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具有分别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相连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形成气流通道的罩。气流通道的一部分的横断面比位于其上游的另一部分的横断面大。导向叶片安装在横断面大的那部分中,使其分成两个部分,因此流过断面大的那部分通道的空气速度和压力与流过另一部分的空气的速度和压力基本相同。(*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窗式空调,尤其涉及这种空调的空气循环扇的布置。窗式空调包括安装在窗户外侧,并用于冷凝被压缩的冷却剂的室外热交换器(称为冷凝器),以及安装在窗户内侧,并用于汽化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冷却剂,以吸收周围室内空气热量的室内热交换器(称为蒸发器)。这类窗式空调的机体外形由前盖、后壳体和底板组成。前盖上有将室内空气抽入空调中的吸气格栅,和排出空气的排气格栅。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设置在底板上,并且彼此之间相隔一预定距离。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放置一具有气流通道的罩。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罩60包括导向板61a和62a,以形成涡旋形空气流道。图中所示的标号71为交叉流风扇(以下称为“第一风扇”)。第一风扇装在风扇电机的轴70a上,风扇电机位于罩60的适当位置上。当第一风扇71旋转时,室内的外部空气就会沿其轴线被吸入第一风扇71,然后沿其外周边排出。排出的空气受罩60的空气流道的导向,以便经前盖的排气格栅排入室内。在这种情况下,当排出的空气经过室内热交换器时,已是被冷却的冷空气。同时,在与风扇电机的相对一侧装有第二风扇,它朝向室外热交换器。另外,在底板一侧上,安装有压缩机,以将冷却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却剂。已经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却剂由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并且已被压缩的冷却剂与室外热交换器中处于室温的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已进行这样热交换的室温、高压的液体冷却剂通过毛细管降压,然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同时,通过第一风扇71被抽入吸气格栅的室内空气流向室内热交换器。抽入的空气经过室内热交换器时被冷却。已被冷却的空气通过第一风扇71沿罩60的空气流道流动,然后通过排气格栅排入室内。然而,在具有这种结构的一般窗式空调中,罩60形成的空气流道的60a部分的断面积A1较宽,而罩60形成的空气流道的另一部分60b(位于60a部分的上游)的断面积A2较窄。因此,当第一风扇71旋转抽吸和排出外部空气时,大量的空气流过宽敞的空气流道,但由于这里的空气压力低,小量的空气会流过狭窄的空气流道。甚至更糟的是,从面积A1排出的部分空气重新进入狭窄的空气流道中,如图2中R所示。这是因为空气流过具有大截面A1的通道的速度低,而空气流过具有窄截面A2的流道的速度相对较高。因此,部分流速慢的空气就被吸入流速快的空气流道中。空气的这种回流会产生噪音,并相对于空调的尺寸来说制冷能力降低,增加了电耗,因此希望对此进行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后的气流通道结构的窗式空调,从而防止空气回流,并使冷空气以均匀的速度从排气格栅的整个面积排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窗式空调包括由前盖、后壳体和底板组成的机体。前盖包括空气排气格栅。室内热交换器安装在底板的前部,而室外热交换器安装在底板的后部。压缩机装在底板上,风扇电机位于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风扇电机连接于位于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第一风扇,以及位于室外热交换器附近的第二风扇。风扇罩位于第一风扇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罩形成了一个环绕第一风扇外周边延伸的气流通道,从而将第一风扇吸入的空气导向排气格栅。流道的一部分的横断面比位于其上游的另一部分的横断面大。因此,在横断面大的一部分设置节流器,以使通过该部分的空气的速度提高、压力降低,从而使流过断面大的一部分的空气的速度和压力基本上与流过第二部分的空气的速度和压力相同。节流器最好至少包括一个装在通道的断面大的那部分上的导向叶片,使该部分分成较小的两个部分。该导向叶片最好设置在与第一风扇的半径延线基本重合的直线上。在这种窗式空调中,由第一风扇抽吸的空气在流过室内热交换器时被冷却,然后通过气流通道和排气格栅排入室内。通过安装在气流通道中的导向叶片可使空气以均匀的压力和速度排出,因此排出空气的速度沿排气格栅的整个面积上都是均匀的。因而冷空气可稳定地排出,并且可防止冷空气回流现象。此外,由于防止了冷空气回流,所以噪音降低。并且在冷却能力相同的情况下,电耗下降。