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用航空器空速管自分离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233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47
一种民用航空器空速管自分离保护套,当飞机降落后,地面勤务人员先将内壳体通过凹槽Ⅲ扣在空速管内侧端,之后将外壳体通过凹槽Ⅰ扣在空速管的外侧端,外壳体通过卡扣插装于卡槽中实现与内壳体的固定,外壳体与内壳体固定后实现对空速管的保护。如果飞机起飞时且地面勤务人员没有取下外壳体与内壳体,当起飞速度大于等于200Km/h时分离装置会使内壳体与外壳体相互分离,在重力作用下内壳体与外壳体掉落,实现自动脱开的目的,确保空速管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民用航空器空速管自分离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航空器保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民用航空器空速管自分离保护套。
技术介绍
空速管也叫皮托管、总压管、总-静压管,能够感受气流的总压(也称全压)和静压,并将测得的压力数据传送给大气数据计算机、飞行仪表的装置。为了防止结冰,空速管需要加温,加温可以对探头进行防冰,从而防止结冰堵塞测量孔,影响探测精度。为了防止动/静压系统积聚水分,在空速管设有排水孔和动/静压系统管路设有排水接头。空速管堵塞,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飞机空速管保护套是飞机空速管的地面保护装置。在飞机停放期,为飞机套上空速管保护套可避免外来物进入空速管中,从而避免因异物进入导致的空速指示错误。保护套一般带有一条鲜艳的红色飘带,印有“起飞前取下”(“REMOVEBEFOREFLIGHT”)字样,以提醒机务人员在飞机起飞前及时取下。然而,为了避免外来物堵塞空速管而设计的空速管套却常因工作人员飞前忘记取下空速管套,成为造成空速管堵塞的主要原因。目前多数空速管保护套采用木质套管、皮脂套管或棉线套管,存在使用寿命短、不耐高温、容易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用航空器空速管自分离保护套,空速管(2)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3)与法兰(1)连接,法兰(1)固定于飞机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体(4),位于空速管(2)的外侧端,其内部沿轴向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Ⅰ(6),所述凹槽Ⅰ(6)的内径与空速管(2)的半径相匹配;/n内壳体(5),位于空速管(2)的内侧端,其内部沿轴向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Ⅲ(13),所述凹槽Ⅲ(13)的内径与空速管(2)的半径相匹配,内壳体(5)的前端设置有挡板(16),所述挡板(16)与内壳体(5)相垂直;/n卡扣(14),设置于外壳体(4)上下两端,所述内壳体(5)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卡槽(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用航空器空速管自分离保护套,空速管(2)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3)与法兰(1)连接,法兰(1)固定于飞机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4),位于空速管(2)的外侧端,其内部沿轴向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Ⅰ(6),所述凹槽Ⅰ(6)的内径与空速管(2)的半径相匹配;
内壳体(5),位于空速管(2)的内侧端,其内部沿轴向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Ⅲ(13),所述凹槽Ⅲ(13)的内径与空速管(2)的半径相匹配,内壳体(5)的前端设置有挡板(16),所述挡板(16)与内壳体(5)相垂直;
卡扣(14),设置于外壳体(4)上下两端,所述内壳体(5)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卡槽(15),外壳体(4)通过卡扣(14)扣合于卡槽(15)中,空速管(2)插装于凹槽Ⅰ(6)与凹槽Ⅲ(13)拼装成的圆柱形的内孔中,空速管(2)的前端面与挡板(16)相接触;以及
分离装置,设置于外壳体(4)及内壳体(5)上,当飞机起飞速度大于等于200Km/h时,外壳体(4)的卡扣(14)与内壳体(5)的卡槽(15)脱离,外壳体(4)与内壳体(5)从空速管(2)上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航空器空速管自分离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外壳体(4)外侧端的翼板Ⅰ(9)以及设置于内壳体(5)上的翼板Ⅱ(10),翼板Ⅰ(9)与翼板Ⅱ(10)均呈后端高前端低的形式倾斜设置,翼板Ⅰ(9)与翼板Ⅱ(10)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翼板Ⅰ(9)与翼板Ⅱ(10)对称设置,所述卡扣(14)包括水平设置于外壳体(4)内侧端的上弹片(141)以及下弹片(143),下弹片(143)位于上弹片(141)的下方,上弹片(141)与下弹片(143)相平行,上弹片(141)的头端向上凸起设置有卡头Ⅰ(142),下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辉韩熹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