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转移工装,涉及运输设备领域。该辅助转移工装,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面积;所述架体上设有定滑轮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装箱和运输过程平稳快速的优点。
A kind of auxiliary transfer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转移工装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辅助转移工装。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市场范围的拓宽,电梯等成品物资长距离和短距离运输都不可避免。目前长距离运输多采用汽运或轮船,短距离运输多采用轨道装封箱或叉车。采用轨道装封箱对电梯成品进行转移,存在轨道装封箱占用面积大、装箱和卸货困难的问题。采用叉车和吊机对电梯成品进行转移,由于平稳性不好,容易发生碰撞,造成电梯或包装箱变形、表面涂层刮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梯成品短距离转移工装占地面积大、平稳性欠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辅助转移工装,具有占地面积小,装箱和运输过程平稳快速的优点。一种辅助转移工装,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面积;所述架体上设有定滑轮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上述辅助转移工装,采用非对称结构的支撑结构,即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面积不同,所提供的支撑面积也不同,在万向轮转向时,会产生旋转和颠簸,第一支撑架的面积相对第二支撑架的面积更大,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从而使整个转运过程更加平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矩形框或矩形板。矩形框或矩形板的制作简单快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宽度为36.5cm~40cm,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宽度为26.5cm~30cm。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架宽度较第二支撑架的宽度大,以达到第一支撑架面积更大的目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万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端,两个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两端。运输过程中,万向轮所在的一侧在前,可以快速转向,使运输更加快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为矩形框或矩形板,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邻的一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可以为大件的货物在竖直面提供一面的支撑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扶手,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扶手为一体式结构。扶手可以方便人施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体上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若干支撑块。支撑块用于垫高运输货物的一侧,防止运输时货物从一侧滑出,进一步提高运输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的高度与所述连接架的长度比值为1:1.4~2.2。在此比值范围下,大件货物放置于工装上时,倾斜角度为25~35°,防止运输过程成货物从架体远离支撑杆的一侧滑出或倾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杆所形成的夹角为55~65°。即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均向上倾斜25~35°,防止运输过程成货物从架体远离支撑杆的一侧滑出或倾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辅助转移工装,采用非对称结构的支撑结构,即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面积不同,所提供的支撑面积也不同,在万向轮转向时,会产生旋转和颠簸,第一支撑架的面积相对第二支撑架的面积更大,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从而使整个转运过程更加平稳;而且本工装占地小、轻质化,不仅可以短距离运输货物,还可以作为临时装箱、包装平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辅助转移工装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辅助转移工装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1所述辅助转移工装的左视图;图4为实施例1所述辅助转移工装的俯视图。图中,100、架体;101、第一支撑架;102、第二支撑架;103、连接架;200、定滑轮;300、万向轮;400、支撑杆;500、扶手;600、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辅助转移工装,如图1~4所示,包括架体100,架体100包括第一支撑架101、第二支撑架102和连接架103。连接架103为矩形框或矩形板,连接架103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连接架103在与第一支撑架101相邻的一侧焊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400,支撑杆400与连接架103相垂直,连接架103上端还设有扶手500,扶手500为横杆,与支撑杆40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为矩形框或矩形板;连接架103、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的长度均相等;第一支撑架101的宽度为36.5cm,第二支撑架102的宽度为26.5cm,连接架的宽度为95cm。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在远离支撑杆400的一端上各焊接有一个支撑块600,支撑块600的高度与第一支撑架101或第二支撑架102的长度比值为1:2。第一支撑架101底面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300,第二支撑架102底面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定滑轮20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面积;所述架体上设有定滑轮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面积;所述架体上设有定滑轮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矩形框或矩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宽度为36.5cm~40cm,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宽度为26.5cm~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日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