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33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给汤机,包括安装面板,在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的舀汤臂,和在舀汤臂的输出端设置的汤勺。通过在舀汤臂上设置带动汤勺的传动机构,并且将传动机构驱动源远离汤勺设置,因此使得驱动源的耐高温要求被大大降低,且驱动源的寿命被显著提高。

Soup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汤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压铸及浇铸)用给汤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在压铸机压铸铝合金铸件时,当模具合模后需要将保温炉中的铝液倒入压铸机的熔杯中,传统采用人工倒料,其铝液剂量控制不准,还易发安全事故。目前也具有多连杆机构的给汤机,然而上述给汤机中汤勺的驱动机构往往被布置在离汤勺较近位置,而汤勺附件处温度较高,这使得上述驱动机构需要做耐高温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成本大大增加,且驱动机构的寿命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给汤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给汤机,包括机座,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安装面板,在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的舀汤臂,所述舀汤臂包括为由水平设置的上横杆、下横杆和连接上横杆、下横杆的左竖杆和右竖杆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在所述右竖杆下方设置有汤勺,在所述下横杆下方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固定安装在安装面板一侧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轴通过连接杆与所述下横杆上设置的轴部传动连接,在所述上横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右竖杆和上横杆,在所述上横杆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包括同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右竖杆的腔体内,所述右竖杆的下方通过第三转动轴连接有汤勺,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包括球头部,所述驱动轴套设在所述球头部上设置的键孔上,在所述球头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通过固定块将所述驱动轴锁死在球头部上设置的键孔内。上述技术方案中,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右竖杆22、上横杆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支承。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面板一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横杆包括主体和盖设在所述主体上的护盖,通过护盖将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转动部分遮盖。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舀汤臂上设置带动汤勺的传动机构,并且将传动机构驱动源远离汤勺设置,因此使得驱动源的耐高温要求被大大降低,且驱动源的寿命被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沿着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固定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上横杆中护盖隐藏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8,给汤机,包括机座1,在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安装面板100,在所述安装面板100上设置的舀汤臂2,所述舀汤臂2包括为由水平设置的上横杆20、下横杆21和连接上横杆20、下横杆21的左竖杆22和右竖杆23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在所述右竖杆23下方设置有汤勺3,在所述右竖杆23一侧设置有检测探针300。在所述下横杆21下方设置有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由固定安装在安装面板100一侧的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上述驱动轴4通过连接杆41与所述下横杆21上设置的轴部21a传动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所述驱动轴4转动,进而使得所述驱动轴4带动连接杆41和所述轴部21a配合使得所述舀汤臂2从舀汤位置(可参见图2位置)至给汤位置(可参见图3位置)运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41包括球头部41a,所述驱动轴4套设在所述球头部41a上设置的键孔上,在所述球头部41a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41b,通过固定块41b将所述驱动轴4锁死在球头部41a上设置的键孔内。在所述上横杆20的一侧设置有摆臂20a,所述摆臂20a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配重盘20b,可参见图2至图3,由于在舀汤臂2从舀汤位置至给汤位置运动过程中,在舀汤后舀汤臂2的右竖杆一端的重量迅速增大,因此对于第一驱动机构40要求的驱动力由小逐渐减大,对此通配重盘20b的设置,使得配重盘20b在舀汤位置时至最终舀汤时,配重盘20b提供一定的阻力,舀汤完毕时,配重盘20b和四连杆机构配合,对于第一驱动机构40提供动力,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驱动机构40在舀汤臂的整个行程中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功率运行。在所述上横杆20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31,所述第一转动轴31依次穿过右竖杆22和上横杆20且所述第一转动轴31和所述右竖杆22、上横杆20之间均通过轴承200转动支承。在所述上横杆20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32,所述第二转动轴32包括同轴的第一端32a和第二端32b,其中所述第一端32a和所述第一转动轴3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端32b伸入所述右竖杆23的腔体内,所述右竖杆23的下方通过第三转动轴32连接有汤勺3,所述第二端32b和所述第三转动轴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1通过第二驱动机构33驱动,上述第二驱动机构33设置在所述安装面板100一侧。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32的第一端32a和所述第二转动轴32的第二端32b、所述第三转动轴33之间采用齿条传动连接,当然,本申请中不限制上述部件连接的方式,例如,上述部件也可以采用皮带或者其它公知的传动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杆20包括主体20a和盖设在所述主体20a上的护盖20b,通过护盖20b将第一转动轴31和第二转动轴32的转动部分遮盖,进而对上述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上述结构中,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32的第一端32a和所述第二转动轴32的第二端32b、所述第三转动轴33,从而使得汤勺3能够在舀汤位置进行舀汤,在舀汤位置至给汤位置能够保持汤勺3端口水平不漏液,在给汤位置能够进行给汤(即倒出舀汤中的铝液),此外通过将第二驱动机构33和所述汤勺3远离,使得第二驱动机构33不会受到汤勺3附近高温所影响,保证了其使用寿命。所述机座1下方设置有固定平台5,所述固定平台5包括与所述机座1配合的水平安装板50,在所述水平安装板50上设置有与四连杆机构平行的第一腰孔50a,在机座1的四个拐角方向设置有螺孔,通过紧固件穿过螺孔并拧入第一腰孔50a内实现机座1在水平安装板50上的固定,并且可沿着第一腰孔50a的开设方向调整整个基座在水平安装板50上的位置。所述安装板50下方设置有一顶杆51,所述顶杆51活动设置在一套筒52内,在所述套筒52内部设置有顶升所述顶杆51的顶升机构53,在所述套筒52的纵向间隔设置有穿孔52a,通过顶升机构53顶升所述顶杆51至所需要的高度,然后在穿孔52a中设置顶紧顶杆51的紧固件,从而实现对机座1的高度调节。所述套筒52包括成型在其下端的基座54,所述基座54上开设有第二腰孔54a,第一腰孔竖直方向在所述基座5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腰孔54a垂直,通过在第二腰孔54a拧入紧固件,将上述基座54固定在一固定支架55上,上述结构中可以通过将基座54沿着第二腰孔54a的开设方向进行位置调节。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给汤机,包括机座,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安装面板,在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的舀汤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舀汤臂包括为由水平设置的上横杆、下横杆和连接上横杆、下横杆的左竖杆和右竖杆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在所述右竖杆下方设置有汤勺, 在所述下横杆下方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固定安装在安装面板一侧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轴通过连接杆与所述下横杆上设置的轴部传动连接,在所述上横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右竖杆和上横杆,在所述上横杆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包括同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右竖杆的腔体内,所述右竖杆的下方通过第三转动轴连接有汤勺,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给汤机,包括机座,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安装面板,在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的舀汤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舀汤臂包括为由水平设置的上横杆、下横杆和连接上横杆、下横杆的左竖杆和右竖杆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在所述右竖杆下方设置有汤勺,在所述下横杆下方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固定安装在安装面板一侧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轴通过连接杆与所述下横杆上设置的轴部传动连接,在所述上横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右竖杆和上横杆,在所述上横杆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包括同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右竖杆的腔体内,所述右竖杆的下方通过第三转动轴连接有汤勺,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传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伊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