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料结构及喂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489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喂料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料结构及喂料器,其中送料结构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升降盘片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筒体一端为敞口,所述第一筒体下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二筒体两端为敞口式,所述第二筒体固定于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形成物料通道;所述升降盘片内置于第二筒体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盘片在第二筒体内竖向移动。喂料器包括上述送料结构和出料板,所述出料板向下倾斜,所述出料板上端固定于第二筒体下方的第一筒体内壁,下端固定于出料口下方的第一筒体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升降盘片,在螺杆带动下升降盘片可以沿第二筒体上下移动,可以有效解决漏料和卡料问题。

A feeding structure and f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料结构及喂料器
本技术涉及喂料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送料结构及喂料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工业领域通常会涉及颗粒状物料的转运、分装等,然而现有的颗粒物料的转运存在下述缺陷:首先,现有的旋转叶片转运颗粒物料不能很好解决漏料的问题,由于旋转片为软塑料制成,当两个相邻旋转片之间的空腔中充满物料后,物料的重力若使旋转片发生较大形变,导致其不能与阻挡片接触,则有可能使物料从阻挡片与旋转片之间的缝隙中漏下。其次,不能很好解决卡料的问题,由于阻挡片由硬塑料制成且固接在出料管道的顶部,那么当旋转片与阻挡片之间刚好卡住一颗物料时,若电机的驱动力不够,则旋转片有可能无法转动而被卡住;另外,由于盛料腔与供料腔之间会发生颗粒状物料的“架空”现象,即在某一时刻颗粒状物料维持在暂时的微平衡状态而不会继续下料,也会导致物料无法继续下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漏料和卡料的问题,提出一种送料结构及喂料器,可以有效的解决颗粒物料转运过程中的漏料和卡料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送料结构,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一端为敞口,所述第一筒体下部开设有出料口;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两端为敞口,所述第二筒体固定于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形成物料通道;升降盘片,所述升降盘片内置于第二筒体内并与第二筒体内壁形成容纳物料的空间;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盘片在第二筒体内竖向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筒体的敞口上安装有端盖。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螺杆,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螺杆相连,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升降盘片螺纹连接,所述升降盘片和第二筒体之间形成转动约束,所述电机带动螺杆驱动升降盘片相对第二筒体竖向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筒体的两端敞口位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筒体内连接有横撑,所述横撑与第二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横撑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横撑上,横撑下方的所述螺杆连接有送料片。一种喂料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送料结构;出料板,所述出料板为倾斜状,所述出料板低侧连通出料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料板为中间低两边高的结构,所述出料板上端固定于第二筒体下方的第一筒体内壁,下端固定于出料口下方的第一筒体内壁。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接料盘,所述接料盘位于第一筒体外侧并并低于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送料结构中设置升降盘片,在螺杆带动下升降盘片可以沿第二筒体上下移动,从S形的送料片漏出的物料落在升降盘片上,随着升降盘片的上升继续被送料片拨动进入物料通道,在实现物料上升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漏料问题;而且升降盘片和S形的送料片之间不会出现卡料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有端盖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无端盖时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无端盖时的主视图;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送料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第一筒体,101、出料口,102、横撑,103、端盖,2、第二筒体,3、出料通道,4、升降盘片,5、螺杆,6、送料片,7、出料板,8、接料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至6所示,一种送料结构,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升降盘片4和驱动机构。第一筒体1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01,第一筒体1上端为敞口,第一筒体1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筒体2的高度,敞口上安装向上凸起的端盖103且端盖103的最高处略高于第二筒体2,端盖103对从第二筒体2上端敞口出来的物料有个限制作用,这样可以保证物料从第二筒体2进入物料通道3中而不会洒到第一筒体1外面;第一筒体1内连接有横撑102,横撑102与第二筒体2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筒体2两端均为敞口式,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之间形成物料通道3;升降盘片4内置于第二筒体2内并与第二筒体2的形状相匹配,升降盘片4外周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凸块,第二筒体2内壁设置与凸块相配合的竖向凹槽,从而实现升降盘片4和第二筒体2之间的转动约束。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螺杆5,电机固定于横撑102上,电机的电机轴与螺杆5相连,螺杆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筒体2的两端敞口位置,螺杆5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横撑102上,螺杆5的另一端与升降盘片4螺纹连接,电机带动螺杆5驱动升降盘片4相对第二筒体2竖向移动;螺杆5上部连接有S形的送料片6,送料片6位于横撑102下方,用于拨动第二筒体2内的物料经上部敞口进入物料通道3内。一种喂料器,包括上述的送料结构、出料板7和接料盘8,出料板7为倾斜状,出料板7的低侧连通出料口101,出料板7上端固定于第二筒体2下方的第一筒体1内壁,下端固定于出料口101下方的第一筒体1内壁,出料板7为中间低两边高的结构,可以防止物料漏出;接料盘8位于第一筒体1外侧并并低于出料口101,用于接住物料。实施例2如图1至6所示,一种送料结构,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升降盘片4和驱动机构。第一筒体1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01,第一筒体1一端为敞口,第一筒体1的高度大于第二筒体2的高度,此时,可以不安装端盖103,物料一般也不会洒出来,也可以安装平的端盖103或者向上凸起的端盖103,对从第二筒体2上端敞口出来的物料有个限制作用,这样可以保证物料从第二筒体2进入物料通道3中而不会洒到第一筒体1外面;第一筒体1内连接有横撑102,横撑102与第二筒体2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筒体2两端均为敞口式,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之间形成物料通道3;升降盘片4内置于第二筒体2内并与第二筒体2的形状相匹配,升降盘片4外周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凹槽,第二筒体2内壁设置竖向的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块,从而实现升降盘片4和第二筒体2之间的转动约束。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螺杆5,电机固定于横撑102上,电机的电机轴与螺杆5相连,螺杆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筒体2的两端敞口位置,螺杆5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横撑102上,螺杆5的另一端与升降盘片4螺纹连接,电机带动螺杆5驱动升降盘片4相对第二筒体2竖向移动;螺杆5上部连接有S形的送料片6,送料片6位于横撑102下方,用于拨动第二筒体2内的物料经上部敞口进入物料通道3内。一种喂料器,包括上述的送料结构、出料板7和接料盘8,出料板7为倾斜状,出料板7低侧连通出料口101,出料板7上端固定于第二筒体2下方的第一筒体1内壁,下端固定于出料口101下方的第一筒体1内壁,出料板7为中间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一端为敞口,所述第一筒体(1)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01);/n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两端为敞口,所述第二筒体(2)固定于第一筒体(1)内,所述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之间形成物料通道(3);/n升降盘片(4),所述升降盘片(4)内置于第二筒体(2)内并与第二筒体(2)内壁形成容纳物料的空间;/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盘片(4)在第二筒体(2)内竖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一端为敞口,所述第一筒体(1)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01);
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两端为敞口,所述第二筒体(2)固定于第一筒体(1)内,所述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之间形成物料通道(3);
升降盘片(4),所述升降盘片(4)内置于第二筒体(2)内并与第二筒体(2)内壁形成容纳物料的空间;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盘片(4)在第二筒体(2)内竖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敞口安装有端盖(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螺杆(5),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螺杆(5)相连,所述螺杆(5)的一端与升降盘片(4)螺纹连接,所述升降盘片(4)和第二筒体(2)之间形成转动约束,所述电机带动螺杆(5)驱动升降盘片(4)相对第二筒体(2)竖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5)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国林徐春丁萃储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芒果物联网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