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室用的通风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31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洁室用的通风单元,它设有一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至少装有一通风机,所述通风机与至少一条空气流道相连通,清净空气在该流道中流向滤清器,所述空气流道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通过并且在壳体的两相对侧壁间延伸,所述空气流道至少有一侧覆盖消音材料。(*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单元,尤指一种清洁室用的通风单元。在一种传统的通风单元(德专利公开案DE-OS4238595及DE-OS3513902)中,接到通风机风扇上的空气流道是与通风机轴成横向地设置,此外,该空气流道由二个互相平行的部分构成,因此清净空气在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过渡区域需偏转180°,这样就使干净空气的气流路径要与消音所需要的长度相同;这种通风单元一般装在一网格架中,从而通风单元的外部尺寸大小是预定的,因此,与通风机的轴成横向流入的清净空气的气流路径受到限定,因而消音作用受到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并可设在预定网格架中以获得最佳消音效果的通风单元。本专利技术的通风单元,包括一壳体,其中至少装有一通风机,该通风机与至少一条空气流道相连通以使清净空气通过该流道流向一滤清器,其特点是所述空气流道是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通过并且在壳体两个相对的侧壁间延伸,空气流道至少一侧覆设消音材料。所述的通风单元的进一步的特点如下所述空气流道由至少一壁界定,所述壁垂直地向上延伸,并且于距壳体盖一定距离处终止,以形成一流入开口;所述壁与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互相连接;还设有另一空气流道,所述流道沿高度方向通过并在壳体两相对侧壁间延伸;所述两空气流道互相平行;所述两空气流道位于通风机两侧;所述空气流道一边被壳体的一侧壁界定;所述壳体界定空气流道的侧壁用消音材料覆盖;流入开口高度选择得使清净空气的气流速度在通过流入开口时至多等于在空气流道中的气流速度;所述空气流道壁与壳体两侧壁相对并通过一底部互相连接,所述底部横向通过所述两壁且与所述两壁垂直;所述底部位于通风机下方的一段距离处;通风机的一基板靠设在所述底部上;所述底部与所述通风机的基板构成一个单元;所述的限定空气流道界限的壁互相平行;所述通风机与一外转子马达相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通风单元中,由于空气流道不是在横向方向上而是在高度方向对准地设置,这样,被通风机吸入壳体的清净空气在空气流通中是从上往下流,而空气流道的高度可各依照所要求的消音程度改变;同时由于在空气流道中至少有一侧壁覆盖有消音材料,因此设在预定的网格架中可获得较佳的消音效果,并且由于构造简单因而价格低廉。以下通过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通风单元沿图2中线I-I的剖视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的视图;图4是图1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1和4所示,通风单元有设计成方形的一壳体1,它有互成直角的侧壁2至5,通过一盖6互相连接,侧壁与盖都设计成平面状。侧壁2与4各由型条部件构成,型条部件具有C形横截面(图1及图2所示),盖6利用一板构成,该板倚靠在侧壁2至5的上缘,并以适当方式与它们连接,有一通风机7以悬挂方式固定在盖6上,该通风机由一吸入嘴22,一转轮7,一驱动马达10,一底板9及直立螺栓8构成,通风机7(风扇)是一种具有可自由运转的转轮的径流式通风机,该转轮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后弯式叶片,此径流式通风机的一个优点是它所含的动压力成份很小,但效率很高。如图1所示,基板9为方形的平板,它位于壳体1的一半高度处,沿通风机7轴向看,该板9从下方盖住通风机7,所述直立螺栓8设在板9的四角上,通风机7的驱动马达10站立在板上,驱动马达10最好为一种外转子马达,它向上部分突伸到通风机7中(如图2所示)。在壳体1中,距基板9下方一距离处设有一板11,在两侧壁3与5间延伸,该板11具有长方形的外围,板11的两长边固定在侧壁3与5上,在板11的狭边上设有向上突伸的壁12与13,该壁从板11垂直向上延伸,并于距盖6一段距离处终止(图2),此外,壁12、13位于距壳体1的侧壁2与4一段距离处,如图1所示,壁12、13在壳体1的两相对的长侧壁3与5之间延伸,该长侧壁由一平板构成,壁12、13位于通风机7两侧,且与它保持一段距离,壁12、13以适当方式固定在壳体1的长侧壁3、5上。通风机7的基板可倚靠在板11上或与它构成一个单元。构成壳体1的狭侧壁的侧壁2与4是各由C形的型条部件构成,它们的内侧覆以消音材料14,例如石棉,发泡体等,这种消音材料最好完全将C型条部件填满,如图1及图2所示,在壁12、13及消音材料14之间形成气流道15与16,在整个壳体1宽度的范围内延伸,从通风机7来的清净空气经该流道向下导进。所述空气流道15经缝隙17、18与设有通风机7的中央壳体部分19连接成气流相通的方式,两缝隙17、18同样是通过壳体1的整个宽度范围延伸。有一高功率滤清器(图中未示)以传统方式固定在壳体下侧,其横截面积与壳体相同,被通风机7所吸取的空气通过所述缝隙经该高功率滤清器进入该高功率滤清器下方的清洁室中。缝隙17、18的高度是由壁12、13的上缘与盖6之间的距离确定,它选定得使缝隙17、18中的气流速度小于(或至多等于)空气流道15、16中的气流速度,采用这种措施,可使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减到最小,空气流道15、16的高度取决于消音要求,空气流道15、16高度越低,则在相同空气流道宽度的情形下消音作用越小,因此,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壁12、13的高度和/或壁12、13距相邻的消音层14的距离方便地调整消音作用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可在板11的上侧和/或下侧在其整个面积范围覆以相应的消音材料。在这种通风单元中,消音效果是通过对流道15、16的高度及壁12、13与相邻消音层14的距离的调整而获得的,因此,利用不同的高度可很简单地调整到所需的消音效果,而不需为此改变通风单元的网格架,从而可利用上述的通风单元,采用相同的网格架很简单地达到各种不同的消音品质。从空气流道15、16向下出来的清净空气流向高功率滤清器(图中未示),由于此处所产生的压力使清净空气也从板11下方流过,因此可使气流均匀分布在滤清器的整个复盖面积范围内。为了要把通风机7装入,盖6设有一安装开口,通风机可装入该开口中,吸取嘴22有一环绕的边缘,使通风机沿装入开口边缘倚在盖6上并以适当方式固定在盖上,吸取嘴22上设有一护栅23。消音层14朝向壁12、13的那一侧为平侧面的,因此流径空气流通道15、16的清净空气不会受干扰,壁12、13及带有消音层14的侧壁互相平行,这样,在空气流道15、16的整个长度范围呈现相同均匀的气流。权利要求1·一种清洁室用的通风单元,包括一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至少装有一通风机,该通风机与至少一条空气流道连通,清净空气在该流道中流向一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通过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间延伸,所述空气流道至少有一侧覆设消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由至少一壁限定,该壁垂直地向上延伸并且于距壳体盖一定距离处终止,以形成一流入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与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互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风单元,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另一空气流道,该流道沿高度方向通过并在壳体两相互对的侧壁间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通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空气流道互相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空气流道位于通风机两侧。7·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洁室用的通风单元,包括一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至少装有一通风机,该通风机与至少一条空气流道连通,清净空气在该流道中流向一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通过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间延伸,所述空气流道至少有一侧覆 设消音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曼富列连兹海慕鲍尔
申请(专利权)人:麦思纳和伍斯特股份有限公司通风科技设计建造与装置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