮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离圈外侧面设置有挡泥板。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的隔离圈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杆与隔离圈通过所述的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的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的第三连接杆均设置有两个。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推动螺母和所述的第二推动螺母采用山型螺母或蝶型螺母。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模具设计合理,使用更加方便,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隔离圈完全封闭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第一推动螺母2、固定杆3、第一连接杆4、螺栓5、挡泥板6、第二推动螺母7、第二连接杆8、钢管9、螺杆10、第三连接杆11、隔离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包括隔离圈11,所述的隔离圈11呈不闭合圆环型,隔离圈11内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9,所述的螺杆9上套设有钢管8,所述的钢管8焊接连接在固定杆2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2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7沿所述的螺杆9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插设于所述的隔离圈11内壁中,螺杆9底端焊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0,所述的第三连接杆10插设于隔离圈11壁中,钢管8上方设置有第二推动螺母6,钢管8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螺母1,所述的第一推动螺母1和所述的第二推动螺母6与所述的螺杆9啮合连接。其中,所述的隔离圈11外侧面设置有挡泥板5。当隔离圈11两侧向中间靠拢后,隔离圈11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型环,当隔离圈11围绕而成的圆型环的直径小于检查井的直径时,挡泥板5可以起到延长隔离圈11长度的作用,使隔离圈11围绕而成的圆型环的直径增大,并且挡泥板5还可以起到阻挡泥沙的作用,避免泥沙从隔离圈11的开口处流入到检查井内,对检查井内造成污染,起到了增大使用范围、保护使用环境的效果。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7与所述的隔离圈11通过螺栓4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杆10与隔离圈11通过所述的螺栓4固定连接。使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10与隔离圈1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可靠,提高了本模具的一体性,工作人员在对本模具进行支模和拆模时更加方便、更加快速,而且,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10与隔离圈11连接的三个支点,完全可以起到支撑隔离圈11的作用,减少了螺杆9的使用数量,同时,缩短了本模具支模和拆模所需要的时间,起到了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的效果。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所述的第二连接杆7和所述的第三连接杆10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10都设置两个后,使使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10与隔离圈11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在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转动带动隔离圈11运动时,每个连接杆所承受的压力会降低,延长连接杆内部延长机械疲劳的时间,起到了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其中,所述的第一推动螺母1和所述的第二推动螺母6采用山型螺母或蝶型螺母。山型螺母或蝶型螺母与普通螺母相比多具有两个侧翼,使得山型螺母或蝶型螺母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相比于普通螺母更容易被拧动,使得工作人员在通过第一推动螺母1和第二推动螺母6调节隔离圈11时较为轻松,而且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调解即可,无需两名工作人员配合调节,起到了节省人力、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本实例的工作过程:首先,检查本模具的各部件是否存在断裂,若检查后发现存在断裂,需要及时进行更换,若检查后未发现断裂,则可以正常使用。工作人员将本模具放置在检查井内,然后工作人员转动第二推动螺母6,使第二推动螺母6向隔离圈11的开口处运动,为钢管8预留出运动空间,然后再转动第一推动螺母1,使第一推动螺母1推动钢管8向第二推动螺母6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钢管8上的固定杆2也是向第二推动螺母6靠近运动的,同时,固定杆2上的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分别以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与固定杆2的连接点以及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与隔离圈11的连接点为轴心转动,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转动时,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推动着隔离圈11的两侧向外伸展,直到隔离圈11的外侧面与检查井的内壁完全贴合后,不再转动第一推动螺母1,并转动第二推动螺母6,使第二推动螺母6向钢管8靠近,第一推动螺母1和第二推动螺母6将钢管8固定住,使钢管8保持静止状态,然后可以进行对检查井周围浇筑的工作,当浇筑工作后需要取走本模具时,先转动第一推动螺母1,使第一推动螺母1向第三连接杆10靠近,然后再转动第二推动螺母6,使第二推动螺母6推动钢管8向第一推动螺母1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钢管8上的固定杆2也是向第一推动螺母1靠近运动的,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拉动着隔离圈11的两侧向内收缩,当隔离圈11与检查井分离后,将本模具取出。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圈(11),所述的隔离圈(11)呈不闭合圆环型,隔离圈(11)内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9),所述的螺杆(9)上套设有钢管(8),所述的钢管(8)焊接连接在固定杆(2)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2)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7)沿所述的螺杆(9)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插设于所述的隔离圈(11)内壁中,螺杆(9)底端焊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0),所述的第三连接杆(10)插设于隔离圈(11)内壁中,钢管(8)上方设置有第二推动螺母(6),钢管(8)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螺母(1),所述的第一推动螺母(1)和所述的第二推动螺母(6)与所述的螺杆(9)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查井井内支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圈(11),所述的隔离圈(11)呈不闭合圆环型,隔离圈(11)内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9),所述的螺杆(9)上套设有钢管(8),所述的钢管(8)焊接连接在固定杆(2)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2)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7)沿所述的螺杆(9)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插设于所述的隔离圈(11)内壁中,螺杆(9)底端焊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0),所述的第三连接杆(10)插设于隔离圈(11)内壁中,钢管(8)上方设置有第二推动螺母(6),钢管(8)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螺母(1),所述的第一推动螺母(1)和所述的第二推动螺母(6)与所述的螺杆(9)啮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炬实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