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08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在不增大空气调节器本体而增大热交换器容量并增大热交换能力的同时提高送风效率并降低送风噪音的空气调节器。包括一在前面侧设有吸入口并在该吸入口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吹出口的装置本体,一由中间热交换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下部热交换器部组成的热交换器,以及与中间热交换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和中间热交换器和下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相对配置的向上、下部送风路径送风的上、下部送风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例如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特别是有关热交换器和容置该热交换器的框体结构的改进。一般所用的空气调节器系由配置在空调室中的室内机和配置在屋外的室外机组成,并通过冷媒管和电器配线将这些装置相互连接。从用户角度来说最迫切的要求是对于这些装置的小型化和减少安置空间,而各制造厂则必须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同时增大热交换能力。特别是带有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以往都是形成为平板状,并配置成与设置在框体状装置本体的前面侧吸入口相平行的状态即立位状态。这样,热交换器的高度尺寸势必增大,容置该热交换器的装置本体的高度尺寸相应增大,室内机的安装面积增加。特别是对于靠近室内地面设置的被称为落地式的室内机,要做到小型化是很困难的。这种落地式室内机的结构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公昭58-11528所示,系在装置本体的前面侧中央部形成吸入口的同时在上部和下部形成吹出口。与上述吸入口相对配置热交换器,与上下部分别的吹出口相对配置送风机。而且,这种装置本体中为形成与上下部吹出口分别对应的送风路径,而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下风侧配置称为导向装置的分隔板。在这种场合,要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则在上下方向增加热交换器的尺寸,装置本体本身也在上下方向大型化。另外,即使对热交换器在前后方向增大,由于因送风效率和送风噪音而不能省略分隔板,装置本身在前后方向大型化。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与在空气调节器本体的前面侧形成的吸入口相对带有由上部、中间部和下部三部分构成的热交换器为前提,能在不增大空气调节器本体、增大热交换器容量并增大热交换能力的同时提高送风效率和降低送风噪音的空气调节器。为满足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第一方案的特点是,具有在前面侧设置吸入口而在该吸入口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吹出口的空气调节器本体;在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内由在上述吸入口的下风侧突出并穿过与吸入口之间的空间配置的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与该吸入口平行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部及下部热交换器部组成的热交换器;以及与该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以及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下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分别相对配置、并从上述吸入口至上部吹出口和下部吹出口形成的送风路径上送风的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第二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一方案记载的上述热交换器为上述中间热交换器部被分离成上下两部,上部热交换器部与分离成的一方中间热交换器部构成“<”字形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而分离成的另一方中间热交换器部与下部热交换器部构成“<”字形的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第三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二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通过被分离的中间热交换器部连接板加以连接并单元化。第四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任一方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比另一方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为短。第五方案的特点在于,第四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该两热交换器单体的一方的侧面连接有配管类,且配置成使该侧面的位置齐平。第六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记载的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在上述吸入口与中间热交换器部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分隔上部送风路径和下部送风路径的分隔板。第七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二方案至第五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该两热交换器单体相互间配置有接受从第一热交换器单体滴下的排泄水的排泄盘,并通过该排泄盘分隔在空气调节器本体内形成的上部送风路径和下部送风路径。第八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及第六方案记载的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系由安装固定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板、罩复热交换器前面侧的前面板以及在该前面板的前面安装成可开闭自如的吸入格栅所构成,在与构成上述热交换器的中间热交换器部相对的前面板部位设有向中间热交换器部侧突出并用于将过滤器安装成可自由装卸的过滤器安装部。第九方案的特点在于,第八方案记载的上述排泄盘沿构成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的分离中间热交换器部倾斜地安装,而上述过滤器安装部被设置在该排泄盘与构成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的中间热交换器部之间的空间部。第十方案的特点在于,第四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长度方向尺寸短的热交换器单体侧空间中形成电器零件配置用空间,在与该电器零件配置用空间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将过滤器安装成可自由装卸的过滤器安装部。采用第一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可使空气调节器本体不增大而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容量增大,并提高热交换能力。采用第二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可将中间热交换器配置在靠近送风机位置,对于各热交换器部送风量均匀,送风效率提高,同时送风噪音降低。采用第三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可通过连接板将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整体单元化,容易将其装配到空气调节器上。采用第四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可对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配置同一使用的送风机,并在能以上述构成的空间部配置送风机的风扇马达。采用第五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使U形管弯头和对接管以及辅助配管等配管类连接成在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的一侧面上齐平,故使上述配管类的连接钎焊安装作业变得容易。采用第六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分隔板对送风路径进行上下分隔,使上下部送风路径互不影响,并提高送风性能。采用第七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接受排泄水的排泄盘对送风路径进行上下分隔,不会因从上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滴下的排泄水而使下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受到影响,在提高热交换性能的同时,上下部送风路径相互不受风的流动的影响,因而提高送风性能。采用第八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过滤器安装部不伸出,故本体可不增大。采用第九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排泄盘不妨碍过滤器的安装,安装容易。采用第十方案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过滤器安装部不伸出,不会产生增大本体等不良影响。且由于过滤器部分不存在热交换器,故不受热交换器的影响。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为同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分解示意立体图。图3为同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图4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与上部排泄盘的立体图。图5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正面图。图6(A)、(B)、(C)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侧面图。图7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流动路径构成图。图8(A)为上部排泄盘的立体图。(B)为其局部放大图。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装置本体前面部的局部纵剖面图。图10(A)为又一实施例的装置本体前面部的局部纵侧面图。(B)为其局部正面图。图11(A)、(B)、(C)为互不相同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侧面图。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表示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S的外观。图中,室内机S被安装固定在空调室R的靠壁面底部处。作为空气调节器本体的装置本体1由前面板2和后板3构成。在前面板2的前面侧中央部开闭自如地配置有形成吸入口5的吸入格栅4。而且,在前面板2的前面上部通过水平通风口6将上部吹出口7打开。在上述前面板2的前面下部将嵌入格栅8的下部吹出口9打开。如图2和图3所示,与上述装置本体1的吸入口5相对配置有将如后述那样成形的热交换器10。而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板3的上部的导向板11和后板的弯曲部3a形成从吸入口5连通到上部吹出口7的上部送风路径12。另一方面,通过安装在上述后板3下部的承泄兼导向板13和后板的弯曲部3b形成从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前面侧设置吸入口而在该吸入口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吹出口的空气调节器本体;在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内由在上述吸入口的下风侧突出并穿过与吸入口之间的空间配置的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与该吸入口平行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部及下部热交换器部组成的热交换器;以及与该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以及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下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分别相对配置、并从上述吸入口至上部吹出口和下部吹出口形成的送风路径上送风的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井户哲也小泽哲朗白川畅介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