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将会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更全面地理解其各种目的及优点,其中图1是现有的窗式空调的风扇罩的正视图;图2是类似于图1的表示罩中空气流动的示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最佳实施例的窗式空调的顶部分解透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窗式空调的风扇罩的正视图;图5是类似于图4的表示罩中空气流动的示图。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最佳实施例的窗式空调的放大透视图。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图1、图2所示的传统空调相同的部件将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如图所示,此类窗式空调的机体1由前盖10、后壳体20和底板30构成。前盖10上有将室内空气抽入空调中的前吸气格栅12,以及将冷空气排向室内的上排气格栅11,其在前盖10的上部形成。室内热交换器40和室外热交换器50放置在底板30上,并且彼此之间相隔一预定距离。热交换器40、50通过毛细管51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40和室外热交换器50之间放置一带有气流通道的罩60。罩60由两块板61、62组成。板61、62分别带有导向板61a、62a,它们与板61、62组合在一起。空气流道的上部与前盖10的排气格栅11相通。因此,经过室内热交换器40时已被冷却的空气通过排气格栅11排入室内。在罩60的板62上,至少安装有一个以导向叶片63形式存在的节流器。导向叶片63将气流通道的60a部分(其比通道的另一部分60b宽)分成了两部分160a、160a′,其横断面A1与A′1相同,因此,空气流过这两处的速度相同,并且与图1相比速度提高。由于导向叶片63的存在,使流过60a、60b部分的空气速度和压力基本均匀。因此空气不会回流到横断面小的空气流道部分60b中(如图2中描述的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R),因此,排出空气的速度在排气格栅11的整个面积上是均匀的。在这种情况下,导向叶片63位于从第一风扇71的轴线基本径向延伸的直线上,导向叶片63的一侧或二侧是曲线形的,以减小对空气流的阻力。罩60的第二块板62的中间部分装有风扇电机70。朝向室内热交换器40的第一风扇71装在风扇电机70的一侧,而朝向室外热交换器50的第二风扇72装在风扇电机70的另一侧。用于将冷却剂压缩成高压、高温的压缩机80安装在底板30上。压缩机80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或转子的旋转运动压缩气体冷却剂。已压缩的冷却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0。已进行热交换的室温、高压液体冷却剂通过毛细管51降压,然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0。另外,第一风扇71将室内空气抽入吸气格栅,并使其流向室内热交换器40。然后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40时被冷却。已被冷却的空气由第一风扇71抽吸,然后经罩60的空气流道和排气格栅11排出,因此室内温度保持低温。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中,除了用于分配空气流的导向叶片63安装在气流通道的具有较大横断面的60a部分中,使流过60a、60b部分的空气具有基本相同的速度和压力外,这种空调的操作与现有空调的操作基本相同。换句话说,由于导向叶片63的存在,流过气流通道的60a部分的空气压力变低,且速度相应加快。因此,如图5所示,当排出冷空气时,流过罩60两侧的气流通道60a、60b部分时其压力和速度是均匀的,因此,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式空调,包括: 由前盖、后壳体和底板组成的机体,所述的前盖包括排气格栅; 放置在所述底板前部的室内热交换器; 放置在所述底板后部的室外热交换器; 安装在底板上的压缩机; 位于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风扇电机,所述的风扇电机连接位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第一风扇,以及位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附近的第二风扇,其特征在于: 有位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罩,所述罩形成了一个环绕第一风扇外周边延伸的气流通道,从而将第一风扇吸入的空气导向排气格栅,通道的一部分的横断面比位于其上游的另一部分的横断面大,因此,在横断面大的一部分设置节流器,以使通过该部分的空气的速度提高、压力降低,从而使流过大断面的一部分的空气的速度和压力基本上与流过第二部分的空气的速度和压力基本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元硕,朴相范,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