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26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53
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与流入管(50)具有彼此所共有的共有部(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分离式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油分离器中,在流入管形成有弯曲部。在弯曲部处,流体中的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然后,流体流入分离器主体。在分离器主体中,在随着旋流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流体中的油被进一步分离出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表专利公报特表2017-5039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在流入管形成弯曲部,则用于设置油分离器的空间就会变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谋求在流入管具有弯曲部的油分离器实现小型化。-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为离心分离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呈筒状的分离器主体70、和流入管50,所述流入管50将含有油的流体引入所述分离器主体70,并且具有弯曲部60,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与所述流入管50具有彼此所共有的共有部C。在第一方面中,由于分离器主体70与流入管50具有共有部C,因此能够谋求油分离器40的小型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有部C设置在所述流入管50的所述弯曲部60。在第二方面中,通过在设置空间较大的弯曲部60设置共有部C,而能够将油分离器40小型化。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60包括作为所述共有部C的第一壁61,所述第一壁61形成为与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大致共面。在第三方面中,能够谋求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的形状的简化。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61的内表面61a的与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平坦的。在第四方面中,由于能够增大弯曲部60的通路的截面积,因此能够减小弯曲部60的管径(直径)。第五方面在第二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60包括从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朝着径向外侧鼓起的第二壁62。在第五方面中,弯曲部60露在外部的表面积增大。第六方面在第二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60包括从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朝着径向内侧鼓起的第三壁66。在第六方面中,由于弯曲部60的一部分位于分离器主体70的内部,因此能够减小弯曲部60整体的径向尺寸。第七方面在第二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50的流入口51a的轴线L1比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外周面的切线L2更偏向该分离器主体70的中心。在第七方面中,既能够减小油分离器40整体的尺寸,又能够延长弯曲部60的总长度。第八方面在第一到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主体70与所述流入管50为由铸件形成的一体构造。在第八方面中,能够容易地成形出具有共有部C的一体构造。第九方面在第一到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60具有内表面61a,所述内表面61a呈顶端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细的形状。在第九方面中,能够在弯曲部60的顶端较细的内表面61a将利用离心力分离出来的油捕集起来。第十方面在第一到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曲部60形成有排油孔90。在第十方面中,能够将弯曲部60中的油通过排油孔90朝着弯曲部60的外部排出。第十一方面在第十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通路部件91,所述通路部件91形成与所述排油孔90连通的油通路92,所述通路部件91具有与所述弯曲部60和所述分离器主体70中的至少一者成为一体的一体构造。在第十一方面中,能够谋求具有通路部件91的油分离器的小型化。第十二方面涉及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30、以及以从所述压缩机构30喷出来的流体为对象的第一到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油分离器40。在第十二方面中,能够将具有油分离器40的压缩机小型化。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收纳所述压缩机构30的机壳11,所述油分离器40构成所述机壳11的一部分。在第十三方面中,能够谋求压缩机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整体构造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从侧面看到的油分离器的立体图;图3是从凸缘侧看到的油分离器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1中的油分离器放大后得到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弯曲部的与轴线垂直的剖视图;图7是将通路部件及其周边放大后得到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剖开的剖视图;图9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图10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图11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图12是变形例4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图13是变形例5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立体图;图14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油分离器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5是变形例7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将油分离器的周边放大后示出;图1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8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对象或者本专利技术的用途范围的意图。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其他示例等的各构造在能够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组合或者将一部分加以替换。(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器40被兼用作压缩机10的一部分。压缩机10与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相连。在制冷剂回路中,已在压缩机1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图1所示的压缩机10为单螺杆压缩机。压缩机10包括机壳11、以及该机壳11内的电动机20、驱动轴23和压缩机构30。压缩机10具有油分离器40。油分离器40兼用作机壳11的一部分。〈机壳〉机壳11由横向长度较长的金属制半密闭容器构成。机壳11包括机壳主体12、吸气侧盖13以及喷出侧盖41。机壳主体12形成为横向长度较长的筒状。吸气侧盖13封住机壳主体12的长度方向(轴向)上的一端的开口。喷出侧盖41封住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开口。在机壳11的内部,靠近吸气侧盖13形成有低压空间L,靠近喷出侧盖41形成有高压空间H。在吸气侧盖13的上部形成有吸气口13a。在吸气口13a上连接有吸气管(未图示)。吸气管与制冷剂回路相连。从吸气管朝着机壳11内的低压空间L引入低压制冷剂。喷出侧盖41兼用于油分离器40。喷出侧盖41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电动机〉电动机20布置在低压空间L中。电动机20包括固定在机壳主体12上的定子21以及布置在该定子21内部的转子22。在转子22的中心部固定有驱动轴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为离心分离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呈筒状的分离器主体(70)、和流入管(50),/n所述流入管(50)将含有油的流体引入所述分离器主体(70),并且具有弯曲部(60),/n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与所述流入管(50)具有彼此所共有的共有部(C)。/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902661.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为离心分离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呈筒状的分离器主体(70)、和流入管(50),
所述流入管(50)将含有油的流体引入所述分离器主体(70),并且具有弯曲部(60),
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与所述流入管(50)具有彼此所共有的共有部(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有部(C)设置在所述流入管(50)的所述弯曲部(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60)包括作为所述共有部(C)的第一壁(61),所述第一壁(61)形成为与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大致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61)的内表面(61a)的与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平坦的。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60)包括从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朝着径向外侧鼓起的第二壁(62)。


6.根据权利要求2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60)包括从所述分离器主体(70)的周壁(71)朝着径向内侧鼓起的第三壁(66)。


7.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贵司宫村治则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