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包括出料孔,填充物,隔热层和气囊;所述隔热管与保温管的构造相同,且保温管与隔热管之间由外壁之间设有填充物的圆锥筒相互连接;所述隔热管的前端设置有膏体的出料孔,且出料孔开设有矩形齿;所述保温管与内壁之间为隔热层将其相互连接,且隔热层在保温管与内壁之间形成多个气囊;所述圆锥的过渡面与隔热管之间安装有过渡环固定,且在保温管的末端为固定压板。隔热管与保温管的构造原理大体相同,且保温管要大于隔热管,隔热管与内壁之间为螺旋状的隔热层连接,螺旋状的隔热层之间能够形成气囊,有效的将内部的热量隔开,过渡环安装在隔热管与保温管之间的圆锥筒连接处,将圆锥筒进一步固定与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
本技术属于隔热管材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
技术介绍
隔热软管,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时,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寒冷、干燥、紫外线强烈,科考队员的肌肤保护也就成了一个问题,极地科考员在外出活动时难免会对皮肤冻伤等,一般的保护皮肤使用的药膏与化妆品在及其恶劣的低温环境中不便于使用,在对一般的药膏进行加热后,药膏与化妆品又会因为温度过高同样使用较为困难,一般的药膏与化妆品的包装管没有一定的隔热效果,且在较寒冷的环境当中会变影包裹药膏与化妆品的使用。申请号:CN201120417576.X的专利中,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水管,由内管、隔热管、连接条、外管组成,隔热管由隔热材质制成,套于内管外;隔热管与外管间通过多根连接条连接为一体;相邻的连接条与隔热管及外管构成隔热孔,本技术通过隔热管及隔热孔组合,有效防止内管内的热源通过管壁热传导而造成能源的损失基于上述,一般的保护皮肤使用的药膏与化妆品在及其恶劣的低温环境中不便于使用,在对一般的药膏进行加热后,药膏与化妆品又会因为温度过高同样使用较为困难,一般的药膏与化妆品的包装管没有一定的隔热效果,且在较寒冷的环境当中会影响包裹药膏与化妆品的使用。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以解决现有隔热软管功能单一,药膏与化妆品的包装管没有一定的隔热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包括出料孔,隔热管,过渡环,保温管,内壁,固定压板,矩形齿,填充物,隔热层和气囊;所述隔热管与保温管的构造相同,且保温管与隔热管之间由外壁之间设有填充物的圆锥筒相互连接;所述隔热管的前端设置有膏体的出料孔,且出料孔开设有矩形齿;所述保温管与内壁之间为隔热层将其相互连接,且隔热层在保温管与内壁之间形成多个气囊;所述圆锥的过渡面与隔热管之间安装有过渡环固定,且在保温管的末端为固定压板。进一步的,所述在最前端出料孔处为扁平的形状,且扁平状的出料孔为斜面的设置,在斜面较长端设置有多处矩形齿。进一步的,所述在隔热管与保温管之间相互连接的为一处圆锥筒,且圆锥筒的圆锥壁为双层的设置,在圆锥壁之间为有隔热性的填充物。进一步的,所述在圆锥筒与隔热管之间相互连接处为过渡环,过渡环为紧贴圆锥面与隔热管。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管与保温管的构造原理大体相同,且保温管要大于隔热管,并且较大的保温管柔韧性较隔热管好。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管与内部之间为隔热层相互连接,且隔热层为螺旋缠绕方式固定在隔热管与内壁之间,旋转的隔热层前后端为封闭设置,封闭设置的隔热层能够形成多个气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出料孔的设置,出料孔处为聚拢的设置,出料孔的出口为扁平状,能够将药膏成排均匀涂抹,且出料孔处为斜面的设置,斜面的较长处设置有锯齿状开槽,锯齿装的斜面设置能够将膏体涂抹更加均匀。隔热管的设置,隔热管与保温管的构造原理大体相同,且保温管要大于隔热管,隔热管与内壁之间为螺旋状的隔热层连接,螺旋状的隔热层之间能够形成气囊,有效的将内部的热量隔开。过渡环的设置,过渡环安装在隔热管与保温管之间的圆锥筒连接处,将圆锥筒进一步固定与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出料孔;2、隔热管;3、过渡环;4、保温管;5、内壁;6、固定压板;7、矩形齿;8、填充物;9、隔热层;10、气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包括出料孔1,隔热管2,过渡环3,保温管4,内壁5,固定压板6,矩形齿7,填充物8,隔热层9和气囊10;所述隔热管2与保温管4的构造相同,且保温管4与隔热管2之间由外壁之间设有填充物8的圆锥筒相互连接;所述隔热管2的前端设置有膏体的出料孔1,且出料孔1开设有矩形齿7;所述保温管4与内壁5之间为隔热层9将其相互连接,且隔热层9在保温管4与内壁5之间形成多个气囊10;所述圆锥的过渡面与隔热管2之间安装有过渡环3固定,且在保温管4的末端为固定压板6。