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49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58
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伺服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底座、第四升降座、第五支撑板、第六支撑板、输出轴、套筒、限位块、气缸、从动轴、第一定位盘、导向辊、张紧辊、收卷辊、第一电机座、方形孔、第二定位盘、第二伺服电机、凸轮、第一偏心齿轮、第二偏心齿轮、第一偏心轴、第二偏心轴和第二电机座,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靠近第二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该双面胶缠裹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人工操作的部分,节约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

A high toughness anti-static double-sided adhesive wrap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
本技术涉及双面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
技术介绍
双面胶是以纸、布、塑料薄膜为基材,再把弹性体型压敏胶或树脂型压敏胶均匀涂布在上述基材上制成的卷状胶粘带,由基材、胶粘剂、离型纸(膜)或者叫硅油纸三部分组成。双面胶作为现代粘黏产品使用率非常高,目前现有的双面胶在生产时一般均有胶层和设置在胶层两侧的覆盖层组成,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只需要先揭除其中一面覆盖层然后粘黏到预设位置,然后揭除另一覆盖层进行粘黏,然而在卷曲过程中,双面胶存在一定的回松,从而导致卷曲的紧实度不够,且生产过程大都以人工操作为主,费时费力,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制作支出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与调节、安全性高的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伺服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底座、第四升降座、第五支撑板、第六支撑板、输出轴、套筒、限位块、气缸、从动轴、第一定位盘、导向辊、张紧辊、收卷辊、第一电机座、方形孔、第二定位盘、第二伺服电机、凸轮、第一偏心齿轮、第二偏心齿轮、第一偏心轴、第二偏心轴和第二电机座,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靠近第二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且气缸沿套筒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气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盘,所述第一定位盘中心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套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收卷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座,所述第一电机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上方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座,且第二电机座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机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第三底座的上方滑动连接有第四升降座,所述第四升降座远离第三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辊,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对称设有第五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所述第五支撑板远离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与第六支撑板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张紧辊的表面沿中心对称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内壁有凸起能与张紧辊表面的凹槽紧密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辊和张紧辊的表面均包裹有离型纸。作为优选,所述输出轴伸出套筒延伸到第一定位盘的圆孔内部,所述输出轴和从动轴的一端均设有方形孔,所述收卷辊的两端均为方形与方形孔卡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偏心轴,所述第一偏心轴与第三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轴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偏心齿轮,所述第一偏心齿轮的上方啮合连接有第二偏心齿轮,所述第二偏心齿轮的中心偏下固定连接有第二偏心轴,所述第二偏心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四升降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沿中心对称分布有凸轮,且第一偏心轴上的凸轮与第二偏心轴上的凸轮两两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主动齿轮的转动,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的转动,从动齿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所以主动齿轮的转动能带动输出轴的转动,输出轴与套筒转动连接,套筒不转动,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且气缸沿套筒中心对称分布,气缸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盘固定连接,输出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收卷辊,连接部分位于第一定位盘内,能保证输出轴以及收卷辊正常转动,又通过气缸的收缩来控制第一定位盘的移动,当气缸收缩时,就可取下收卷辊,当气缸伸长时,收卷辊正常转动,这中结构提高机器自动化程度,且方便取放收卷辊,易于操作。2.双面胶通过导向辊的导向,经过张紧辊来调整张力,再到收卷辊卷曲,当收卷辊转动加快导向辊转动相对较慢时,双面胶的卷曲就会出现一定的回松,这时就需要调节张紧辊,通过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整个第四升降座以及张紧辊的的升降来调节张力,来保证双面胶处于绷紧状态,使卷曲紧实,同理,当卷曲快要结束时,收卷辊先减速,而导向辊相对转动较快,也会出现回松,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同样的方式调节即可。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输出轴、套筒、第一定位盘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套筒和输出轴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方形孔与第一定位盘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收卷辊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升降结构结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升降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升降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张紧辊和限位块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限位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伺服电机;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第三底座;8、第四升降座;9、第五支撑板;10、第六支撑板;11、输出轴;12、套筒;13、限位块;14、气缸;15、从动轴;16、第一定位盘;17、导向辊;18、张紧辊;19、收卷辊;20、第二电机座;21、第一电机座;22、方形孔;23、第二定位盘;24、第二伺服电机;25、凸轮;26、第一偏心齿轮;27、第二偏心齿轮;28、第一偏心轴;29、第二偏心轴。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图12所示的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伺服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底座7、第四升降座8、第五支撑板9、第六支撑板10、输出轴11、套筒12、限位块13、气缸14、从动轴15、第一定位盘16、导向辊17、张紧辊18、收卷辊19、第二电机座20、第一电机座21、方形孔22、第二定位盘23、第二伺服电机24、凸轮25、第一偏心齿轮26、第二偏心齿轮27、第一偏心轴28和第二偏心轴2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靠近第二支撑板6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14,且气缸14沿套筒12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气缸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盘16,所述第一定位盘16中心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套筒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出轴11,所述输出轴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伺服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底座(7)、第四升降座(8)、第五支撑板(9)、第六支撑板(10)、输出轴(11)、套筒(12)、限位块(13)、气缸(14)、从动轴(15)、第一定位盘(16)、导向辊(17)、张紧辊(18)、收卷辊(19)、第二电机座(20)、第一电机座(21)、方形孔(22)、第二定位盘(23)、第二伺服电机(24)、凸轮(25)、第一偏心齿轮(26)、第二偏心齿轮(27)、第一偏心轴(28)和第二偏心轴(2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靠近第二支撑板(6)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14),且气缸(14)沿套筒(12)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气缸(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盘(16),所述第一定位盘(16)中心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套筒(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出轴(11),所述输出轴(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收卷辊(19),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座(21),所述第一电机座(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所述主动齿轮(3)的上方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4),所述输出轴(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5)与从动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4)与第一支撑板(5)滑动连接,所述输出轴(11)与第一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7),所述第三底座(7)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座(20),且第二电机座(20)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机座(2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4)的输出端连接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第三底座(7)的上方滑动连接有第四升降座(8),所述第四升降座(8)远离第三底座(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辊(18),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对称设有第五支撑板(9)和第六支撑板(10),所述第五支撑板(9)远离底板(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辊(17),所述导向辊(17)与第六支撑板(10)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抗静电双面胶缠裹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伺服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底座(7)、第四升降座(8)、第五支撑板(9)、第六支撑板(10)、输出轴(11)、套筒(12)、限位块(13)、气缸(14)、从动轴(15)、第一定位盘(16)、导向辊(17)、张紧辊(18)、收卷辊(19)、第二电机座(20)、第一电机座(21)、方形孔(22)、第二定位盘(23)、第二伺服电机(24)、凸轮(25)、第一偏心齿轮(26)、第二偏心齿轮(27)、第一偏心轴(28)和第二偏心轴(2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靠近第二支撑板(6)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14),且气缸(14)沿套筒(12)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气缸(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盘(16),所述第一定位盘(16)中心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套筒(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出轴(11),所述输出轴(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收卷辊(19),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座(21),所述第一电机座(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所述主动齿轮(3)的上方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4),所述输出轴(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5)与从动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4)与第一支撑板(5)滑动连接,所述输出轴(11)与第一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7),所述第三底座(7)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座(20),且第二电机座(20)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机座(2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4)的输出端连接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群锋梁义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信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