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488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包括: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底部开设有卸料口的锥斗、设置在锥斗内部进料口下方的搅拌器、以及并列设置在锥斗内侧卸料口上方的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可通过进料口下方的搅拌器对高湿高粘物料进行初步搅拌,防止高湿高粘物料挤压结拱或架桥。并且,高湿高粘物料在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的引流作用下,从锥斗底部两端向中间输送,并从底部中心卸料口出料,高湿高粘物料始终处于活动状态,可有效防止高湿高粘物料在下料斗内结拱、架桥而不下料。

A kind of lower hopper for high humidity and high viscosity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
本技术涉及物料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
技术介绍
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中,例如酿酒后的白酒糟、电石制气后的电石渣、城市自来水厂淤泥等废弃物,都可以进行深度加工或作为工艺辅料加以利用,而此类白酒糟、电石渣等物料常常表现为高含水率,含水率在30%~65%,并表现为粘性性状,极易结团。生产加工时,通常采用物流车辆将上述高湿高粘原料运输并卸货至原料堆场,再由铲车转运至进料设备附近,通过设置下料斗对铲车投料及进料设备产能进行缓冲并匹配。常规下料斗外观上表现为柱锥体状或方锥体状,在下料方向上表现为进料口大而出料口小,进料口大方便投料设备卸料,出料口小则是下料斗将物料按照斗下出料设备的输送宽度进行归拢,方便物料的输送,再根据需要缓冲的产能差异合理设置下料斗的容积。常规下料斗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用于流动性好的物料流转场合,常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但对于上文提到的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下料效果极差,高湿高粘物料极易在斗内结拱、架桥而不下料,为改善其下料效果,常在下料斗内部内衬摩擦系数小的工程材料,如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板等;或者斗内设置搅拌打散装置或者斗外装设震动装置辅助下料,但对于高湿高粘物料的下料,下料斗下料效果极差,需投入大量人力辅助下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湿高粘物料极易在下料斗内结拱、架桥而不下料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包括: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底部开设有卸料口的锥斗、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进料口下方的搅拌器,以及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所述第一螺旋输料机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的所述搅拌器下方,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输料机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向旋转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的所述搅拌器下方,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螺旋叶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输料机及所述第二螺旋输料机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器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且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有多个碎料件。进一步的,所述碎料件为圆棍、圆锥或板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沿圆周方向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一齿板;所述第二转轴上沿圆周方向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齿板;所述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二齿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齿板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齿板啮合。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锥斗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所述锥斗外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电机。进一步的,还包括:顶部敞开且底板设置为凹槽的导料件;所述导料件固定在所述卸料口下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高湿高粘物料经进料口进入锥斗,进料口下方的搅拌器对高湿高粘物料进行初步搅拌,可防止高湿高粘物料架桥或结拱。经搅拌器搅拌后的高湿高粘物料落在并列设置的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上,由于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相向旋转,高湿高粘物料在第一螺栓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的引流作用下,从锥斗底部两端向中间输送,并从底部中心卸料口出料,高湿高粘物料始终处于活动状态,可有效防止高湿高粘物料极在下料斗内结拱、架桥而不下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斗内部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湿高粘物料极易在下料斗内结拱、架桥而不下料的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具体包括: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且底部开设有卸料口12的锥斗1、设置在锥斗1内部进料口11下方的搅拌器2,以及第一螺旋输料机3和第二螺旋输料机4。其中,参见图1-图3,第一螺旋输料机3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1以及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设置在锥斗1内部的搅拌器2下方,第一转轴32的两端可转动地与锥斗1的侧壁连接,例如,第一转轴3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锥斗1的侧壁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1设置在锥斗1外部,第一驱动机构31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32的一端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1驱动第一转轴32转动。第二螺旋输料机4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1以及与第一转轴32的相向旋转的第二转轴42,第二转轴42设置在锥斗1内部的搅拌器2下方,第二转轴42的两端可转动地与锥斗1连接;例如,第二转轴4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锥斗1的侧壁连接。第二驱动机构41设置在锥斗1外部,第二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42的一端连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41驱动第二转轴42转动。第一转轴32及第二转轴42上固定有螺旋叶片9,螺旋叶片9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具体的,第一驱动机构31及第二驱动机构41为电机,电机的实际功率要求比设计功率至少大两倍,以满足超负荷运行。本技术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3,第一螺旋输料机3及第二螺旋输料机4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高湿高粘物料可均匀地从锥斗1底部两端向中间输送。本技术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搅拌器2可包括:第三驱动机构21及第三转轴22。第三转轴22设置在锥斗1内,且第三转轴22的两端可转动地与锥斗1连接。第三驱动机构21设置在锥斗1外部,第三驱动机构21的输出端与第三转轴22的一端连接;第三转轴22上固定有多个碎料件23。其中,碎料件23为圆柱、圆锥或板形结构。第三驱动机构21可采用电机。本技术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第一转轴32上沿圆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底部开设有卸料口的锥斗、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进料口下方的搅拌器,以及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n所述第一螺旋输料机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的所述搅拌器下方,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置有螺旋叶片;/n所述第二螺旋输料机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向旋转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的所述搅拌器下方,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螺旋叶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底部开设有卸料口的锥斗、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进料口下方的搅拌器,以及第一螺旋输料机和第二螺旋输料机;
所述第一螺旋输料机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的所述搅拌器下方,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置有螺旋叶片;
所述第二螺旋输料机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向旋转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部的所述搅拌器下方,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螺旋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输料机及所述第二螺旋输料机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湿高粘物料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及第三转轴;
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且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与所述锥斗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锥斗外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季光明移亚东冯胜球程润喜皮晓斐高波李天映洪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