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1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主要由上层π型轨道梁、下层承重箱梁和可调支座组成。可采用梁上单线型轨道,也可采用梁上多线型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供足够的刚度,有效控制震动,减小高速运行的磁浮车辆带来的桥梁变形,提供大跨度结构,满足跨越山河湖泊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传力明确,设计新颖,节省材料,安装精度高,振动变形小,跨度大,通航能力强的优点。

A \u03c0 type track beam applied to long-span high-speed maglev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
本技术涉及磁浮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
技术介绍
磁浮交通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的轨道交通方式,具有高速、节能、振动噪声低等优点。我国在引进吸收德国技术的基础上,经自主创新,已建成多条磁浮试验线。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高速磁浮交通工程,也缺乏与高速系统相匹配的轨道技术,为进一步挖掘其速度优势、开发高速磁浮交通方式,目前我国正在探索高速磁浮交通。其与既有技术相比车速大大提高,对车辆和轨道提出了全新的、难度更高的要求。轨道结构是整个磁浮交通系统最为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同时随着磁浮交通的发展,磁浮线路跨越江河、海峡等宽阔地域是不可避免的,采用常规跨径的轨道梁无法跨越的河流。跨越既有交通或建筑物,采用常规跨径的轨道梁无法满足限界要求。因此研制与其速度相匹配的大跨距轨道结构尤为必要。通过研究高速条件下车轨动力相互作用,做结构选型、轨道变形和动力特性等相关必要研究及合理分析,现提出适用于高速磁浮的大跨距轨道技术方案,并便于解决轨道梁在应用中的施工建造、大件运输和现场精调定位等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高速磁浮交通提供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该轨道梁可提供足够的刚度,有效控制震动,减小高速运行的磁浮车辆带来的桥梁变形,提供大跨度结构,满足跨越山河湖泊的需要。该高速磁浮轨道技术方案具有结构合理,传力明确,设计新颖,节省材料,安装精度高,振动变形小,跨度大,通航能力强的优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包括π型轨道梁、可调支座和承重箱梁,所述π型轨道梁和所述承重箱梁通过所述可调支座连接,形成大跨轨道梁结构,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或者双线型轨道;所述π型轨道梁主要由π型梁主体和π型梁支座两部分组成,π型梁主体是一个纵向延伸的立体π型梁,上部顶板外伸有翼缘,下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腹板,支撑在π型梁支座上;每个π型梁主体在其底部两端各配置一个π型梁支座,π型梁支座下部呈立方体,上部有凹槽,尺寸略大于π型梁主体两腹板间距,用于放置π型梁主体两腹板,可调支座设置在π型梁支座底面两端。所述承重箱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等截面箱梁和变截面箱梁组合结构的连续结构,承重梁为全预应力结构,承重梁上设置隔音屏障及逃生救援通道。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时,所述承重箱梁为单线型承重箱梁,采用等截面箱梁和变截面箱梁两种形式,下部为箱体,中部镂空,箱体上部外展形成翼缘,翼缘上表面水平,单线型承重箱梁上方中部设置一个π型轨道梁。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双线型轨道时,所述承重箱梁为双线型承重箱梁,采用等截面箱梁和变截面箱梁两种形式,下部为箱体,中部镂空,并加设中间腹板,箱体上部外展形成翼缘,翼缘上表面水平,双线型承重箱梁上方对称设置两个π型轨道梁。π型轨道梁以3.096米作为一个系统单元,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主要由π型轨道梁、承重箱梁和可调支座组成,可以提供足够的刚度,有效控制震动,减小高速运行的磁浮车辆带来的桥梁变形,提供大跨度结构,满足跨越山河湖泊的需要。本技术结构合理、传力明确、节省材料、安装精度高、振动变形小、跨度大、通航能力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立体结构图;图2为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的正视图;图4为承重箱梁上采用双线型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承重箱梁上采用双线型轨道的正视图;图6为π型轨道梁立体结构图;图7为π型梁主体结构图;图8为π型梁支座立体结构图。