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49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确定空气排出方向的多个叶片部件;用于提供使叶片部件转动驱动力的部件;用于传感叶片部件转动角的部件;以及根据来自所述角度传感部件信号辨别当时的叶片部件转动角的部件,以及用于控制使叶片部件能被转动到预定角度的驱动力提供装置的装置。(*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虽然在有一不适当的外力作用或其自身存在机械缺陷的情况下,用来转动叶片也仍能使被处理空气排出到一理想位置的。近来,已开发出一种利用模糊理论或神经模糊理论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被处理的空气数量是根据不同的室内状况数据而改变的,同时决定已处理空气排出方向的叶片转动角度是自动控制的,从而最佳地操作该装置。在传统的空调机中,一个系统控制器启动一个冷(或热)空气产生装置,从而可产生如由不同的室内状况数据所决定的适当的空气量。由此产生的冷(或热)空气由叶片引导并随后从该装置中排出。能够精确地控制转动角的步进电机用作转动叶片的装置可能是较好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传统空调机的立体图,其中,内门单元设计成与外门单元分离的两体式。参见图1,传统的空调机通常包括一个主机壳10,一个用于吸入要被热交换的空气的空气吸入部分20,以及一个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该装置排出的空气排出部分30。该空气吸入部分20一般设置在主机壳10的下部,空气排出部分30一般设置在主机壳10的上部。一些设计成同步转动的叶片以相同间隔设置在空气排出部分30的内部。另一方面,传统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机械装置,尽管在叶片上施加不合要求外力,也能防止外力传递到使叶片转动的马达轴上,同时在外力去除时使叶片恢复到它们预定的位置。图2为一种传统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和4是传统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在叶片分别处于关闭和打开状态时的截面图。参见图2-4,当马达51运转时,设置在连接片52的滑动穿孔53中的曲臂54便转动。第一个滑动件56和第二个滑动件57都分别设置在曲臂54的顶部和底部。第一和第二滑动件56和57用一个弹性件55互相联接以实现与连接片52同步运动的直线运动。连接片52的直线运动使与叶片58连接的轴59作旋转运动,这样叶片58就在预定的范围内运动。当叶片58上施加有不合要求的外力时,轴59转动而连接片52按箭头“A”的方向运动。设置在曲臂54的两侧并整体地连接到连接片52上的多个伸出件60按箭头“A”的方向推动第二滑动件57。因此,设于曲臂54顶部的第一滑动件56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同时弹性件55被拉伸。所以,施加在叶片58上的外力不会传递到曲臂54,因而防止马达51的运动被中断。而且,当外力不再存在时,由于弹性件55的恢复力而使连接片52向上移动。于是叶片58回到预定的位置。然而,前述的传统空气流向控制装置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整体结构复杂和所占空间很大。由于需要为数极多的部件,所以装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另外,由于弹性件的缺陷而使叶片不能回复到在外力作用前叶片所处的精确位置。在日本专利公开号昭62-123248(1987)中揭示了另一种空气流向控制装置。但是,根据日本官方公报该装置仅用于将叶片设置在与空调机工作停止时同步规定的位置上,不是为了恢复叶片的转动角,在其被不合要求的外力改变后,恢复至外力作用前预定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准确地控制决定已处理空气排出方向的叶片转动角,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当叶片受到不合要求的外力而改变其转动角时,该装置和方法能自动地使决定已处理空气的排出方向恢复到所需的角度,从而提高该空调系统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其所占空间较小且所需部件较少,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决定空气排出方向的多个叶片;用于提供转动叶片驱动力的装置;用于感应叶片部件转动角的装置;以及根据来自角度传感装置的信号辩别叶片部件目前转动角的装置,同时用来控制驱动力产生装置以使叶片部件可以转动到所需角度的装置。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装置中,驱动力产生装置包括用来产生旋转驱动力的装置;用来将旋转驱动力改变成直线驱动力的第一驱动力转换装置;还有用来将直线驱动力改变成使叶片部件转动的旋转驱动力的第二驱动力转换装置。更具体地说,旋转驱动力产生装置包括连接在其轴上有一个小齿轮的马达。第一驱动力转换装置包括在其内表面和外表面上有形成两齿条的滑动件,而外侧齿条与小齿轮啮合。第二驱动力转换装置包括分别与叶片部件的轴连接、同时与内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另外,在前述的装置中,角度传感装置包括一个可变电阻器,其电阻值与叶片部件的转动角成正比的变化。另一方面,一种适用于空气调节系统或加热系统的空气流向控制方法被用来根据每一个规定时间间隔靠传感叶片部件当时的转动角而使多个决定空气排出方向的叶片部件转动到一个被控制的转动角。该方法包括测定该系统是不是在工作的步骤;以及当系统在工作以及叶片部件转动角在没有改变转动角的其他命令而变更时,使叶片部件恢复到所控制的转动角。在上述的方法中,叶片部件的转动角是依据与转动角或正比变化的电阻值测得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其它方面的特点、在附图中变得清楚易懂,其中图1是传统空调机的立体图;图2是空调机的传统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和4都是传统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截面图,其中叶片分别处于关闭和打开状态;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前视图;图6(A)和(B)都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电器配置示意方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电器配置的详细电路图;图9是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流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进行详细描述。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前视图,以及图6(A)和(B)都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参见图5和6,该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机械结构包括叶片110,旋转驱动力产生部分120,第一驱动力转换部分130,第二驱动力转换部分140以及转动角度传感部分150。叶片110以相同间隔设置在排出部分100的后面并且都用其上的轴111和111′固定在两个支撑板112和112′之间。该旋转驱动力产生部分120包括固定在排出部分100的内侧壁的托架123,固定在托架123的马达121和牢定地安装在马达121轴的小齿轮122。第一驱动力转换部分130包括靠近支撑板112外壁放置的齿条导轨形滑动件131。该滑动件131具有两个齿条131a和131b在其内外表面。外侧齿条131b和小齿轮122啮合。第二驱动力转换部分140包括小齿轮141,141a和141b,它们都紧固地安装到叶片110的轴111上,并都和滑动件131的内侧齿条131a啮合;在小齿轮141、141a和141b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第一和第二垫圈142,142a和142b,143,143a和143b,以防止小齿轮141,141a的141b脱出轴111。转动角传感部分150设置在支撑板112′的外侧。转动角传感部分150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12′外壁的托架153,以支承转动角传感部分150的主要部件,联轴节152的一半牢固地安装到延伸过支撑板112′的轴111′上;同时可变电阻器151的调节杆牢固地安装到联轴节152的另一半上。另外,垫圈155塞入支撑板112′内,螺母154固定在调节杆的螺纹段上。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电器配置示意方框图,而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空气流向控制装置的具体电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确定空气排出方向的叶片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镇杨德照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