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三维人脸的非刚性配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527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人脸的非刚性配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结点驱动的网格变形方式,对输入的三维人脸模板进行非刚性形变,得到结点驱动的结果;为目标扫描建立一颗八叉树,并用于结点驱动的结果上的顶点沿着法向和目标模型求交;在迭代过程中,为模板上每个顶点沿着法向寻找在目标模型上的对应点,接以对应点作为约束,对模板网格进行拉普拉斯变形,直至满足预设迭代条件,获得与目标模型表面贴近的中间结果;根据中间结果,为每个顶点计算沿着法向的位移,得到模板上每个顶点的最终位置,得到最终非刚性配准结果。该方法可以使得配准的结果不仅较好地维持了模板的拓扑结构,同时能够捕捉目标模型的几何细节。

Non rigid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3D 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人脸的非刚性配准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几何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三维人脸的非刚性配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脸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视角相机阵列采集高精度的人脸三维扫描数据,与一般人脸三维模型相比,这些三维扫描通常具特别多数量的三角面片,从而可以捕捉人脸皱纹、眉毛等部位的几何细节。但是这些三维扫描各自具有不同的拓扑,所以无法在这些数据上进行参数化表征建模与分析,必须通过对一个三维人脸模板对每个人脸扫描数据进行非刚性配准,从而获得一个三维人脸模型的数据集,使得数据集中包含大量不同身份和表情的,带有几何细节的三维人脸模型数据,并且这些模型都具有相同的拓扑,以便在这个数据集上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其中,三维人脸非刚性配准是指输入两个人脸三维模型,其中一个模型作为模板,另外一个作为目标模型,对模板加以非刚性形变,输出一个新的人脸三维模型,使得输出的人脸模型和目标模型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同时和模板具有相同的网格拓扑。然而,传统的方法大多只能获取和目标模型形状基本相同的变形结果,无法捕捉目标模型上的几何细节,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人脸的非刚性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通过结点驱动的网格变形方式,对输入的三维人脸模板进行非刚性形变,得到结点驱动的结果;/n为目标扫描建立一颗八叉树,并用于所述结点驱动的结果上的顶点沿着法向和目标模型求交;/n在迭代过程中,为模板上每个顶点沿着法向寻找在所述目标模型上的对应点,接以所述对应点作为约束,对模板网格进行拉普拉斯变形,直至满足预设迭代条件,获得与所述目标模型表面贴近的中间结果;以及/n根据所述中间结果,为每个顶点计算沿着法向的位移,得到模板上每个顶点的最终位置,得到最终非刚性配准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人脸的非刚性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结点驱动的网格变形方式,对输入的三维人脸模板进行非刚性形变,得到结点驱动的结果;
为目标扫描建立一颗八叉树,并用于所述结点驱动的结果上的顶点沿着法向和目标模型求交;
在迭代过程中,为模板上每个顶点沿着法向寻找在所述目标模型上的对应点,接以所述对应点作为约束,对模板网格进行拉普拉斯变形,直至满足预设迭代条件,获得与所述目标模型表面贴近的中间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中间结果,为每个顶点计算沿着法向的位移,得到模板上每个顶点的最终位置,得到最终非刚性配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对所述目标模型进行多视角渲染,检测出人脸特征点三维位置,以进行目标模型的人脸姿态估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目标扫描建立一颗八叉树,并用于所述结点驱动的结果上的顶点沿着法向和目标模型求交,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模型的包围盒,所述包围盒包含所述目标模型的所有三角面片;
对所述包围盒进行递归切分,每次将一个大立方体分成八个小立方体,使得每个小立方体各自含有多个三角面片,如果当前的小立方体所包含的面片数量低于预设阈值,则停止切分,否则继续切成八个更小的立方体,直到立方体所含面片的数量低于所述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构造所述八叉树之后,还包括:
检测每个立方体是否和直线相交;
如果和所述直线不相交,则结束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枫冯铖锃王至博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