其中,所述在最前端出料孔1处为扁平的形状,且扁平状的出料孔1为斜面的设置,在斜面较长端设置有多处矩形齿,将出料孔1设置为边平行状能够更有利于膏体的涂抹,且出料孔1的斜面与矩形齿的设置能够膏体涂抹更加均匀。其中,所述在隔热管2与保温管4之间相互连接的为一处圆锥筒,且圆锥筒的圆锥壁为双层的设置,在圆锥壁之间为有隔热性的填充物8,圆锥筒将隔热管2与保温管4相互连接,在圆锥筒内的隔热性的填充物8更够起到进一步的隔热作用。其中,所述在圆锥筒与隔热管2之间相互连接处为过渡环3,过渡环3为紧贴圆锥面与隔热管2,过渡环3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将两处相互连接处进行加固固定的作用。其中,所述隔热管2与保温管4的构造原理大体相同,且保温管4要大于隔热管2,并且较大的保温管4柔韧性较隔热管2好,较大的保温管2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将其内部的膏体进行挤压,使膏体从出料孔1处挤出其中,所述隔热管2与内部之间为隔热层9相互连接,且隔热层9为螺旋缠绕方式固定在隔热管2与内壁之间,旋转的隔热层9前后端为封闭设置,封闭设置的隔热层9能够形成多个气囊10,管体的隔热层9为螺旋隔热层9的设置,螺旋隔热层9共为两处,一处为封闭的设置内部为气囊10,紧贴的另一处内部为填装填充物8进行隔热。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技术中,出料孔1处为聚拢的设置,出料孔1的出口为扁平状,能够将药膏成排均匀涂抹,且出料孔1处为斜面的设置,斜面的较长处设置有锯齿状开槽,锯齿装的斜面设置能够将膏体涂抹更加均匀,在隔热管2与保温管4之间相互连接的为一处圆锥筒,且圆锥筒的圆锥壁为双层的设置,在圆锥壁之间为有隔热性的填充物8,圆锥筒将隔热管2与保温管4相互连接,在圆锥筒内的隔热性的填充物8更够起到进一步的隔热作用,过渡环3安装在隔热管2与保温管4之间的圆锥筒连接处,将圆锥筒进一步固定与密封,隔热管2与内部之间为隔热层9相互连接,且隔热层9为螺旋缠绕方式固定在隔热管2与内壁之间,旋转的隔热层9前后端为封闭设置,封闭设置的隔热层9能够形成多个气囊10,管体的隔热层9为螺旋隔热层9的设置,螺旋隔热层9共为两处,一处为封闭的设置内部为气囊10,紧贴的另一处内部为填装填充物8进行隔热。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包括出料孔(1),隔热管(2),过渡环(3),保温管(4),内壁(5),固定压板(6),矩形齿(7),填充物(8),隔热层(9)和气囊(10);所述隔热管(2)与保温管(4)的构造相同,且保温管(4)与隔热管(2)之间由外壁之间设有填充物(8)的圆锥筒相互连接;所述隔热管(2)的前端设置有膏体的出料孔(1),且出料孔(1)开设有矩形齿(7);所述保温管(4)与内壁(5)之间为隔热层(9)将其相互连接,且隔热层(9)在保温管(4)与内壁(5)之间形成多个气囊(10);所述圆锥的过渡面与隔热管(2)之间安装有过渡环(3)固定,且在保温管(4)的末端为固定压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包括出料孔(1),隔热管(2),过渡环(3),保温管(4),内壁(5),固定压板(6),矩形齿(7),填充物(8),隔热层(9)和气囊(10);所述隔热管(2)与保温管(4)的构造相同,且保温管(4)与隔热管(2)之间由外壁之间设有填充物(8)的圆锥筒相互连接;所述隔热管(2)的前端设置有膏体的出料孔(1),且出料孔(1)开设有矩形齿(7);所述保温管(4)与内壁(5)之间为隔热层(9)将其相互连接,且隔热层(9)在保温管(4)与内壁(5)之间形成多个气囊(10);所述圆锥的过渡面与隔热管(2)之间安装有过渡环(3)固定,且在保温管(4)的末端为固定压板(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包装膏体的隔热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最前端出料孔(1)处为扁平的形状,且扁平状的出料孔(1)为斜面的设置,在斜面较长端设置有多处矩形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娇,
申请(专利权)人:刘依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