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压缩机的空气调节机,可有效地阻止因产生的热量所造成之压缩机的温度过度上升。空气调节机包括:冷冻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构成;排水槽,将附着于蒸发器的结露水当作排水而收容;送风机,吸引空气而将经由上述蒸发器所除湿的空气吹出;及蒸气产生装置,具有供水槽和加热部,将贮存于供水槽的水加热而产生蒸气;其中,压缩机与加热部之间设有用以遮断压缩机与加热部之相互热传递的排水槽(热传递遮断装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机。在空气调节机中,一般使用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构成的冷冻循环。例如,在制冷或除湿运转时,若驱动压缩机,则由于压缩机本体及压缩机马达升温,故通常,压缩机考虑到由通风等所形成的冷却而配设于机器本体壳体内。在如此的空气调节机中,若于用以加湿的机构部等具有发热源,则冷冻循环,特别是压缩机受到其热量而使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若在此状况下驱动压缩机,则压缩机会屈服于制冷剂的压力而使压缩机马达被锁住(lock),进而不能起动。且若继续此状态,则压缩机马达的马达卷线有烧坏之虞。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压缩机的空气调节机,可有效地阻止因产生的热量所造成之压缩机的温度过度上升。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冷冻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构成;排水槽,将附着于蒸发器的结露水当作排水而收容;送风机,吸引空气并将经由上述蒸发器所除湿的空气吹出;以及蒸气产生装置,具有供水槽和加热器,将贮存于供水槽的水予以加热,而产生蒸气;其特征在于于压缩机与加热器之间设有用以遮断压缩机与加热器之互相热传递的热传递遮断装置。亦即,本专利技术构成由基于加热器之使用的当作加湿机构部的蒸气产生装置以及基于包括压缩机的冷冻循环之使用的除湿机构部所形成的空气调节机,而于使用加热器于如此的蒸气产生装置的构造中,受到使用加热器时所产生之热量的影响,压缩机的温度有过度上升之虞。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机藉由将热传递遮断装置配设于压缩机与加热器之间,而可遮断压缩机与加热器之互相的热传递,而不妨碍压缩机的正常运转。所谓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机是进行室内或接近于闭锁状态之屋内空间之空气(以下称为室内空气)的调节,亦即控制其冷却、除湿、加热、加湿的机器构造。室内空气的冷却可使用如下回路结构,该回路结构驱动使制冷剂气体于压缩机、冷凝器、膨涨阀及蒸发器进行循环的冷冻循环,使室内空气接触于蒸发器,而藉由制冷剂气体的气化热使其冷却。室内空气的除湿可使用如下回路结构,它使蒸发器所冷却的空气进一步接触于冷凝器,并藉由冷凝器所放出之制冷剂气体的潜热来加热而除湿。室内空气的加热可使用将室内空气接触于冷凝器,并藉由冷凝器所放出之制冷剂气体的潜热来加热的回路构造。室内空气的加湿藉由驱动蒸气产生装置而使室内空气含有加热水蒸气来施行。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是以高温高压将由蒸发器所返回的制冷剂气体送至冷凝器的机构部,例如往复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等。本专利技术的排水槽最好以可收容作为排水的结露水的充分的容量所构成,同时最好具有不容易因来自外部的热而变形的耐热性。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器可为石英管加热器、铠装加热器、电阻线加热器等。本专利技术的热传递遮断装置系指遮断压缩机与加热器之间的热传递,亦即遮断由加热器所发出的热传导、辐射(传达)的部件,而不包含单纯的空间。热传递遮断装置可为具有耐热性的遮热材料、例如区隔形成多个微细之空气层的绝热材料或热容量大的水槽、遮热板等,但就机器小型化及成本面而言,最好以空气调节机的构成构件或收容这些构成构件的本体壳体(的构成构件)来产生遮热效果。若以排水槽来构成热传递遮断装置,则不必要另外设置热传递遮断构件,可抑制空气调节机整体的大型化。且排水槽较空气调节机之其他的构成构件不易受热的影响,而若排水贮存于排水槽,则可进一步提高遮热效果。若热传递遮断装置由排水槽以及于此排水槽的上方支持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壁体所构成,则壁体的厚度加在排水槽上,而增加遮热层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遮热效果。