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波长变换材料的玻璃、波长变换材料、波长变换部件和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29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含有荧光体的波长变换材料的玻璃,该玻璃在制造波长变换部件时因烧制而导致的荧光体的特性劣化少,并且能够制作耐侯性优异的波长变换部件。该玻璃的特征在于:其用于波长变换材料,以质量%计含有30~75%的S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波长变换材料的玻璃、波长变换材料、波长变换部件和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作将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或激光二极管(LD:LaserDiode)等所发出的光的波长变换成其他的波长的波长变换部件的玻璃。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替代荧光灯或白炽灯的下一代光源,对使用LED或LD的光源等的关注越来越高。作为这样的下一代光源的一个例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射出蓝色光的LED上配置有吸收来自LED的光的一部分并变换成黄色光的波长变换部件的光源。该光源发射作为从LED射出的蓝色光和从波长变换部件射出的黄色光的合成光的白色光。作为波长变换部件,目前使用了在树脂基质中分散有荧光体的部件。然而,使用该波长变换部件时,有树脂因来自LED的光而劣化、光源的亮度容易变低这样的问题。特别而言,有塑模树脂因LED或荧光体所发射的热或高能的短波长(紫外)光而劣化、发生变色或变形这样的问题。因此,提案了在代替树脂的玻璃基质中分散固定有荧光体的完全由无机固体构成的波长变换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和3)。该波长变换部件具有作为母材的玻璃不易因LED芯片的热或照射光而劣化、不易发生变色或变形这样的问题的特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88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5830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8955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br>上述波长变换部件有制造时因烧制导致荧光体劣化、亮度容易劣化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一般照明、特殊照明等用途中,要求高的显色性,因此,需要使用耐热性比较低的红色荧光体,存在荧光体的劣化变显著的倾向。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使用能够低温烧结的低软化点玻璃时,由于所得到的波长变换部件的耐侯性差,有作为波长变换部件的用途受到限定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含有荧光体的波长变换材料的玻璃,该玻璃在制造波长变换部件时因烧制而导致的荧光体的特性劣化少,并且能够制作耐侯性优异的波长变换部件。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是用于波长变换材料的玻璃,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30~75%的SiO2、1~30%的B2O3、大于4%且20%以下的Al2O3、0.1~10%的Li2O、0以上且小于9%的Na2O+K2O、0~10%的MgO+CaO+SrO+BaO+ZnO。其中,“Na2O+K2O”是指Na2O和K2O的各含量的合量,“MgO+CaO+SrO+BaO+ZnO”是指MgO、CaO、SrO、BaO和ZnO的各含量的合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由于含有0.1质量%以上的Li2O,容易实现低软化点。因此,能够低温烧结,并能够抑制荧光体粉末的热劣化。另外,由于含有30质量%以上的SiO2,上述玻璃的耐候性也优异,波长变换部件的经时劣化难以进展。进一步而言,通过将提高紫外域的透过率的SiO2的含量控制在30质量%以上,并将降低紫外域的透过率的碱成分的含量控制为小于19质量%,能够在紫外域实现高的透光率。本专利技术的玻璃优选实质上不含铅成分、砷成分。由于铅成分、砷成分为环境负荷物质,通过使玻璃粉末成为实质上不含这些成分的构成,能够制成环境上优选的波长变换部件。其中,“实质上不含”是指不是有意地使玻璃中含有的意思,不是指完全排除不可避免的杂质的程度的意思。客观上是指包括杂质在内的这些成分的含量以质量%计分别小于0.05%。本专利技术的玻璃还优选以质量%计含有0~10%的ZrO2、0~5%的F2。本专利技术的玻璃优选软化点为750℃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玻璃优选着色度λ80为400nm以下。其中,在本专利技术中,着色度λ80是指在使用厚度10mm的试样测得的透光率曲线中透光率为80%的最短波长。本专利技术的玻璃优选为粉末状。本专利技术的波长变换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上述玻璃和荧光体。本专利技术的波长变换材料优选荧光体为选自氮化物荧光体、氮氧化物荧光体、氧化物荧光体、硫化物荧光体、硫氧化物荧光体、卤化物荧光体、铝酸盐荧光体、钡镁铝酸盐系荧光体、卤磷酸钙系荧光体、碱土氯硼酸盐系荧光体、碱土铝酸盐系荧光体、碱土氮氧化硅系荧光体、碱土硅酸镁系荧光体、碱土氮化硅系荧光体和稀土氧硫属化物系荧光体中的1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波长变换部件的特征在于:包含上述波长变换材料的烧结体。本专利技术的波长变换部件是在玻璃基质中分散荧光体而得到的波长变换部件,其特征在于:玻璃基质以质量%计含有30~75%的SiO2、1~30%的B2O3、大于4%且20%以下的Al2O3、0.1~10%的Li2O、0以上且小于9%的Na2O+K2O、0~10%的MgO+CaO+SrO+BaO+ZnO。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波长变换部件和向波长变换部件照射激发光的光源。专利技术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含有荧光体的波长变换材料的玻璃,该玻璃在制造波长变换部件时因烧制而导致的荧光体的特性劣化少,并且能够制作耐侯性优异的波长变换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模式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用于波长变换材料,以质量%计含有30~75%的SiO2、1~30%的B2O3、大于4%且20%以下的Al2O3、0.1~10%的Li2O、0以上且小于9%的Na2O+K2O、0~10%的MgO+CaO+SrO+BaO+ZnO。若是含有该组成的玻璃,则能够低温烧制,因此,与荧光体一起进行烧制时,具有荧光体不易劣化并且不易与荧光体发生反应这样的特征。另外,使用该玻璃得到的波长变换部件的耐候性、紫外域的透光率优异,因此,能够扩大使用该波长变换部件的发光设备的设计自由度,并且能够制作高可靠性的发光设备。以下,对如上所述地限定玻璃组成范围的理由进行说明。其中,在关于以下的各成分的含量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就是指“质量%”。SiO2是形成玻璃网络的成分,还是显著提高紫外域~可见光域的透光率的成分。特别是在为高折射率的玻璃时,容易获得提高透光率的效果。另外,也是提高耐候性的成分。SiO2的含量为30~75%,优选为35~70%、40~65%、45~62.5%,特别优选为45~60%。SiO2的含量过少时,不易获得上述效果。另一方面,SiO2的含量过多时,烧结温度变为高温,烧制时荧光体容易劣化。B2O3是形成玻璃网络的成分,还是提高紫外域~可见光域的透光率的成分。特别是在为高折射率的玻璃时,容易获得提高透光率的效果。B2O3的含量为1~30%,优选为1.5~27.5%、2~25%,特别优选为2.5~20%。B2O3的含量过少时,不易获得上述效果。另一方面,B2O3的含量过多时,烧结温度变成高温,烧制时荧光体容易劣化。Al2O3是形成玻璃网络的成分,还是提高紫外域~可见光域的透光率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其特征在于:/n该玻璃用于波长变换材料,以质量%计含有30~75%的SiO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7 JP 2017-1859941.一种玻璃,其特征在于:
该玻璃用于波长变换材料,以质量%计含有30~75%的SiO2、1~30%的B2O3、大于4%且20%以下的Al2O3、0.1~10%的Li2O、0以上且小于9%的Na2O+K2O、0~10%的MgO+CaO+SrO+BaO+Zn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
实质上不含铅成分、砷成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计还含有0~10%的ZrO2、0~5%的F2。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
软化点为75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
着色度λ80为400n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
其为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俣野高宏安东民雄高山佳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