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取暖领域,具体涉及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煤改电的趋势,以电热膜取暖的方式成为了取代传统供暖方式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电热膜取暖装置主要以碳材料或含碳材料为核心发热材料。碳材料有不同形式,如碳纤维、碳浆、碳晶、石墨烯浆料(含有石墨烯微片)、石墨烯透明薄膜等。电热膜中的碳材料本身可以耐受较高温度,但是目前的电热膜大都使用环氧树脂、PET、PEN、PI等绝缘体基底,这些基底大都只能在200℃以下使用,因此当前的电热膜的温度特性大都受限于基底的温度特性,进一步提高碳材料的发热温度会损坏基底,进而损坏电热膜。虽然以玻璃作为基底材料可以耐受高温,但是以玻璃作为基底得到的是硬质电热板,无法应用于柔性场景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就供暖效果而言,电热膜需要达到较高温度才能与传统的煤供暖方式或电阻丝供暖方式相匹敌,但高温条件下,目前的电热膜容易损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热膜,电热膜整体柔性透明,能够耐受400℃以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母薄片基底(1)、透明柔性发热层(2)、柔性电极(3)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所述柔性电极(3)位于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的表面,云母薄片基底(1)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将柔性电极(3)和透明柔性发热层(2)夹在中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母薄片基底(1)、透明柔性发热层(2)、柔性电极(3)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所述柔性电极(3)位于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的表面,云母薄片基底(1)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将柔性电极(3)和透明柔性发热层(2)夹在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云母薄片基底(1)的厚度为0.1~200μm,优选为4~80μm,更优选为10~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云母薄片保护层(4)的厚度为0.1~200μm,优选为4~50μm,更优选为1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为1~10层单层碳原子石墨烯薄膜,优选地,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为1~5层单层碳原子石墨烯薄膜,更优选地,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为1~2层单层碳原子石墨烯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柔性电极(3)的厚度为0.01~200μm,优选为0.1~50μm,更优选为10~20μm;可选地,所述柔性电极(3)选自平行电极或叉指电极,所述平行电极包括平行汇流条(31),所述叉指电极包括汇流条(31)和多个内电极(32);可选地,所述汇流条(31)的形状选自直线形和/或曲线形;可选地,所述内电极(32)的形状选自矩形、波浪线和/或锯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柔性电极(3)包括透明柔性电极和/或非透明柔性电极;可选地,所述内电极(32)为透明柔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满姣,袁凯杰,张谦,
申请(专利权)人: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