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79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涉及到外加剂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箱体的内腔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片,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能够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同时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能够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同时转动。

An admixture self circulation m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
本技术涉及外加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
技术介绍
外加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占水泥质量5%以下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和孔隙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很大,掺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抗冻性较好,而单掺早强剂对混凝土抗冻性无改善作用。目前,现有的外加剂与混凝土混合时,混合不够充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提出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外加剂和混凝土混合时不够充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箱体的内腔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的表面开设有漏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内腔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两个轴承座内并与轴承座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内腔另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环,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分别位于两个轴承环内并与轴承环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支撑柱分别位于箱体的底部四角处。可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箱体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中间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呈锥形状,出料口与出料管相对应。可选的,所述搅拌片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搅拌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搅拌片分别等距离排列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表面;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的搅拌片呈交错状排列。可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一侧并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转杆的长度。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能够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同时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能够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同时转动。2、本技术通过从动轮、主动轮和传动带的配合能够对第一转杆提供动力,使第一转杆转动,通过漏孔能够减小物料在搅拌过程中搅拌片受到的阻力,从而避免搅拌片受到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剖视示意图。图中:1、箱体;2、第一转杆;3、第二转杆;4、第一齿轮;5、从动轮;6、第二齿轮;7、搅拌片;8、漏孔;9、电机;10、转轴;11、主动轮;12、传动带;13、轴承座;14、轴承环;15、支撑柱;16、进料斗;17、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由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3,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两个轴承座13内并与轴承座13固定连接,箱体1的内腔另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环14,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分别位于两个轴承环14内并与轴承环14固定连接,两个轴承座13和轴承环14的配合分别一方面能够对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位置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在转动过程中对箱体1造成磨损,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支撑柱15分别位于箱体1的底部四角处,支撑柱15能够增加箱体1的稳定性,避免箱体1晃动,箱体1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16,箱体1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7,箱体1的内腔底部中间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呈锥形状,能够使箱体1内的物料快速流出,出料口与出料管17相对应,箱体1的内腔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箱体1的内腔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第一转杆2的长度大于第二转杆3的长度,第一转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5,从动轮5与第一转杆2固定连接,第二转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第二齿轮6位于第一齿轮4的一侧并与第一齿轮4啮合连接,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6的配合能够使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之间同时转动。由图2所示,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片7,搅拌片7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搅拌片7分为两组,两组搅拌片7分别等距离排列在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表面,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上的搅拌片7呈交错状排列,搅拌片7能够对箱体1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使料与料之间充分融合,从而提高拌和装置的工作效率,搅拌片7的表面开设有漏孔8,漏孔8能够减小物料在搅拌过程中搅拌片7受到的阻力,从而避免搅拌片7受到损坏。由图3所示,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1,主动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所述箱体(1)的内腔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与第一转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n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片(7),所述搅拌片(7)的表面开设有漏孔(8);/n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1),所述主动轮(11)和从动轮(5)之间通过传动带(12)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所述箱体(1)的内腔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与第一转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
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片(7),所述搅拌片(7)的表面开设有漏孔(8);
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1),所述主动轮(11)和从动轮(5)之间通过传动带(1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的内腔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3),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两个轴承座(13)内并与轴承座(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剂自循环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的内腔另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环(14),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荣黄洪财张海斌邹明杰李光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健德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