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机构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69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动机构及机器人,包括:固定座;舵机,舵机与固定座连接;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舵机相连,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舵机能够驱动连接组件相对于舵机旋转;以及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连接组件上,第一轴承包括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与连接组件抵接,第二端与固定座抵接。通过该转动机构能够避免舵机直接承受外部结构的重量,舵机驱动连接组件带动外部结构转动,减少了舵机轴向方向的负载,使得舵机的工作效率更高,增加了舵机的功能稳定性,转动更为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机构及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转动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舵机是一种位置(角度)伺服驱动器,适用于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进行控制、保持的系统。目前,在机器人、机械臂以及遥控玩具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舵机的输出轴或输出终端是舵机的重要部件,其往往与外部负载相连。在现有的一些舵机转动机构中,舵机的输出轴不仅需要驱动外部负载转动,并且在其轴向上需承受全部或部分外部负载的重量。此种情况将会直接影响舵机的输出精度、使用寿命以及舵机的抗弯矩等性能。特别是,随着外部负载重量或转动速度的提升,对于舵机性能的影响将会更为严重,大大降低了舵机的功能稳定性。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及机器人,在于解决现有的转动机构中,舵机的功能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座;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固定座连接;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舵机相连,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所述舵机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组件相对于所述舵机旋转;以及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一轴承包括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抵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延伸的固定凸缘,所述固定凸缘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舵机连接件及头部连接件,所述舵机连接件与所述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舵机连接件上,所述舵机连接件包括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端抵接,所述头部连接件与所述舵机连接件相连,所述头部连接件用于与外部结构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舵机连接件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头部连接件包括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插入所述安装凹槽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舵机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及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本体的内壁上,并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头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头部连接件包括主体结构及第三安装部,所述主体结构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形成阶梯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阶梯孔及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三安装部的部分结构插入所述间隙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舵机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及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连接本体上,并与所述头部连接件抵接,所述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连接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轴承和外罩,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头部连接件上,所述外罩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外罩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包括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舵机连接件包括第二接触面,所述头部连接件包括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三接触面共面并形成第四接触面,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三端抵接,所述外罩与所述第四端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插接件,所述舵机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插接孔中。一种机器人,包括上述的转动机构。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转动机构,第一轴承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组件和固定座抵接,连接组件与外部结构连接后,外部结构对连接组件施加的力会传递给第一轴承和固定座,而不会对舵机产生影响。也即,上述转动机构中的舵机只起到驱动连接组件转动的作用,而不用支撑连接组件及外部结构。因此通过该种转动机构,能够避免舵机直接承受外部结构的重量。舵机驱动连接组件带动外部结构转动,减少了舵机轴向方向的负载,使得舵机的工作效率更高,增加了舵机的功能稳定性,转动更为精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剖视轴测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中的舵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转动机构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中的头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转动机构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该转动机构主要包括:固定座100、舵机200、连接组件300以及第一轴承400。根据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0内部中空,舵机200固定在固定座100的内部。为了固定转动部件舵机200,固定座100与舵机200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舵机200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端210,舵机200通过连接端210与固定座100螺纹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舵机200为常用的伺服电动舵机,其内部包括电机和减速装置,根据电机的转速和输出要求配置具有合适减速比的减速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舵机200的输出轴220由舵机200内部所设置的两个输出轴承230支撑,输出轴220通过相应的齿轮与减速装置配合,能够随输出轴承230的内圈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舵机200的输出轴220与连接组件3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220在其端部设置有插接孔240,相应地,连接组件300包括插接件330。插接件330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凸出部331,插接孔240与插接件330相对应。插接件330插入到插接孔240中,插接孔240与多个凸出部331相抵接,实现插接件330与插接孔240的配合。此外,通过相应的螺纹连接实现插接件330与插接孔240之间的固定。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当舵机200作动时,输出轴220能够带动连接组件300一起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连接组件300的旋转,在固定座10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轴承400,第一轴承400的内圈套设在连接组件300上,第一轴承400包括在其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10和第二端420。第一端410与连接组件300抵接,第二端420与固定座100抵接。在舵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座;/n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固定座连接;/n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舵机相连,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所述舵机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组件相对于所述舵机旋转;以及/n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一轴承包括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抵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
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舵机相连,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所述舵机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组件相对于所述舵机旋转;以及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一轴承包括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抵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延伸的固定凸缘,所述固定凸缘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舵机连接件及头部连接件,所述舵机连接件与所述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舵机连接件上,所述舵机连接件包括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端抵接,所述头部连接件与所述舵机连接件相连,所述头部连接件用于与外部结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连接件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头部连接件包括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插入所述安装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及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本体的内壁上,并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头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之间存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大智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