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该装置由用于输入操作者设定的温度的输入装置;使人接触的媒体的温度上升(下降)的供暖气装置(供冷气装置);用于在上述媒体达到上述设定温度后为了维持该温度而控制上述供暖气装置(供冷气装置)的设定温度达到装置;用于判断上述媒体达到上述设定温度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判断装置;用于控制上述供暖气装置,以便使上述媒体温度浮动的温度浮动装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供冷暖气设备节能运转的温度控制装置。迄今为止,作为供冷暖气设备节能运转的技术之一是利用人体的温热感觉特性的控制方法。例如,日本特开平3-207949号所示的那样,根据室温变动和气流刺激将供冷气时的室温维持高于在室内者设定的温度(以下称为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该方法是一种利用所谓的的人体温热感觉特性的方法。然而,在这种利用气流刺激的方法中,由于室内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凉爽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供冷气时的室温不高于设定温度时,必然不能保证舒适性。这是因为室内有家具等遮挡物,气流速度不同,而且从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吹出的气流速度减弱所至,所以如果室内的位置不同,气流的速度也不同。因此,现有利用气流刺激的方法中,因为必然不能保证室内者的舒适性,所以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称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鉴于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与室内者所处的位置无关,能够保证舒适性、而且在供冷气时或供暖气时均可使用的方法,使供冷暖气设备以节能运转的温度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供冷暖气设备不破坏室内者舒适性地长时间节能运转的温度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以如采用电热毯等比较简易的温度控制方式,即按一定时间断续地向发热体供电的温度控制方式也可以使供冷暖气设备不破坏室内者舒适性地长时间节能运转的温度控制装置。为了完成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如权利要求1和9记载的那样。根据这些装置,室温,在供暖气时达到设定温度后,以人不能感觉到的温度变动幅度下降,而在供冷气时达到设定温度后,以人不能感觉到的温度变动幅度上升。因此,与供冷暖气设备以设定温度运转的情况相比,可以使供冷暖气设备利用更汪的能量运转,而且,还不破坏室内者的舒适性。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权利要求2或10构成。根据这些装置将人能感觉到的温度变化的临界值存贮在特定的存贮区内,并根据这些值,对温度进行控制。因此,如发现了更合适的值时,更新这些值的作业非常容易。本发有还可以权利要求3或11构成。根据这些装置,室温,在供暖气时以较大的温度变化率达到设定温度后,以较小的温度变化率,尽量以临界温度变化幅度下降,而在供冷气时以较大的温度变化率达到设定温度后,以较小的温度变化率,尽量以临界温度变化幅度上升。借此,因为室内者在供冷暖气设备刚刚开始运转之后很短的时间就能享受到舒适性,所以与权利要求1或9的装置相比,在温度控制时,能够增大温度浮动的变化幅度。为了完成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以权利要求4或12构成。根据这些装置,在室温浮动后,根据预先得到的变动曲线使室温变动,就能抑制室内者的体温变动。因此,在室温浮动后,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室内者舒适性,能够长时间节能运转。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权利要求5或13构成。根据这些装置,将室温浮动后的变动曲线存贮在特定存贮区内,并根据这些值对温度进行控制。因此,如发现了更合适的值时,更新这些值的作业非常容易。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权利要求6或14构成。根据这些装置,上下变动曲线具有这样特征的周期,即该周期由通过实验得到的四段时间构成。由此,室温能够以更为可靠地抑制人体温度变动的曲线进行上下变动,更加确实地保证室内者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权利要求7或15构成。根据这些装置,室温以比设定温度经济有利的温度范围且人感觉不到的温度变化幅度范围进行上下变动。因此,利用本装置,以经济的温度浮动方式进行节能运转后,还能以不破坏室内者舒适性地继续节能运转。为了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以权利要求8构成。根据该装置,按照预先得到的、切断向发热体供电的温度及其次数对温度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与该装置所处的环境无关地确实地进行预定的温度浮动。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一情况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一情况下进行室温控制时的、供冷气时室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一情况下进行室温控制时的、供暖气时室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4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室温偏离设定温度时的第二种情况下的室温控制顺序的流程的前半部分。图5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室温偏离设定温度时的第二种情况下的室温控制顺序的流程的后半部分。图6A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室温偏离设定温度时的第二种情况下,进行室温控制并为供冷气时的室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6B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室温偏离设定温度时的第二种情况下,进行室温控制并为供暖气时的室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8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前半部分。图9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后半部分。图10A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供暖气运转时的室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0B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供暖气运转时的控制目标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1A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供冷气运转时的室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1B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供冷气运转时的控制目标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2A表示供暖气运转时室温下浮的实验时室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2B表示相同实验时的被试验者的皮肤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2C表示相同实验时的被试验者的温度感觉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3A表示供冷气运转时室温上浮的实验时室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3B表示相同实验时的被试验者的皮肤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3C表示相同实验时的被试验者的温度感觉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刻度和通电off温度对应关系的图。图15是表示现有温度控制装置的电热毯的表面温度的变化、控制目标温度的曲线及其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模式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热毯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电热毯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存贮部1603存贮的控制表。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电热毯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电热毯的表面温度的变化、控制目标温度的曲线及其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模式图。(实施例1)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供冷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本装置以装置105为中心,由输入装置101、室温检测部104、存贮单元107和冷暖气输出部106构成。输入装置101具有室温设定部102和用于选择冷暖模式的冷暖模式选择部103,室温设定部102接受室内者所希望的室温,即设定温度的输入信号,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本实施例中,还具有开始对室温控制的指示器等。输入装置101是可以如遥控方式输入的方式,以无线方式将与室内者用手设定的室温和模式相关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105。室温检测部104是由热敏电阻构成,被安装在图中未示的空气吸入口上,而空气吸入口装备在冷暖气输入部106上,长期地检测室温,并将检测出的室温信息输送给控制单元105。把室温检测部104检测的室温称为。存贮单元107包含只读存贮器(ROM)和随机存贮器(RAM)、存贮了规定控制单元105的控制顺序的程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暖气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具有:输入装置,供操作者输入设定温度(以下称为[设定温度]);供暖气装置,用于使人接触的媒体的温度上升;设定温度达到装置,用于在上述媒体达到上述设定温度后为了维持该温度而控制上述供暖气装置;时间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上述媒体达到上述设定温度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温度浮动装置,用于控制上述供暖气装置,以便于在上述时间判断装置判断出已经过规定时间时,以人不能感觉到的规定温度变化幅度那样低的温度和人不能感觉到的规定温度变化率使上述媒体温度浮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浮动装置包括:临界温度存贮装置,用于存贮在供暖气时人能够感觉到的临界温度变化率(以下称为[供暖气时临界温度变化率])和在供暖气时人能够感觉到的临界温度变化幅度(以下称为[供暖气时临界温度变化幅度]);温度变化装置,用于控制上述供暖气装置,以便于从上述临界温度存贮装置中读取供暖时临界温度变化率和供暖时临界温度变化幅度,并根据这些读取的值,使上述媒体温度浮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川博三,井上雄二,儿玉久,北村知子,井上茂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