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格构式盖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2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格构式盖梁,设置在主梁支座与墩柱(4)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之间通过横梁(3)相连接,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均为分节段拼接或全长盖梁,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上设置有竖向的用于穿过竖向插入钢筋(6)的孔道(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分节段式,能够降低运输难度;盖梁分片设置,降低吊装难度;盖梁与墩柱采用钢榫头临时固定,无需附加临时支撑以及复杂的连接工艺;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

A kind of lattice bent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构式盖梁
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格构式盖梁。
技术介绍
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有桥桩直接连接盖梁的,也有桥桩接承台或立柱后再连接盖梁的。盖梁在以往多采用支架现浇做法。随着我国工业化建造的推进,行业内也有将盖梁采用预制的,包括盖梁整体预制后现场吊装施工。然而,随着通行需求的增长,高架桥的设计宽度以及吨位也随之增长。部分大尺寸的盖梁重达数百吨,重量大、长度长的盖梁会对运输、吊装造成较大的困难。此外,吊装大型盖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重型吊机,吊机占地较大,会影响施工现场周边的交通状况。目前有将盖梁全截面横向分段预制,其拼装过程仍然需要少支撑或横向临时固结措施。也有采用装配式分片预制盖梁,但其最终外形仍然为全截面,与传统型式相同,只是方便吊装施工。现有技术在盖梁与墩柱的连接型式是钢筋套筒之类复杂的连接方式,施工复杂。且分片预制盖梁为完整盖梁,依然不能解决长途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格构式盖梁。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格构式盖梁,设置在主梁支座与墩柱之间,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所述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之间通过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在盖梁长度方向为分节段拼接或全长盖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或钢砼组合结构。更进一步的,当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分节段拼接采用干接缝或胶接缝;当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为钢结构时,分节段拼接采用焊接、栓接或铆接。更进一步的,当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分节段拼接时盖梁内部沿盖梁长度方向布置有穿越接缝的钢筋,能够增强结构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位置与上端主梁支座的位置相对应,能够对主梁支座进行支撑。横梁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相应位置盖梁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截面为矩形或工字型,所述横梁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或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L型、工字型或倒T形。当截面为L型时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之间顶部浇筑混凝土以满足行车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上设置有竖向的用于穿过钢筋的孔道。进一步的,所述墩柱与盖梁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钢榫头或混凝土剪力键,所述盖梁底端设置有与钢榫头或混凝土剪力键相配合的一个或多个钢槽口或对应的混凝土剪力键。除此之外盖梁和墩柱还可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墩柱和盖梁通过接缝胶拼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墩柱下设置有承台,所述墩柱与承台的连接处与墩柱和盖梁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承台与墩柱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钢榫头或混凝土剪力键,所述墩柱底端设置有与钢榫头或混凝土剪力键相配合的一个或多个钢槽口或对应的混凝土剪力键。进一步的,所述墩柱采用分节段预制,分节段之间的连接也采用上述方法。更进一步的,所述墩柱和承台上对应设置有竖向的用于穿过钢筋的孔道。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将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吊装至墩柱顶端,通过横梁将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相连接;(b)自下而上将承台、墩柱和盖梁拼接完成,自盖梁顶部将竖向插入钢筋插入预留孔道并穿越接缝,一直伸入到承台中,将盖梁、墩柱和承台串联起来,;(c)自孔道底部向上灌浆,直至盖梁顶部冒浆,从而将竖向插入钢筋固定在盖梁、墩柱和承台中,满足接缝处受力要求。进一步的,第一盖梁和第二盖梁与横梁的连接处交错布置有U型钢筋,U型钢筋外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横梁。进一步的,当墩柱和承台均采用现浇施工时,该施工方法仅用于连接盖梁和墩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格构式盖梁可以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分节段式,能够降低运输难度;2、本技术的格构式盖梁分片设置,分片后单片的重量大幅降低,降低吊装难度;3、本技术中的L型截面形式能够降低结构建筑高度;4、本技术的格构式盖梁与墩柱采用钢榫头临时固定,无需附加临时支撑以及复杂连接工艺;5、本技术的格构式盖梁在与墩柱甚至承台连接的过程中,采用钢筋将钢梁与墩柱连接,甚至将三者串联,增加了连接强度,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格构式盖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格构式盖梁的分节段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格构式盖梁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格构式盖梁截面为L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格构式盖梁工字型截面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格构式盖梁倒T形截面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格构式盖梁与墩柱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格构式盖梁与墩柱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格构式盖梁、墩柱和承台连接的示意图。1、第一盖梁,2、第二盖梁,3、横梁,4、墩柱,5、承台,6、竖向插入钢筋,7、钢榫头,8、钢槽口,9、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格构式盖梁,设置在主梁支座与墩柱4之间,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之间通过横梁3相连接,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在盖梁长度方向为分节段拼接(图2)或全长盖梁。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或钢砼组合结构。当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分节段拼接采用干接缝或胶接缝,接缝间有插筋或无插筋;当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为钢结构时,分节段拼接采用焊接、栓接或铆接。横梁3的位置与上端主梁支座的位置相对应,能够对主梁支座进行支撑。横梁3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相应位置的盖梁高度。横梁3的截面为矩形或工字型,横梁3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或超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或钢。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L型、工字型(图5)或倒T形(图6)。如图4所示,当截面为L型时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之间顶部浇筑混凝土以满足行车要求。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上设置有竖向的用于穿过竖向插入钢筋6的孔道9。如图7-8所示,墩柱4与盖梁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钢榫头7或混凝土剪力键,盖梁底端设置有与钢榫头7相配合的一个或多个钢槽口8,或匹配的混凝土剪力键。墩柱4下设置有承台5,墩柱4与承台5的连接处与墩柱4和盖梁的连接方式相同。墩柱4和承台5上对应设置有竖向的用于穿过竖向插入钢筋6的孔道9。如图9所示,自下而上将承台5、墩柱4和盖梁拼接完成,自盖梁顶部将竖向插入钢筋6插入预留孔道9并穿越接缝,一直伸入到承台5中,将盖梁、墩柱4和承台5串联起来,自孔道9底部向上灌浆,直至盖梁顶部冒浆,从而将竖向插入钢筋6固定在盖梁、墩柱4和承台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构式盖梁,设置在主梁支座与墩柱(4)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之间通过横梁(3)相连接,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在盖梁长度方向为分节段拼接或全长盖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构式盖梁,设置在主梁支座与墩柱(4)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之间通过横梁(3)相连接,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在盖梁长度方向为分节段拼接或全长盖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构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或钢砼组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格构式盖梁,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分节段拼接采用干接缝或胶接缝;
当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为钢结构时,分节段拼接采用焊接、栓接或铆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构式盖梁,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盖梁(1)和第二盖梁(2)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分节段拼接时盖梁内部沿盖梁长度方向布置有穿越接缝的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平徐栋刘超柳惠芬李方元沈殷张国泉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