压缩机在加热器的相反侧具有其吸引侧管,因而可提高被从蒸发器向压缩机吸引的低温低压之制冷剂的遮热效果,而具有与热传递遮断装置相同的效果,进而可防止压缩机的温度过度上升。若排水槽设于藉由被收容的排水而使空气调节机在水平方向大体平衡的位置,则在大量的排水被收容于当作热传递遮断装置的排水槽的状态下,在抬起或移动空气调节机的场合,可防止排水槽的排水由排水槽溢出。如此之排水槽的配置及形状等构造可藉由谋求与作为重量物的压缩机或供水槽的水的重量平衡而设定,可通过构成如下本体壳体而实现,该本体壳体将排水槽设于中央,而连接至供水槽的加热器和压缩机配置于两侧而收容。且藉由在排水槽的上方具有用以吊挂空气调节机整体的把手部,而可防止排水槽的排水由排水槽溢出,同时可容易地吊挂空气调节机整体。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之空气调节机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附视图;图3为说明空气调节机之内部之图1的左侧剖面视图;图4为说明空气调节机之内部之图1的右侧剖面视图;图5为说明加热器、压缩机及排水槽之构造之图1的局部透视图;图6为图5的A-A线的剖面图。以下,依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但此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及图2为显示落地型空气调节机10之本体壳体1的正视图及附视图。本体壳体1由前壳体11、后壳体12及底板13所构成。前壳体11包括形成有吸气口20的前面上部11a、形成于前面上部11a之下方的盖部14及具有蒸气吹出口15和操作部16的上面11b、将盖部14以图中之左端为轴而朝水平方向转动约90°可取出、放入下述的排水槽3。在盖部14的右部形成有由外部可确认排水槽3之水位的水位确认窗14a。操作部16设于本体壳体1之上面11b的靠近中央的前面,且设有电源开关、切换开关等。在操作部16的后方配设有用以吊挂空气调节机10整体的把手部8。后壳体12具有设于上面12b之格子状的空气吹出口17及用以收容下述供水槽的凹部18。藉由图3~图6来说明空气调节机10之本体壳体1的内部。本体壳体1的内部主要包括冷冻循环2,具有压缩机21、冷凝器22及蒸发器24,而构成除湿机构;排水槽3;送风机4,吸入室内的空气,而向本体壳体1的外部吹出;以及蒸气产生装置5。依据图4~图6来说明冷冻循环2及送风机4。本体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连通吸气口20和空气吹出口17的送风路,且于此送风路由吸气口20朝向内部依序设有用以冷却经由滤清器19而从吸气口20吸入之室内空气的蒸发器24、被通过蒸发器24的空气所冷却的冷凝器22以及将由吸气口20吸入的空气送至空气吹出口17的送风机4。且冷凝器22与蒸发器24之间设置有制冷剂的膨胀阀(未图示)。压缩机21配设于本体壳体1之底板13之上面的图5中右方,且藉由防振体25来固定。压缩机21的周面延伸出用以由蒸发器24吸引制冷剂的吸引侧管27,且将压缩机21配设成使吸引侧管27位于加热器7的相反侧。于蒸发器24的下方设有排水盘32,用以承接蒸发器24所结露而滴下的结露水。此排水盘32所承接的结露水由排水管34被作为排水引导至配设于排水盘32之下方的排水槽3。如图4~图6所示,排水槽3为由本体壳体1之底板13的上面所支持之聚苯乙烯(PS)的成形容器,且具有约2.5升的容量,同时藉由一体形成于前面下部的把手31(图4)而在底板13的上面滑动,进而可取出、放入。在排水盘32(图4)的上方使上述蒸发器24与冷凝器22相对而被支撑。且于排水盘32的下方在由底板13的上面至排水盘32的高度配设有大体竖立成铅直的壁体33。壁体33沿着排水槽3的外周面而形成,大体抵接于被收容在本体壳体1内之排水槽3的外周面上。排水槽3位于压缩机21与加热部7之间,用以当作遮断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机,包括:冷冻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构成;排水槽,将附着于所述蒸发器的结露水当作排水而收容;送风机,吸引空气而将经由所述蒸发器所除湿的空气吹出;以及蒸气产生装置,具有供水槽和加热器,而将贮存于供水槽的水 予以加热,而产生蒸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设有用以遮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加热器之相互热传递的热传递遮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见博之,上堂敏郎,冈田広和,高马一丰,中川义英,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