其中:π型轨道梁1;单线型承重箱梁2;双线型承重箱梁3;π型梁主体4;π型梁支座5;可调支座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包括π型轨道梁1、可调支座6和承重箱梁,所述π型轨道梁1和所述承重箱梁通过所述可调支座6连接,形成大跨轨道梁结构,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或者双线型或者多线型轨道。如图6-8所示,所述π型轨道梁1主要由π型梁主体4和π型梁支座5两部分组成,π型梁主体4是一个纵向延伸的立体π型梁,上部顶板外伸有翼缘用于承受车体荷载,下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腹板,支撑在π型梁支座5上;每个π型梁主体4在其底部两端各配置一个π型梁支座5,π型梁支座5下部呈立方体,上部有凹槽,尺寸略大于π型梁主体4两腹板间距,用于放置π型梁主体4两腹板,可调支座6设置在π型梁支座5底面两端。所述承重箱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等截面箱梁和变截面箱梁组合结构的连续结构,承重梁为全预应力结构,考虑到变形控制要求,采用后张工艺控制,承重梁上设置隔音屏障及逃生救援通道,满足环境噪声及安全需求。如图2、3所示,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时,所述承重箱梁为单线型承重箱梁2,采用等截面箱梁和变截面箱梁两种形式,下部为箱体,中部镂空,以减轻结构自重。箱体上部外展形成翼缘,翼缘上表面水平,在紧急情况及必要时,可供行人行走,以备人员疏散之用。可以在工厂或现场预制,亦可以在现场现浇,单线型承重箱梁2上方中部设置一个π型轨道梁1。如图4、5所示,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双线型轨道时,所述承重箱梁为双线型承重箱梁3,采用等截面箱梁和变截面箱梁两种形式,下部为箱体,中部镂空,并加设中间腹板,箱体上部外展形成翼缘,翼缘上表面水平,在紧急情况及必要时,可供行人行走,以备人员疏散之用。可以在工厂或现场预制,亦可以在现场现浇。双线型承重箱梁上方对称设置两个π型轨道梁1。两个π型轨道梁之间的间距满足限界要求。所述可调支座采用高精度可调式连接装置,既可满足安装时精调需要,又可满足线路在使用运行阶段因沉降和变形累积时二级可调。梁上π型轨道梁提供多种线型,可采用梁上单线型轨道,也可采用梁上双线或者多线型轨道,如承重梁上为双线或多线板式轨道梁结构,轨道板间距需满足限界要求。各线型均由上层π型轨道梁1、下层承重箱梁和可调支座6组成。π型轨道梁1以3.096米或其他模数作为一个系统单元,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制作并进行机加工,跨度小、自重轻、便于加工和运输吊装;承重箱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连续结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包括π型轨道梁(1)、可调支座(6)和承重箱梁,所述π型轨道梁(1)和所述承重箱梁通过所述可调支座(6)连接,形成大跨轨道梁结构,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或者双线型轨道;所述π型轨道梁(1)主要由π型梁主体(4)和π型梁支座(5)两部分组成,π型梁主体(4)是一个纵向延伸的立体π型梁,上部顶板外伸有翼缘,下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腹板,支撑在π型梁支座(5)上;每个π型梁主体(4)在其底部两端各配置一个π型梁支座(5),π型梁支座(5)下部呈立方体,上部有凹槽,尺寸略大于π型梁主体(4)两腹板间距,用于放置π型梁主体(4)两腹板,可调支座(6)设置在π型梁支座(5)底面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包括π型轨道梁(1)、可调支座(6)和承重箱梁,所述π型轨道梁(1)和所述承重箱梁通过所述可调支座(6)连接,形成大跨轨道梁结构,所述承重箱梁上采用单线型轨道或者双线型轨道;所述π型轨道梁(1)主要由π型梁主体(4)和π型梁支座(5)两部分组成,π型梁主体(4)是一个纵向延伸的立体π型梁,上部顶板外伸有翼缘,下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腹板,支撑在π型梁支座(5)上;每个π型梁主体(4)在其底部两端各配置一个π型梁支座(5),π型梁支座(5)下部呈立方体,上部有凹槽,尺寸略大于π型梁主体(4)两腹板间距,用于放置π型梁主体(4)两腹板,可调支座(6)设置在π型梁支座(5)底面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跨距高速磁浮线路的梁上π型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箱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等截面箱梁和变截面箱梁组合结构的连续结构,承重梁为全预应力结构,承重梁上设置隔音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念管黄靖宇王东洲徐伟男孔祥昀周熊吴哲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